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光宗
异地养老在国外发展较早。20世纪后期,日本为提高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质量,曾制定过全球化视野下的异地养老方略,即在国土辽阔的巴西以及距离较近的泰国、新加坡建造日本社区,在那里配备适应日本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各种设施,然后安排老年人迁移到那些国家养老。英国也有一些老人把自己的养老地点选择到西班牙、南非这样的国家。
1997年,香港特区政府开始实施“自愿回广东养老计划”。目前在香港的老人已有3000多人选择回广东养老居住。进入21世纪以后,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浙江、青岛、大连等沿海发达地区,异地养老、候鸟式移动的老人群体不断增长。迄今,已有山东、辽宁、广东、安徽等省的近20余个城市的100余家养老院开发了异地养老服务。2004年9月,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大连举行的首届全国养老机构院长高级论坛暨全国异地养老推介大会上,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地100多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对“异地养老”发展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连市民政局推出了“互动式异地养老”,把各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养老机构闲置资源整合起来,通过一种有效机制与全国各养老机构对接,满足了部分老年人异地养老的需求。“异地养老”是老年人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老年旅游产业异军突起的重要生长点,对当地经济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民政部等有关机构也鼓励老人“动起来”,“走出去看看世界”,倡导居家老人与其“独乐乐”,不如出去和大家一块儿“众乐乐”。
异地养老引起争议的可能是北京关于“十一五”建议的市民会议。2005年8月6日上午,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组织首次市民建言会,数十位市民代表为解决“首都人口问题”建言献策。北京市民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围绕着“异地养老”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是在北京周边建立老年宜居城市,同时把老年医疗保障、工资发放与之接轨,第三产业就会向老年人宜居城市集聚,北京城区就可以实现人口的分流;二是政府给予经济补贴及优惠政策,鼓励离退休人员到外地养老;三是试行异地养老,从制度上保证医疗报销便利条件等。
这种提议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让老年人远离家乡和亲人,被送到外地去养老,很有一些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争议。北京存在人口压力吗?如果存在,北京的人口压力与老年人口有关吗?有多大的关系?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老年人口的增多意味着消费人口的增加,所以老年需求作为“内需”的一部分,对于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如果说老年人口带来了压力,那不是分布上的原因,而是体制上的原因。也就是说,即便老年人到了外地养老,退休金还是从北京的相关单位领取的。如果从缓解所谓人口压力出发来讨论“异地养老”,其前提是可以讨论的;但如果从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种做法却值得赞赏。
总之,“异地养老”作为新生事物值得进一步关注。“异地养老”应该成为我们更多地关爱老年人的新型养老方式,其发展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政策推动。本文就“异地养老”的方式、效果和政策涵义进行探讨。
异地养老的实质是非出生地、非户籍所在地的养老方式,包括长期性迁居养老和季节性休闲养老。异地养老是对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主要针对那些有经济实力、身体状况都比较好且有异地养老意愿的老人。这里,“异地”的说法是相对的,是养老现居住地和外居住地的比较,原点可能是自己的家,也可能是养老院。“异地养老”有这么几种方式:
第一、从发展形态看,异地养老包括迁居和暂居。一种形式是迁移性移居,从现居住地搬迁到外居住地,属于老年居住迁移,迁居式定居。另一种形式是暂时性居住,出于休闲养生、旅游观光、治疗疾病等需要到一个地方暂时居住一段时间。
长三角最早的异地养老产业萌芽于浙江湖州市的南浔镇,这里已被誉为“中国第一老年城”,开创了我国社会化养老的先河。这个老年城又名“久安老年公寓”,坐落于古镇南浔,是浙江省老年公益事业深化改革的试点。1997年,浙江久安公益事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这座老年公寓。公寓占地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由老年公寓、老年俱乐部、老年医疗康复中心、江南水乡一条街和文园等老龄服务设施及产业组成。截止2008年,先后已有140多位来自长三角各地的老人安居此城。据了解,每户老人只需支付6万元的住房使用押金和每月300元的管理费后,即可在久安老人公寓拥有一套35平方米的公寓并可永久入住,而押金将在老人搬离或逝世后如数归还本人或其家人①“上海‘异地养老’方略试水浙江”,浙江理财网,www.zjmoney.com,2007年12月17日。。
此后,浙江有名的竹乡、黄浦江源头、山青水秀、空气和水源质量高的安吉县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交通区位,很期望能在上海人心目中打造出一个“异地养老”的品牌。据报载,安吉450万的旅游人次中,70%都是上海人,距上海车程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2007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曾组织千名上海老人异地养老试住安吉测评,结果乐观,但也有需要克服的障碍,如异地医疗报销等问题。
