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社香
李尔重,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世纪50年代,他曾任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第二书记、湖北省委和中南局常委等职。改革开放后,任中共海南行政区党委书记、河北省委书记及省长等职。2009年12月26日在武汉去逝。谢滋群,1931年参加红军。上世纪50年代任武汉市公安总局副局长,武汉市委常委兼市公安局长等职,负责毛泽东历次到武汉的组织保卫工作。1983年任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7年1月逝世于武汉。
笔者曾多次访问这两位武汉市委老领导,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之际,特将与两位老同志的访谈录“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武汉几次重要活动”整理出来,以进一步了解毛泽东、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推出农业合作化的思想轨迹。
笔 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视察武汉是在1953年2月16日吧?
李尔重:是的。记得那天是农历大年初三。当晚23时3刻,主席专列到达汉口大智门车站。那天武汉大雪飞舞,中南局、湖北省委、武汉市委负责同志李先念、李雪峰、王任重等一起在火车站迎接毛主席。这是全国解放后毛主席第一次到武汉视察工作。李雪峰时任中南局第二副书记。当时中南局第一书记林彪长期病休,第二书记邓子恢调到中央,第三书记叶剑英尚留在广州,第一副书记谭政不在武汉,在这种情况下,李雪峰主持当时中南局的工作。李先念时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兼中南局第三副书记。王任重时任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兼代市长。毛主席当晚下榻在市委招待所。
毛主席刚一安顿,就向中南局和武汉市委领导同志了解情况,并要约见中南局交通部部长刘惠农。他提出准备第二天哪怕坐“划子”(小船)也要到汉阳去看看。刘惠农只好“得罪”随同负责保卫工作的罗瑞卿,连夜安排此事。第二天毛主席如愿去了汉阳,这是他第一次去汉阳。据刘惠农回忆,毛主席那天上岸看了汉阳兵工厂旧址,意味深长地讲了元末龟山上有一支农民起义军,领袖叫徐寿辉,后被手下陈友谅杀而代之。陈友谅就是在鄱阳湖与朱元璋一决雌雄的大汉王,后来兵败身亡,尸首运回武汉葬在龟山对岸的蛇山。龟蛇相对,蕴涵着太多的天地哲理。就是在这次视察中,刘惠农向毛主席初步汇报了准备以龟山蛇山为依托,建设武汉长江第一桥的打算。
笔 者:毛泽东这次视察武汉后,接踵视察南京等地,于2月26日回到北京,2月27日在颐年堂召开会议。据薄一波生前回忆,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谈到他在湖北视察讲话的内容,即什么叫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步骤是走向社会主义。他用扳指头的办法解释,类似过桥,走一步算是过渡一年,两步两年,三步三年,10年到15年走完。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15页。毛主席对过渡时期形象的比喻就是过桥。
李尔重:1953年2月17日,毛主席在武汉有一次重要讲话提到了过渡时期,即兴比喻为“从汉口到武昌,要坐船”,很生动。毛主席在讲话中批评了党内一些不清醒或不正确的认识,言辞比较尖锐。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2月17日,毛主席从汉阳回来已是下午。当天晚餐,主席请李雪峰、李先念、王任重同他一起吃饭。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几十次来武汉,湖北省委和武汉市委很少请主席吃饭,不敢请。那时党内不兴请客吃饭这一套。所以,那天是毛主席请吃饭,饭菜很简单,只是在他平日吃的四个菜上加了一点量。毛主席即席围绕过渡时期谈了一些重要看法。数日后,王任重即在武汉市委常委会上作了详细传达。
主席谈话有这么几条要点:
一、有人说“要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有人主张“四大自由”,我看都是不对的。新民主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要对私人工商业、手工业、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渡要有办法,像从汉口到武昌,要坐船一样。国家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现在起大约需要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这是与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同时进行的。
二、全国解放后,富农不敢雇工剥削了。即使还没有搞完土地改革的地方,富农实际上也变成富裕中农了。斯大林建议我们在土改中要保留富农,为的是不要影响农业生产。我们发展农业生产并不依靠富农,而是依靠农民的互助合作。
三、我们现在家底子很薄弱。钢很少、汽车不能造,飞机一架也造不出来;面粉、纱布的生产,还是以私营为主。
四、要团结民主人士,使他们的生活好一点,争取他们和我们一起搞建设。经济基础不强,政治基础也就不强。
五、私人工商业如何转?资本家转什么?他们如何生活?其中有些人是会和我们一起进到社会主义的。只要不当反革命,就要给工作,给饭吃。①参见王任重1983年12月的回忆文章,《毛泽东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78~279页。
笔 者:毛主席这些讲话是不是有所指呢?如刘少奇曾经说过“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又如邓子恢曾提倡“四大自由”等等?
