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呼唤学科集群——谈产学研协同创新

2010-02-15 09:55汪馥郁李敬德文晓灵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学科群产学研集群

■ 汪馥郁 李敬德 文晓灵

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阶段。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最核心的内容,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经验,我国近年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都充分证明,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必由之路。产学研协同创新,其实质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与互动,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的结合与互动,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只有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把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结合起来,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与良性互动,才能整体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了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更有效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有必要对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及其互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先谈谈产业集群。按照波特的说法,所谓产业集群,就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产业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也会延伸到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产业集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②转引自 陈柳钦:《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述评》,价值中国网,2 0 0 7.9.1 3

根据我国的实践,可以看到,产业集群具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第一,相关产业在空间位置上的相对聚集。第二,相关产业内的各企业有着比较明显的专业化分工。第三,在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下,通过聚集一批同类企业而形成了一定的核心产业,并有与该核心产业相关联的其它产业或机构。第四,逐步建立起了产业集群内共享的技术平台和信息平台,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集群共享的规则、程序和制度。第五,集群内各个企业之间,既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因此,概括起来说,产业集群就是指以一个或几个强势企业为龙头的一群既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既有专业分工、资源互补现象,又维持着一种长期的、非特定合约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聚集。

在我国,产业集群在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问题,不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而且也已经在创新实践中取得越来越显著的绩效。产业集群问题所以会受到如此高度的关注,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核心内容是涉及到了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问题,而企业的竞争力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产业集群所以有利于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主要是因为通过集群,实现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使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推动了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整体优化,改善了技术创新环境,从而为企业和一个区域形成技术自主创新战略,用以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产业集群的发展呼唤学科集群与之相配合。

说到学科集群这个概念,人们马上会想到“学科”和“学科群”两个概念。在我国,学科的概念早已有之。所谓学科,是指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目前,我国把学科共分为五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学科群则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而出现并得到比较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例如,我们可以在报刊上看到《学科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学科向学科群演化的必然规律》、《构建学科群 加快学科建设》、《创建高水平的学科群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等文章。但是,对学科群这个概念的内涵,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中国知网CNKI-知识元数据库就列出了学术文献中对“学科群”的七种解释。③转引自《中国知网CNKI-知识元数据库》“学科群”。我国于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中,对学科群的概念作了明确界定:学科群是指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若干个分支学科。2005年底,北京市教委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业促进局、市科委等部门,经过系统论证和调研,在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单个学科服务领域较窄,不能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有效对接等问题,决定依托北京11所高校建立十大学科群,包括首都教育、首都经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医药、临床医学、都市农业、艺术文化学科群。经过三年时间的学科群建设(2006-2008年),实现了“三个打破”(打破学科之间、高校之间、高校与部门之间的界限),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成果。④参考北京市教委:《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建设项目(2006-2008年)验收工作情况总结报告》。

但是,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与产业集群的发展相适应的却主要不是“学科群”,而是“学科集群”。“学科集群”是一个与“学科群”有明显区别的概念。根据我们的考察,“学科集群”具有许多不同于“学科群”的新含义。

第一,学科集群是顺应产业集群的需求而出现的。产业集群呼唤学科集群与之相配合,学科集群则必须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例如,上海同济大学就根据“紧密结合产业链来发展学科链”的战略构想,基本形成了工科方面的两大跨学科集群,其中之一就是现代交通装备制造业跨学科集群。为什么要建这个学科集群?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考虑到在嘉定要建立一个国际汽车城,有汽车的研发、销售、售后服务、汽车文化赛事等,从机械、电子、交通、汽车制造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的持续创新和发展,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科链与区域内的产业链相对接。产业集群催生了学科集群。⑤《校长万钢谈学科建设》,同济大学本科招生网,2007.10学科群则不包含这种新含义。学科群仅是适应学科内部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以学科本身之间的相关性为基础而建立的一个学科群体。这种学科群与产业集群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即使没有产业集群,也可以形成某种形式的学科群。比如北京市的“首都教育”学科群,就显然很难和产业集群直接挂上钩。学科集群则必须与产业集群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即是为适应和服务产业集群而形成的不同学科之间的结合、聚合、融合。学科集群,关键在于“集”,就是会集、聚集、聚合。哪些学科聚集、聚合为一个集群,主要取决于所要服务的产业集群的性质和需要。

第二,学科集群中的各学科,不受“具有某一共同属性”这个规定的限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仍以同济大学的现代交通装备制造业跨学科集群为例,由于在嘉定国际汽车城内,不仅涉及到了汽车制造、机械,而且涉及到了电子信息、新材料、软件、交通工程、管理、市场营销、艺术设计等,因此与之相适应,就需要一个大跨度的学科集群。于是,同济大学就把汽车、软件、机械、交通运输、传播、材料、电信、经济管理等八个学院搬到嘉定,趋近应用,趋近需求,促使学校能够在多个外部环境的需求中形成几个不同一级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和学科群体的优势,以大跨度的学科集群为产业集群提供服务。⑥《校长万钢谈学科建设》,同济大学本科招生网,2007.10而学科群概念中的各学科,虽然也有一定的跨度,但这种跨度必须体现“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规定,因而仍然不得不局限在某个学科门类或某个一级学科甚至二级学科之内,也就是说,组成学科群的必须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⑦《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13745-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993-07-01实施。,而不可能达到不同学科门类或不同一级学科之间的大跨度整合。