现实生活中,并非有很多老人愿意或者有条件迁居外地养老。据报载,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近年曾经对异地养老进行过调查,近八成老年人对异地养老表示不愿意或不确定,主要是不想离开家乡和亲人;而其余两成老年人表示愿意,这部分人以低龄老人、文化程度较高、有配偶的老人为主。亲属、朋友、医疗关系、追求生活安定等因素阻止了异地养老。
第二、从养老目的看,异地养老多为季节性休闲观光型。“季节性休闲养老”是指长期居住地和临时度假地分离的季节性养老方式,其特点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目标人群是身体健康的中高收入老年人。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是:冬季到海南享受阳光、沙滩,夏季到大连品味海风、海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旅游潮兴起。离退休老年人的一大特点是有充足的闲暇时间,目前中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我国老年旅游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黄金周过后“淡季不淡”的主要原因就是有老年旅游人口的支撑。异地养老旅游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对国内旅游市场是一个有力推动,前景良好。
住在异地养老旅游定点单位特别是周边有众多旅游景区的养老院,加上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异地养老的老年人可谓旅游和养生两不误。具备资质的异地定点休闲养老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老年人的医、食、住、行、玩等问题,入住的养老机构有医疗服务人员和必要的医疗条件和设施,住宿的地方交通方便,还可自行或者有组织地外出参观。养老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全凭老人自己选择。这种方式能使老人在轻松惬意、悠闲自在中领略异地风情,一改随团短期旅游行军打仗式的在景点奔波、花钱买累的局面,从而通过养老方式的异地变换实现了老有所乐。
大连、青岛等地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引领了我国异地养老模式的发展。2005年1月,青岛四方区民政局成立了山东省首家康乐异地养老咨询服务中心,标志着我国的养老服务业从过去的居家养老、社区照料、机构养老的静态养老模式逐步向休闲式养老、侯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的动态养老模式转换。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得到了拓展。目前,青岛市共有养老院120家,社会力量开办的有103家,养老床位总计1.3万个,其中绝大多数机构都已开始尝试接收异地老人的养老申请。目前,青岛已经建立了老龄产业网络信息平台,发布各种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同时组织旅行社、老年公寓研究设计了青岛候鸟式“七彩华龄”养生游计划,在山东、新疆及西安、大同、太原等省市进行了宣传推介。
在中国各地,近年来陆续涌现出不少像青岛那样的异地养老服务机构,既为异地老人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还因其周边环境优胜、旅游资源丰富为老人提供了一个又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一些条件较为优越、资质可信的养老机构,率先通过优化服务和硬件设施吸引一批“候鸟型”老人。2005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顺应潮流成立了“全国异地养老指挥中心”。2008年8月31日正式推出30家“全国异地养老互动式旅游定点单位”。首批授牌的30家定点养老机构分布在各大、中城市及旅游胜地,经申报、考察、评审产生,既有公办也有民营。要想成为定点养老院,首先其周边要有旅游景区,满足老人边旅游边养老的目的;养老院所在地交通要便利,附近要有医院,便于老人紧急就诊;养老院本身要具备一定规模,床位在100张以上,具有一定接待条件,且院内的环境优美,卫生条件好,康复娱乐设施完备,服务质量高。从此,拉开了异地养老规范发展的帷幕。
第三、从组织方式看,异地养老多为互动共享型。互动共享是指各地的养老机构互动联系,通过让老年人“走出去”和“请进来”,共享资源,共谋发展。“互动异地养老”是指老人们离开现居住地,到全国指定的外地养老院养老养生,享受特色养生、医疗保健、旅游观光等系列服务,由国家民政部于2004年发起。“互动异地养老”已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列入推广计划。2009年5月,该项活动首批在郑州、成都、杭州、厦门、天津、兰州、西安等9个城市的9家互动养老机构推广。
国内异地养老模式提出的一个问题是老人们的养老需求如何与养老机构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这就需要一个网络互动的桥梁。在大连举行的首届全国养老机构院长高级论坛暨全国异地养老推介大会上,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大连市社会福利院、北京市第五福利院、北京市昌平爱地老人颐养中心、福建枫叶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广东省广州寿星大厦等单位联合倡议建立全国异地养老联合互动网络。其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计划协调试点单位成立异地养老网络服务中心,建立大型门户信息网站,交流老年旅游的资源,为异地养老的老人提供接待、度假、医疗康复、老年群体聚会、探亲访友等服务。试点单位将经过软硬件设施、环境、交通、人性化服务等综合指标考核,同时确立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服务承诺、统一的安全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法律服务等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①“养老大会倡议建立异地养老网络”,新华网,2006年8月1日。。