李尔重: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回到当时。当时武汉市和中南局的领导同志都认为毛主席是在阐述他对过渡时期的新认识,对事不对人。邓子恢原是中南局第二书记,1952年底调到中央,他在武汉地区的威望很高,实际负责中南局的工作。1953年2月,没人感到主席批评“四大自由”就是批评邓子恢。当时我们感到毛主席主要批评的是党内的一种糊涂认识。那时候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是很浓厚的,主席批评谁,主要是批评一种思想。对这一点,我们今天一定要正确理解。刘少奇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前后,主要是在1948年至1951年7月谈过一些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话,但毛主席在1951年8月明确表示支持山西省委试办农业合作社后,刘少奇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当时在服从和维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集体领导方面做得比较好。②根据2007年6月27日笔者采访李尔重录音整理。
毛主席在第一次视察武汉时所讲的这段话主要是阐释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理论观点。他讲的五点意见是一个整体,从中可以透视和解答20世纪50年代乃至今天不少理论和实践的困惑。
笔 者:毛主席这次在武汉活动是比较紧凑的,据说第三天毛主席去了黄鹤楼。
李尔重:是的。这里面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1953年2月18日是正月初五,那年春节全国只放三天假(包括星期天调休),领导干部基本不放假,往往利用节假日开会或集中学习,也就相互拜年了。那天一大早,毛主席去武昌观看了东湖,转头来到当年湖北省委所在地红楼。李先念赶忙打电话给湖北省委第二书记、省长刘子厚,告诉他,毛主席一会儿要到省委看大家,车快到了。刘子厚几个人跑着下楼,毛主席的车已经开进院子。主席一下车,同大家一一握手。随后进了湖北省委二楼会议室,走到临街的窗口,兴致勃勃地眺望街景,说:“这楼不错嘛!”
刘子厚介绍说:“这座楼(现武昌阅马场红楼、清朝末年的咨议局、民国初年湖北军政府所在地)原是国民党的省党部,解放后我们接收了。”
毛主席意味深长地接话:“是啊,大军一过江,我们接收了国民党许多大楼,连南京总统府也接管了。接收不容易,管理更难哦!”他笑着把目光转向刘子厚说:“上蛇山,怎么个走法?”
“这个办公楼后面有条道,可以直接到蛇山东部山顶。”刘子厚回答说。
“那好,就这么办。”毛主席说着站起身来,连口水都没喝就下楼了。
毛主席一行是从东头上蛇山的。罗瑞卿原来没有安排毛主席去蛇山西头,毛主席到了山上,对罗瑞卿说:“我们到西头看看好不好?”
罗瑞卿为难地说:“那边人太多,怕不安全。”
毛主席笑着说:“人多怕什么,坏人是极少数,我们要相信群众啊!为了不惊动群众,出其不意,就过去了!”
