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顺 张晔 马晓伟 新疆昌吉卫生学校 831100
浅探篮球运动在中职教育中的美学价值及功能
赵玉顺 张晔 马晓伟 新疆昌吉卫生学校 831100
目前人们对篮球运动相当的热衷,但对其相关的内涵认识不充分、不完善,在篮球课程的教学中更存在篮球运动美学的缺失。篮球运动是“球类运动之母”,其中之美是其他运动项目不能替代的。文章从篮球课程现状、篮球运动美学、篮球完整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改变篮球课程现状,完整篮球教学过程,必须注入美育教育。
篮球课程;篮球运动;篮球美学;教学完整;注入美育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学校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随着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度,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职责与地位也越来越凸显。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把文学、美术、音乐等作为美育的主要方面,没有注意到体育教学中也蕴含着无穷的美育因素,尤其令人非常担忧的是,享有“球类运动之母”美称的篮球运动,未能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随着体育选修课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展开和普及,篮球课程选择者却以男生为主,绝大多数女生几乎无人问津。许多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因班级人数建制、男女生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制约,不得不取消篮球课程。这种消极的做法无疑是体育教学乃至体育教育的一种悲哀,它有悖于篮球运动特殊的功能价值,对我国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存有严重的隐患。为此,笔者通过大量的资料研究、走访调查,对篮球课程日趋低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原因之一是篮球课程缺乏完整性,必须注人美育!
《教育大辞典》对美育的论述为:“美育”亦称“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美化其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道德与智慧水平的教育。该论述对美育提出了两大任务:
一是审美教育。“审美”是人作为主体对“美”的对象的感受过程,美感来源于客观现实中的美,是美的对象在审美主体头脑里的一种映象。美感对美的反映不是照镜子似的机械、刻板、被动、消极的照搬复制,而是一种能动的、存在性的反映。
二是塑美教育。一个人既是审美主体同时也是审美客体,是被审美的对象。美育的目的是要按照美的规津去美化世界,更要美化人类本身,使主体成为身心健康、精神丰满、人格高尚、个性完善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则是美育内容高度的概括。心灵美影响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形成,而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则是心灵美的直接表现。从中不难看出美育的职责和任务不仅要使中职生掌握美的知识,增强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更要促进学生从内心世界到外在表象都符合美的要求,使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根据笔者调查表明,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篮球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与社会、学生需求极不相适应和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1)教学目标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学习篮球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外,更要注重使用篮球运动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据了解,学生之所以不愿选择篮球课程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学习篮球运动太苦、太累、太脏、太枯燥,这不能不说明是心灵美教育的缺乏和道德教育的失误。
(2)教学内容运球、传接球、行进间投篮、投篮等内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学,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还在学。同一内容的反复和技术要求过高等使学生厌烦,反复的重现已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导致降低了对篮球课程内容的求知欲,从而放弃该课程的学习。
(3)教学过程一贯沿袭竞技体育的普通程序,一味强调技战术的掌握,在关注学生技战术掌握、提高的同时强调学生的自我比较,使学生降低由于自己能力水平不高而产生的压力感,缺乏健身、塑身美体、养身、娱乐休闲过程,使身心处于长期紧张状态,影响了健身美。
(4)考核评价以速度、高度、远度来评判优、良、中、差,使考试成了零差别组的“竟技比赛”,使学生从自己学习活动的成败以及教师的评价中获取反馈信息,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获得情况,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并产生相应的肯定或否定,达到教师教的目的与学生学的结果的一致性。学生从中得不到美的享受,不得不避而远之。
(5)教学设施尚不完善的中等职业学校至今仍有场地、器材的匮乏和局限影响篮球教学,学生饱受风吹日晒之苦更有损于身体健康。使学生体验不到自然美、环境美,失去学习兴趣冷落篮球课程是在情理之中。
(6) 教学手段落伍过时,不能随时代的进步与之更新。个别体育教育工作者只注重篮球技术战术的教学,而忽略了电化、自动化、球星教学观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对新生事物十分敏感的学生始终处于低靡状态,把爱美好静的女生自然拒之门外。
把篮球运动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移植到篮球教学中,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相关研究,结合篮球运动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探讨篮球教学的特性以及学生技战术能力的构成等问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知识、技能、情感、能力、人格转化成中职人才适应社会生活的现实力量。
远古时代,人类为了获得生活资料,依靠跑、跳、投等技能与大自然进行较量,取得了胜利,获得了生命的存在。从第一届古代奥运会到公元前5~6世纪,在古奥运的发源地雅典的教育中,人人们已经深刻的感知到,体育与我们生活的唇齿相依。孩童入学即学初步体育,科目包括跑步、角力、掷标枪、投铁饼等。在古奥运的发源地雅典人们把体育视为伟大的教育,作为人类文化的特殊现象。随运动经验的积累,跑、跳、投已经不满足人们的运动需求,篮球运动应运而生。是体育使人类创造了文化,创造了历史,做了历史的主人。
篮球运动具有其他项目不可替代的功效,它要求参与者具有在一定条件限制下表现出最大的潜能;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品质、争先的精神;具有战胜枯燥、忍受痛苦、接受环境考验的锲而不舍的奋斗气魄;具有自我调控、随机应变、团队合作、挑战极限的心理素质。这些无不体现了篮球运动的精神,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雄伟的、刚强的、劲健的美。这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的显现,更是心灵美的显现。
篮球教学应当包括德、智、美等内容在内的教育过程,应当是以篮球知识为载体,以篮球健身教学方式为途径,以优化学生心理结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课程中美育应当以篮球运动之美来启迪学生的智育;以篮球运动之美来塑造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篮球运动之美来启发学生做人的真谛;以篮球运动之美来启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篮球运动之美来启诱学生感悟认知、情感体验和创造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篮球课程的品位。
篮球教学中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的不同,设计方案要呈现其特点。如进行耐力为主教学时,要以思想品质教育为主。运球技术相对比较简单,而对学生的内在素质要求很强,教师要从心灵美的教育着手,不失时机地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条件,使学生与大自然紧密接触,让他们享受自然美。可以利用校园周边条件,开展山地篮球、街头篮球、三人篮球、趣味篮球等。美育设计的原则归纳为:
(1)着眼于在篮球教材内容,发掘和发现美育因素,着眼于教学任务系统中确立与之相应的美育教育目标。
(2)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篮球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要借助美育中的审美教育、塑美教育,使德育更具有情感性,减少强加性和说教性。
总之在篮球教学中注入美育,更好地发挥篮球运动美学与价值功能,使篮球课程走向完整,使篮球运动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更好地普及与发展。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全编本上)[Z].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郑慧慧.人体律动美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周庆元,胡绪阳.走向美育的完整[J].教育研究.2006,(3):39-43.
[4]柳斌.中国教师新百科[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5仇军.现代教学论在体育教学中的思考.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
[6]蔡仪.美学原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