“互动异地养老”一般设计最短15天、最长3个月。老人们住在异地养老机构,体会异地风情风俗。例如,山东全省首家异地养老中心,青岛四方区康乐异地养老咨询服务中心的理念是“让岛城的老人走出去,将外地的老人请进来”。大连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到外地进行中短期养老、旅游的中介服务。根据2004年10月统计,大连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与外省市的80多家养老院合作,推出养老院、老年公寓的协作网络。2008年,民政部、中国老龄委、国家旅游局、中国社工协会为30家全国首批异地养老定点单位颁发了相关证书。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国际老年休闲养生服务网络”已经开通,与全国各地老龄工作机构连接。各地参与接待老人异地游的单位都是经当地政府批准,由当地老龄工作部门推荐的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疗养院等能为老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食宿、照料、医疗、保健、娱乐等配套服务的老年福利服务机构。这些单位都挂着“中国国际老年休闲养生服务网络项目试点单位”的牌匾,实行公开条件、公开项目的连锁服务。
“互动异地养老”由两地养老院互动共享养老资源,实现特色休闲养老与养老产业发展的双赢。旅游与养老“二合一”的做法对上了很多老年人的“胃口”。山东省首家康乐异地养老咨询服务中心陆续推出了“集体休闲养老”、“自助养老”、“陪护养老”等诸多“异地养老”方案,并抓住“休闲”这一老年人特有的优势,积极拓展“异地养老”市场,广泛联系当地养老机构,联合推出“互动养老”,实施特色有序的异地养老形式,扩大服务半径,建立安全、规范的“异地养老”网络服务,同时设立统一的服务承诺,统一的安全保障。逐步完善医疗、保险、法律服务等相关的配套服务,为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保障,并使老人们的需求与养老机构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老年人异地养老的需求是个性化、多样化的。除“旅游观光型”之外,异地养老需求还有“探亲访友型”、“疗养治病型”、“候鸟安居型”、“休闲度假型”、“探险体验型”和“学习采风型”等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代表了不同类型老年人的需求。
根据实践反馈的信息,“异地养老”在我国已具备可行性:一是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许多老人产生了“趁身体还可以,到外面走走看看”的愿望;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老人自己或子女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和“异地养老”消费能力;三是各地养老机构的数量及规模、服务水平及设施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能够为老人提供较好的甚至个性化的服务。“异地养老”的做法可以使老人们的需求和养老机构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同时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将有力促进福利事业社会化进程。
1.全国的养老福利政策和养老市场环境要“求大同存小异”,减少和打通异地养老的政策与法律障碍,力争早日实现异地养老“全国一盘棋”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如何建立和完善区域一体化的老年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之间养老资源与功能的互补性,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是老龄化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推进异地养老的前提是民政一体化建设,共享养老资源。鼓励异地养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之间机构养老需求和养老床位空缺的矛盾。
异地养老对我国的养老福利政策和整体养老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异地养老必须形成有关配套政策,特别是医疗报销政策的全国一体化问题必须早日提上议事日程。如果要真正实现养老的“无缝对接”,那么不同地区的医保制度的贯通则势在必行。现在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土政策,构成了异地养老的政策障碍①“长三角‘异地养老’遇政策瓶颈”,《现代快报》,2010年1月20日。。例如,上海浦东新区以前有个规定,在区内的养老机构每接受一个浦东本地人,政府会补贴一部分费用,这导致那些机构只愿意接受本地老人,其他区的老人很难入住。
2.异地养老的健康发展需要规避养老风险。
客观上,“异地养老”存在一定风险。老年流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问题是第一被考虑的因素。如,季节因素的制约,因老年人身体原因不便长途旅行,可能对异地养老造成很大风险等。突出的是人身安全和意外事件问题,观光养老需要长途跋涉对老年人的身体是个挑战。这也是子女们普遍担忧的问题。还有老人们在异地远离了熟悉的社会环境,缺少了代际间的交流和人文关怀,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将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一般的观光式异地养老是结伴同行的。
对于组织发动者来说,“异地养老”面临着一定的法律责任风险。老人到了异地由于水土不服和其他非自然的原因发生某些意外时,就存在一个谁来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异地养老”最需要的是有公信力的中介组织,为老人提供可靠的服务。例如,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特地成立了异地养老俱乐部,开通了异地搭桥热线,为老年人提供异地养老咨询服务、推荐异地适合养老的院舍、协调异地养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2005-2007年,该机构通过与各地养老院建立信息平台,已为2000余名老人提供了异地养老旅游服务。