笔 者:据毛主席随行秘书罗光禄回忆,那一天武汉人民谁也没有想到毛主席会到蛇山,山上开始没有什么人,偶尔有一两个小学生。路旁有位卖炸豆腐的老人,毛主席和他搭话,问他做什么买卖。老人说:“我是炸豆腐的。”主席又问他做这个生意能挣多少钱?老人没有抬头,边炸豆腐边说:“那不一定,有的时候多些,有的时候少些。”聊了几句,随行人员请主席上路,罗光禄跟在后面,问那位老乡:“你知道刚才和你说话的是谁吗?”老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今生会有机会同毛主席见面说话。他摇摇头说:“不知道是谁,不过肯定是个大官!”他的话把一行人都逗笑了。
李尔重:可没走多远,毛主席被一个小学生认出来了,他喊了一声:“毛主席来了”。之后,在短时间内,周围聚集了几万人,把主席团团围在中间。李先念、王任重、罗瑞卿和警卫人员一起手拉手,组成一个圆圈,一步一步地保护着主席下了山,大家都挤得出了满身大汗。在渡船上,毛主席很感慨地说:下不了的黄鹤楼,意味深长。
当晚,毛主席要求王任重找来武汉市管工业的一个同志和武昌区委书记,了解本市手工业和码头工人的情况。2月19日上午8时,毛主席的秘书打来电话,要求王任重带一个街长向主席汇报街道工作。一个国家主席,要听一个小小街道负责人没有提前准备的汇报,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这就是毛主席的作风吧。王任重立即找到大智街街长陈光中同志,带他去见主席,要求他如实汇报。
送走街长陈光中,大约上午10点。中南局及武汉市委负责同志李雪峰、李先念、王任重等,包括我都前来为毛主席送行。
毛主席当时谈了几个重要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主席说:我爱进步的中国,不爱落后的中国。中国有三个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已经被打倒了,还有民族资产阶级、个体农业和手工业、文盲三个问题。当然对待这些人不能用对待前三个敌人的办法。个体农业,要用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去代替,手工业要用现代工业去代替。目前还要依靠手工业,还要提倡,没有它不行。文盲要扫除。对民族资产阶级,可以采取赎买的办法。
毛主席特别提到反对官僚主义作风问题。他说:官僚主义作风主要在上边,你们要敢顶、敢抗。对于上边来的错误东西,要筑坝、要消毒。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要分别轻重缓急来执行。
主席在武汉这几天,省委、市委和中南局的同志精神都很紧张,李雪峰、李先念原通知王任重准备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武汉市委兴师动众准备了不少材料,都没用上。毛主席不喜欢提前准备的书面东西,他需要基层干部烂熟于心的活生生的材料。这一点对上世纪50年代干部不断深入基层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毛主席那天谈话大约一个小时,随后离开武汉市委招待所,11点30分,来到武汉关附近专用码头登上了长江舰。
笔 者: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视察武汉是1953年2月16日至2月19日,第二次到武汉是1954年。
李尔重:对,是1954年冬天,具体是11月还是12月,我已记不准确了。那一次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路过武汉。
笔 者:我在湖南、广东采访过一些老同志,搜集了湘粤等省市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了解到1954年11月3日毛主席一行100多人到达广州,召开中央工作会议。11月24日离开广州,11月25日上午到达湖南株洲,听取湖南省委领导汇报,随后到长沙,当晚到达武汉。毛泽东一行应该是在11月25日深夜到武汉。
李尔重:这就对了。记得那天晚上天气很冷,毛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和罗瑞卿部长一行来到武汉,人不少。中央中南局刚刚撤销,接待任务就全部落在江北的武汉市委身上了。那时武昌还没有建东湖招待所,没有一个既安全又比较合适的地方给这么多中央领导同志下榻。武汉市委就选了一幢小楼给毛主席住。那幢楼有个土暖气,算是对主席的额外优待。在这幢楼旁边有一排平房,刘副主席、周总理、罗部长每人住一间。这些房子没有暖气设备,每间屋里放一个火盆。中央领导同志连夜听取市委的汇报,作了简短谈话。会议结束时,举行会餐。会餐地点在住宅旁边临时厨房的侧室。这个侧室既不是餐厅,也不是客厅,是一个长方形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因为房里还有别的杂物,摆不下方桌,便摆了两张长条桌,桌子的一侧放些板凳,便是主客的座位;桌子的另一侧,是去厨房的通道,厨师们由这条通道上饭上菜。
这顿饭的主食是饺子,还有炒红菜苔、烧豆腐、红烧肉等共四五盘菜,外有辣椒;本着原汤化原食的原则,上的是饺子汤。客人们对这顿饭是满意的,不但辣椒催汗,厨房里的蒸汽喷涌而来,也起了催汗作用。毛主席抹嘴擦汗,刘副主席打趣说:“热气腾腾,蒸蒸日上啊!”罗部长对我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你们武汉市委一顿饺子,既经济又实惠,一号和二号(毛泽东、刘少奇——笔者注),个个合不拢嘴。吃得满意啊!”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领导同志处处带头艰苦奋斗,每到地方视察工作从不铺张浪费,地方同志接待一次中央领导就接受了一次教育。
笔 者:那时候,武汉市委和湖北省委为中央领导同志摆过接待宴席吗?
