■文/林 鸣
生命难以面对之“瘦”
■文/林 鸣
在追求体型以瘦为美的年代,坊间盛行各种“瘦身”行为。不过有的叫人担忧,有的令人坦然;有的欢欣鼓舞,有的却令人可疑——比如市场里一些产品的“瘦身”就惹人瞩目。早在今夏期间,细心的市民在逛超市时就惊愕地发现,一些品牌的方便面正在悄悄“瘦身”。经这些民间“计量专家”计算,多数袋装方便面的面饼净重都跌破90克大关。如福满多“葱香排骨面”原来是面饼95克,8月份生产的就变成85克,一碗香红烧牛肉面”从96克减到了90克,福满多“上汤排骨面”从97克减到了91克。康师傅“酸菜牛肉面”原来重90克,现在只剩85克。几乎和方便面同步,一些饮料也在迅速“减肥”,原本以500ml为主打的饮料,净含量基本跌至500ml以下。这些“减肥”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尽管“体型”、 “体重”变了,可其价格却未做任何调整。有识之士指出:商家利用民众的消费习惯来谋取利润,是一种不光彩的欺诈行为。
方便面、饮料等产品的瘦身行为,不仅引起了消费者的警觉,也给他们带来了精神启示。在上涨的物价面前,人们的欲望也渐渐“瘦”了。当前物价上涨,钱包开始吃紧,人们在思索之后,开始采取行动。来自零点公司针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最新调查显示,当前城乡居民的生活压力普遍感觉较大,半数以上家庭计划未来一年要削减消费。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很大。压力来源于住房和基本生活成本,其次是子女教育经费压力。居民对物价波动的承受力下降。有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无法应对目前的物价变动情况。调查显示,物价上涨导致消费信心低迷,半数以上家庭计划未来一年要削减消费。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消费信心可能受到重创。
对多数中国人来说,重拾勤俭节约的传统并不难。连过惯了奢侈日子的美国人,如今也要认真面对现实。经济危机的风暴,给他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许多美国消费者不再登奢侈品商店的门,而是热衷商场超市的打折活动。美国时尚界敏感地发现:女士们的衣橱竟然也“瘦”了。自去年9月1日起,一个名为“美国节衣大潮”的活动吸引了150位女性和2位男性参加者,他们的承诺是一年之内不添置一件新衣服。整个活动过程促使人们思考:衣服与我们是什么关系?衣服在相当程度上是穿给别人看的,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衣服上值得吗?我们真的需要通过衣服来定义自己、向别人传递什么信息吗?这场内容苛刻的“节衣试验”,正是经济之“瘦”带来的良性思考。
我坚持认为,经济危机和物价上涨不完全是坏事。试想,当银根紧缩,压力变大,人们不再相互攀比买大房子,这在客观上有益于环保;乘坐的汽车也会变“小”,从而达到节省能源、减少排放的效果;进了饭馆,食客不再大吃二喝,剩菜现象也将大大减少。台湾“经营之父”王永庆曾回忆一段往事: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由于战争严重缺粮,各家饲养的鹅大多骨瘦如柴。细心的他发现了一种廉价的混合饲料。经过饲养以后,半死不活的瘦鹅三个月就变成肥壮的鹅。这些瘦鹅经过长时期的饥饿,仍然不残废,即可见其生命力相当强韧。加以饲养以后甚至比一般的鹅还要良好。他由此联想:台湾的中国人也要像瘦鹅一样具有强韧的生命力,才能够长时期忍受折磨,度过重重难关生存下去——这就是王永庆先生提倡的“瘦鹅理论”。无数事例让我们看到:越是艰苦环境,越能激发更强韧的生命力。这个时候,人们贪婪的欲望减少了,思想会变得纯洁,恢复健康身材和蓬勃朝气。人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物质“瘦”下去的时候,精神就会变得“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