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真,牛映雪
(1.闽江学院体育教学部,福建福州350108;2.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北京100075)
自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业教育空前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空前迫切,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的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高职教育体系开始初步形成。但是也必须看到,体育高职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需求与社会的需要不尽吻合,体育高职教学的内容在满足学生需求、服务社会的需要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简单、盲目、被动的趋向。笔者认为,应该对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以促进体育高职学生需求、社会就业需要与体育高职教育改革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使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目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数量、质量、层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以规模发展为标志的扩张式发展阶段转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效益的内涵发展新时期。在体育高职教育发展得好的地区,体育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本科院校。然而,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取得高职教育较大成果的同时,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是社会对高技能体育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体育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还不能令人满意。体育高职教育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外部因素,如就业准入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就业过程中的渠道不畅通、学生毕业之后的待遇相对较低等,严重影响了体育高职学生的就业。二是内部因素,体育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匮乏,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亟待深入等等。此外,招生、录取方式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化学习条件的“立交桥”搭建不完备,对学生的报考和入学后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极大。
第一,体育高职学生对未来人生的设计需求有如下四种类型:①选择自主创业;②选择就业;③选择升学;④选择方向尚未确定,处于茫然的状态。
第二,体育高职学生需求实现的时间长短有如下两种类型:①即时性需求,即考虑眼前短期利益的职业需求;②长远性需求,即考虑今后较长时期,乃至一生利益的职业需求。
第三,体育高职学生对不同客体的需求可划分为三种类型:①对家庭的需求;②对学校的需求;③对社会的需求。
设立体育高职院校的出发点,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这是一种类型教育,而不是一种层次教育。体育高职教育不仅担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而且担负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前者是显性的,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后者是隐性的,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来,是高职教育在今后发展过程中,既能体现教育的本质特征,又能凸现自身教学特色的生命力之所在。
要倡导体育职业院校也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示范性体育高职院校建设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地方政府和体育职业院校的积极性,全力打造建设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度高、代表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共享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确立我国体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优势。
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体现三个原则。一是效益原则;二是导向性原则;三是可持续性原则。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持续运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体育职业实训基地。
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含离退休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各体育高职院校要根据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积极探索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新途径。
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体育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方案要从职业分析入手,每个专业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要开设产学结合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要开设专业培训课程,进行岗位实践训练或进行相应专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使学生在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有利于开展深层次的产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双赢;有利于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实施订单培养,促进毕业生就业;有利于推进院校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以建立体育高职学生需求与社会就业需要的良性互动为突破口。为此,应当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处理好高职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就业与创业的关系;第三,处理好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关系;第四,处理好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关系;第五,建设一支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处理好专职和兼职的关系;第六,狠抓课程体系改革,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现实和未来、稳定和变化的关系。
[1] 张煜.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及其对策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4):86-87.
[2] 卢起,刘克军.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校教育研究,2008(7).
[3] 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