李尔重: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也不敢。那时候不时兴请客迎送那一套。毛主席特别讨厌那些做法。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来武汉的次数是比较多的,只有在1958年冬会见金日成时摆过宴席。那时在东湖招待所,湖北省委出面接待的,也是象征性的,没有七大碗八大碟的,主菜是清蒸武昌鱼。
毛主席在武汉的饮食总是平淡的几小盘菜,有时留人吃饭,把菜的分量加大一些。他喜欢吃沙湖盐蛋、清蒸武昌鱼、红烧肉,还有青菜和辣椒。毛主席几十年如一日,平时吃饭简简单单,朴素如常,寄希望带头将我们执政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和发扬下去。
笔 者:毛泽东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给全党树立了一个榜样,您可以讲一讲毛泽东的工作作风吗?
李尔重:好的。毛主席这个人没有架子,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他是全国的最高领导者,见他的人无形中有一种压力,然而他最善于给人“松绑”,营造一种亲切和谐的气氛,使各种各样的调查研究和座谈会能够不断深入。
1955年12月①在《毛泽东在湖北》《毛泽东在武汉》等书中均记载此次毛泽东到武汉为1955年2月,但根据毛泽东专列行至时间表、毛泽东到达河南、湖南等地时间以及毛泽东本次座谈内容均为1955年12月,李尔重的记忆是准确的。,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征询农业十七条的意见》,路过湖北召开了一次省地县部分干部座谈会。那一次毛主席也是乘专列来的。听说路过郑州也特别邀集有关干部征求了意见。记得是12月23日清晨,天还没有大亮,毛主席专列到达汉口大智门车站。湖北省武汉市主要领导王任重、张体学、宋侃夫和我在车站迎接毛主席,紧接着在汉口武汉市委五号楼招待所会议室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省长张体学、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以及荆州、孝感、襄樊、黄冈地委书记孟筱澎、王家吉、赵修、姜一等人。毛主席一走进会议室,与会者全体起立。王任重逐一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当介绍到宋侃夫时,毛主席反宾为主,说宋侃夫在长征时曾是张国焘的机要秘书。张国焘另立中央,宋侃夫立即报告了中央。主席幽默地说:“他那时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场的人都笑了。会议室里洋溢着温暖如春的气氛。
毛主席开门见山话归正题:“我来和你们座谈,搞点调查研究,请教‘农业发展十七条’行不行?想听听同志们的意见。”王任重首先向主席汇报了湖北农业生产发展、互助合作、农业基础建设、技术改革等方面的情况,结合“十七条”讲到一些问题。主席听了高兴地说:“很好。请在座的同志接着发言,有什么讲什么。”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了意见。毛主席最后说:“制定政策、计划,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正确的方针政策,来源于正确地分析形势和调查研究,只有真正了解农业问题的实际,才能准确地制定出农业发展纲要,起到动员群众、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的目的。”
笔 者:在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召开过各种类型的调研座谈会,都是很有特点和榜样力量的。毛主席常常为地县干部汇报时的紧张“松绑”。您见过毛主席在调研中为普通百姓紧张的心情“松绑”的事吗?
李尔重:我讲一个亲眼所见的事情。1956年初夏,毛主席来武汉,想了解基层商业公私合营后的情况,提出找个基层职工谈谈。武汉市委安排了一位由模范售货员提拔为基层党支部的女书记向主席汇报。那个售货员在主席面前很紧张,连眼皮都不敢抬,上来就盯着写好的稿子念。没念几句,毛主席便提问题:“站柜台,一天要接待多少顾客?腿站得发酸吧?”一句话把女支书逗笑了。当她说一天要接待几十或上百顾客时,毛主席又说:“这可不得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我这个主席可应付不了。”毛主席诙谐的言语使心里很紧张的女支书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放松,她情不自禁地与毛主席叙起家常,把稿子丢掉了。毛主席就是从这种拉家常的谈话中,获得了许多基层最真实的、没有经过各级领导“处理”的第一手材料。
笔 者:毛主席调查研究是无所不在、比较深入的,主要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他是以普通劳动者的平等身份提出问题的。可以这样认识吗?
李尔重:这仅仅是其一。毛主席喜欢抓主动权,对调查研究也是如此。调研的主动权是什么呢?据我接触到的情况看,毛主席听汇报,没有一次站在“被告”的地位,任凭汇报人滔滔不绝地汇报。他听汇报很认真,不断思考对方的原意,不断地提出问题。他提问题也是认真的,不懂就是不懂,从不装懂,不怕降低身份,提出各种问题。记得他到武钢视察时,站在炼钢高炉跟前,问高炉工人:高炉容积有多大?多长时间出一次铁?一天出多少吨?什么叫灰口铁?什么叫白口铁?实际上他把自己放到了小学生的位置上。领导人不以领导者自居,以小学生的身份和心境去调查研究,能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真实性和价值都提高了多少倍。
笔 者:谢老,毛主席历次到武汉都是您负责保卫工作。毛主席到武汉第一次横渡长江是1956年吗?