异地养老最怕生病,老人异地就医的医保是一大问题。因地理位置依山傍海、气候优越,近年来青岛成为异地“候鸟”老人首选养老地之一,2007年夏开业的南山福彩养老院到2009年夏入住的外地老年人就有100多位,占全院养老床位总数量近四分之一。为应对逐年增多的候鸟式老人,青岛上百家养老机构、疗养院甚至旅行社,都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不过,异地养老带来的老人人身安全、医疗急救等问题,也让不少养老机构感到困扰①葛楠:《异地养老风生水起,医疗保险问题有待破解》,《半岛都市报》,2010年1月15日。。一些制约“候鸟式养老”发展的瓶颈已经显现出来,医疗保险报销无法实现跨地区转移办理就是其中一道坎。主要原因是,在职职工是向当地社会统筹中交钱,而退休老人则是从统筹中拿钱。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医疗水平及筹资水平的差异,导致实现全国各地统一报销很难推开。面对老年人突发疾病、突发事件、意外伤害和突然死亡及引起后果的责任如何处理等需要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例如,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保险、探索零风险异地养老模式、规避异地养老的健康风险、出行风险、政策风险和环境风险等。
3.异地养老的价格需要控制在绝大多数老人的接受能力之内,否则难以持续发展。
上海对安吉异地养老的测评发现,90%的老人觉得包吃住,一个月1000元至1200元的价格能够接受。如果满足老有所乐的娱乐项目跟上,人均月需费用可能达到1800元左右,很多老人表示不能承受。由此提出了政府养老补贴问题。上海学者曾提出建议,为鼓励老年人到外地养老,由政府发放异地养老补贴。2006年11月29日,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意见》,鼓励中心城区老年人到异地乡村去养老。“意见”明确表示:各中心城区应制定老年人入住郊区养老机构的补贴政策,对本区域老年人入住郊区养老机构实施补贴。
根据我国国情来理解,“异地养老”是指非出生地、非户籍所在地的养老方式,包括长期性迁居养老和季节性休闲养老。异地养老是对居家养老的部分补充,主要针对那些有经济实力、身体状况都比较好且有异地养老意愿的老人。目前阶段,异地养老有这么一些特点:
(1)“异地养老”要自主自愿,不应强迫老年人流动和迁移;
(2)“异地养老”的主要效用是“老有所乐”和“老有所医”;
(3)“异地养老”的主要形态是短暂流动,而非永久迁移;
(4)“异地养老”需要考虑老年人的地理与文化的双重适应性,有适应性的老年人才会成为“异地养老”的“宠儿”。
(5)“休闲异地养老”一般适合低龄、健康的老年人,“迁居异地养老”适宜无法承受频繁活动的“老年人”。
“异地养老”发展前景看好:
首先,“异地养老”改变了传统的养老观念,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老龄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效果值得充分肯定。
只要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观光旅游的消费能力和健康良好的身体条件,老年人就可以实现在不同季节到不同地方换季养老、移地养老的梦想。“异地养老”的做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全国范围里盘活商业化养老资源的重要机制。“异地养老”激活了被闲置的养老资源,同时满足了老年人旅游观光、走亲访友、治病休闲、文化养生、生态养老的目的。“异地养老”使得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使老年人的养生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异地养老是新型的养老方式,是对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但在总体格局上不能替代居家养老。
养老模式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养老责任承担者的不同,将养老模式可以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二是按照养老地点即老人居住环境的不同,将其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原地养老和异地养老。“异地养老”存在着一定的市场,但不是基本的养老模式,而是点缀式的、有条件的养老方式。“异地养老”可以理解为是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公寓养老的补充。
“异地养老”是市场选择和社会选择的结果,政府要顺应这个潮流,但需要甄别、调控和引导。有的私立养老院以营利为目的,不重视护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老人在里面也会受气。政府应该在“异地养老”的安全保障和服务保障两个方面做好文章。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在服务上有明显的优势,可能更值得老人和家人信赖。但必须看到,我国总体的养老市场服务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这是今后要着力突破的关键点。
应该指出,居家养老加社区为老服务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10个部门已经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意见》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普遍反映:异地养老和机构养老都只能满足少数老年人的需要。如果社区的养老模式能够形成,就能解决更多老年人的问题。但是现在很多社区对老人的服务还是自发的、不规范的,真正需要的时候依然没有保障。所以,加强社区养老和助老的服务保障功能十分重要。北京将推广以居家为主,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对贫困老人、有特殊贡献的老人、低保老人等,将由政府提供补贴,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上门养老。政府主导的社区为老服务模式成为“中国模式”的新亮点。
最后,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国外异地养老”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大连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已经率先与日本若干个养老院达成意向,每年相互交流1万名老人旅游度假。托改革开放之福,中国老年人海外养老之梦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