第三,学科集群必须建立起共享共用的信息交流平台和科学技术平台,形成了集群共享的规则、机制和制度。对于学科群来说,则不一定要去解决这种共享平台的问题。

第四,学科群中不同学科的整合,基本上是在某个高校内或某个区域内进行的。而学科集群,由于要服务于产业集群,因而可以是跨校甚至跨地域的。比如说,围绕某个产业集群,北京高校的某些学科,就可以与广东高校的一些学科组成学科集群。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互联网广泛普及的时代,形成这种跨地域的学科集群就具有了更为方便的条件。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所谓学科集群,就是针对产业集群的需要,在具有不同属性的较大跨度学科之间形成的、服务于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发展的、形成长期共享平台和机制的一种学科聚集和聚合。

近年来,教育界、科技界有愈来愈多的人在使用“学科集群”这个概念。例如,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万钢先生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同济大学从现有的学科出发,进行交融发展,基本形成了工科方面两大跨学科集群。①《校长万钢谈学科建设》,同济大学本科招生网,2007.10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教授在《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一文中强调,要打破院系行政壁垒,组织精兵强将,整合各种资源,推动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对接,在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②人民日报,2008.1.9,第07版在陕西省普通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朱静芝副省长指出,要在省内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建成若干学科集群,形成与部属院校相辅相成的优势学科集群效应。③陕政通报, 第177期, 2008.9.19光明日报在报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建设的特色时写到,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社会优势学科的集群效应已经逐步显现。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建设:“特色”造就品质》,光明日报,2008.10.1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十五”时期建设成就总结中谈到,学校取得了以15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等为代表的学科集群化成果。⑤《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成就斐然 》,北航新闻网,2006.6.15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构建若干个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学科集群。⑥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处:鄂教科〔2007〕8号,2007.9.3河南农业大学在2005-2020年学科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学科集群发展战略,把学科集群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原则,逐步形成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协同发展的局面。中国科协在2008年调研课题评审结果的公告中,就把由河南省科协牵头的《中部六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列为重要课题。⑦《关于2008年调研课题评审结果的公告》,中国科协,2008.5.6此外,在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江西财经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东华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等院校有关的文件、文章、报道中,也都把推进学科集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学科集群这个概念已被相当广泛地使用。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学科集群这个概念?这是因为,在当前,仅靠一两个学科的简单配合,已经难以解决产业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性问题。例如,要想解决城市建设与防灾问题,就需要土木、建筑、城市规划、测绘、交通、材料、力学、管理及环境等多个主干学科的紧密合作与共同攻关;又如,要想解决现代数控机床制造问题,一方面需要一些通用技术,包括材料技术(如刀具)、半导体技术(如数控装置芯片)、激光技术(如定位、测量等)、计算机技术等,另一方面还要有专用技术,包括通信工程、监控技术、测量技术等。在基础学科方面则还涉及到材料学、力学、数学等学科领域。此外,在设计及技术集成的过程中,在制造出成品的过程中,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仅靠一两个企业或一两个学科,是难以解决现代数控机床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问题的。再如,要想解决现代都市农业的建设问题,除了涉及到农业领域自身的诸多学科外,还涉及到了生物技术、食品科学、机械制造、城镇规划、经济学、管理学、环境学、能源、化工、旅游、教育、民俗文化等许多相关学科。没有这些大跨度的学科之间的会聚、聚合和协同,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实践证明,只有形成学科集群,才能应对国家战略产业和地区支柱产业发展中的复杂的技术难题。

显然,学科集群不仅比学科群具有更大的学科整合跨度,而且比学科群具有与产业的更紧密的联系,具有更显著的综合效应。产业集群催生了学科集群,学科集群则为产业集群的有效、快速发展提供切实的服务。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则使产学研协同创新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今天,适应我国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出现了一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就是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协同创新的机制和模式。

2007年6月10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召开会议,正式启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一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首批四个试点联盟正式签约。2008年底,科技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启动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把推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重要内容。2010年1月8日,科技部公布了首批36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名单。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在这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已经不仅是以个别企业的形态出现,也不仅是以若干单个企业的简单联合的形态出现,而是以诸多相关企业和机构所组成的产业集群的形态出现的;参与产学研合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不仅是以若干学科的简单聚集的形态出现,而是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需求,以诸多相关学科所组成的学科集群的形态出现的。也就是说,这种新模式的产学研结合,是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之间的结合、聚合。这种新模式的产学研结合,其明显特点是:鲜明地确立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产学研合作的战略意义;产学研合作具有长效性、紧密性;呈现出产学研合作中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良性互动、协同创新的突出优势。

总之,这种以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新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技创新中攻克复杂性难题的基本手段,是迅速提升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学科群产学研集群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辽宁省地方高校学科群建设的阻碍因素分析及建设策略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论学科群的刀背结构与效应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