谢滋群:是。在我当年的工作记录本上记载是1956年5月31日,那一年全国三大改造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形势一片大好。毛主席一行在广州开会时,随行人员打电话到武汉说毛主席要游长江。那时候,很少有人在长江游泳。中央指示省委尽量设法劝说主席不要冒这个风险,并与湖北省委研究了七八条理由,比如长江有血吸虫、有旋涡、有扬子鳄、有污染等,劝毛主席不要在长江游泳。但是毛主席坚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一向主张在历史的大风大浪中锻炼,也主张在江河湖海的大风大浪中游泳。所以,省市领导作了两手准备。如果毛主席一定要在长江游泳,首先要摸清长江的水情。罗瑞卿事先派人到长江试游。记得到长江试游的有一个很英俊的小伙子叫孙勇,游泳技术很好。被训练队的同志们尊称为“浪里白条”。他提前到达武汉挑选了一批驻汉部队和公安部门中会游泳的年轻人,组织了一个训练队,天天在长江里滚打,准备毛主席非要在长江游泳时,起到护卫作用。王任重当时也带头和训练队一起下长江试游。
5月31日上午8时,毛主席专机到达武汉,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等人早已在机场等候。那一次由我负责组织保卫工作。毛主席一下飞机舷梯,王任重赶紧迎上去。毛主席兴致勃勃地一挥手:“先去游水!”王任重说:不慌。他向毛主席汇报了情况并提出“最好不游”的意见,毛主席笑了:“你们游过了?”答:“游过了。”问:“没有淹死人吧?”答:“没有。”问:“没有碰上鳄鱼吧?”答:“没有。”毛主席大手一挥:“既然如此,那就游吧。”
上午8点多钟,毛主席谈笑风生登上武康轮,与船长、工友们一一亲切握手,上船巡看正在施工的武汉长江大桥,专程听取了大桥工程局局长彭敏长达三个小时的汇报,中午在船上吃午餐,主菜就是武昌鱼。“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下午2点,毛主席在武昌桥头长江大桥8号桥墩旁下水。当时气温20度,凉气袭人,洪峰汹涌。然而主席很轻松。省委、市委领导同志,保卫人员、随从干部和船工们,既紧张又兴奋。毛主席以他独特的游泳姿势,在水上破浪前行,保卫人员紧紧地围绕着他。站在船上的陈再道看到毛主席这样康泰自如,高兴得跳进了长江游了起来。但他的游泳本领很一般,连喝了几口江水,保卫人员忙着把他救上了船。毛主席望见这种情景,说了声:“陈再道打仗行,打水不行。”风趣得很。
那天毛主席在长江中游了两小时零三分钟,大约28华里。
笔 者:从毛主席第一次横渡长江的细节里,当年武汉地区领导干部感悟到什么?
谢滋群:首先是大无畏的挑战精神和探索精神,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当年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着的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中国几千年都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土改分田地,组织互助组农业合作社,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农民组织起来。
再一个就是作为领导干部,随时随地深入调研的作风。那次毛主席到武汉只有一天时间,但他要求游泳和同大桥工程局领导的交谈调研同时进行。在调查时毛主席问得很仔细,一项工作能谈三个小时,如果是平时不认真工作的人,是无法向毛主席汇报的。这种汇报是书面准备不了的。毛主席不爱听书面发言,喜欢找基层同志随意调查,这一点对武汉地区的领导干部触动很大。当年武汉市委领导到基层调研,一般都是带一个秘书直接下去,一个个找人谈话,一谈都是一两个小时,没有前呼后拥、走马观花的现象。
那天毛主席游完泳上武康轮后,笑着说:“给我一个馒头吃,还可以游两个小时。”毛主席在甲板上会见十几位省、市领导后,便坐在藤椅上,召呼秘书林克教他学英语。我在一旁,清楚地听见毛主席问:为什么Nationl既当民族的又当国家讲?我后来看到毛主席当年在武汉写的《游泳》词“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联系到毛主席在船上提出的问题,我想,毛主席第一次横渡长江抒发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