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

2010-02-15 00:47杨春平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0年9期
关键词:资源经济发展

杨春平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035)

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

杨春平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035)

循环经济是从理念到路径、从模式到方法的一种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强调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理解和认识,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循环经济;建设;发展;创新

2010年5月14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北京实地考察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现场主持召开循环经济座谈会,会上提出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李克强指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应面向实际,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务求实效。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解决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循环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是从理念到路径,从模式到方法的一种创新。”根据领导关于循环经济的讲话精神,有必要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思考。

1 进一步提高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

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增长遇到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思想萌芽开始出现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从理念变成了实践,并逐渐成熟。循环经济是针对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而提出,强调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人们反思过去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发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越走越窄。因此,必须要在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探索一个能够使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相互并举的发展模式。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

根据《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废弃物的最少排放,生产高效率;客观的效果是节能降耗、改善生态。从目标上来说,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三位一体。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有3个基本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直到今天,很多人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不一定全面,特别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减量化,很多人的认识是模糊甚至错误的。所谓减量化就是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废物产生,这是减量化。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减量化是第一原则。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把减量化概括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四节”。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减量化和节能减排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在减量化这个环节着重是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有学者说要“减物质化”,即一边是经济增长,一边是资源、能源及污染排放的减少。

实现减量化,首先需要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如果没有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可能提高。例如,在火电的发电过程当中,我国现在大量推广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这个技术与必须淘汰的小火电相比,同样发1 kW·h电,煤耗相差一倍多。天津北疆发电厂一号发电机组,是我国黄河以北第一台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与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供电标准煤耗下降52 g/kW·h。还可利用发电余热进行海水淡化的处理,一期工程投产后,每日可为天津市提供20万t淡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排出的浓缩海水制盐,可节省盐田面积22 km2,同时制盐母液还可用于生产多种盐化工品。发电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全部用来生产建筑材料。由此可见,要想实现减量化,装备和技术水平是关键,所以科技创新是循环经济的一个支撑。其次,减量化还要在绿色、生态设计、设计理念、工艺革新等方面有所体现,最典型的例子是产品包装。现在很多产品过分强调包装,外面包装很大,里面内容很小,这是一种不符合减量化的过度包装。再比如汽车生产,有的厂家过于追求高档豪华,实际上节能型汽车用材小,既节能环保,又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从减量化的内涵看,低碳经济理念和循环经济是一致的,都是要求从源头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这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措施。

循环经济的第二个重要原则——再利用。再利用是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过修复、翻新、再制造以后,再作为新产品投入市场。目前,国家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发布,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再制造产品目录》,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研究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来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

再制造就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可以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与废旧零部件直接回炉相比,再制造可节约成本50%,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具有良好的节能节材效益,可实现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发改委认为,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面。我国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社会保有量快速增长,再制造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08年汽车保有量达4 957万辆(不含低速汽车),机床保有量达700多万台,14种主要型号的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其中大量装备在达到报废要求后将被淘汰,新增的退役装备还在大量增加。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循环经济第三个原则——资源化,就是资源综合利用,包括从采矿的源头开始,对半生矿和尾矿的利用,以及在整个生产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废物半成品直接利用。现在80%的地下矿产资源已经从地下转到了地上,以再生资源的形式存在。因此,发改委推出了城市矿产开发利用计划。201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决定用5年时间在全国建成30个左右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目的是推动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重点“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开发、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国际领先技术,提升“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探索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目前,首批选择了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广东清远华清循环经济园、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宁波金田产业园、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等7家区域性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到2015年,这7家示范基地将形成年加工利用再生铜190万t、再生铝80万t、再生铅35万t、废塑料180万t的能力。

组织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意义在于探索缓解资源瓶颈约束的有效途径,减轻环境污染。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客观要求。

循环经济的3个基本原则与物质的生命周期相一致,体现了物质资源从源头到生产、再到消费之后的再利用过程,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和流程。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之后,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9年《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将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

2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强调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是因为发展循环经济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不是迫于国际压力,而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规律采取的自主选择。改革开放是围绕两个转变展开,一个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另一个是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得到了国际公认,但是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的命题,应该说是在21世纪初才提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21世纪初期,中国的任务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达国家在200多年工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是分阶段出现的;而在我国现阶段,这些问题却集中显现出来。发达国家花几十年时间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在五六年时间里全面解决,难度之大,前所未有。面对这样的困难和形势,探索一个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当今最重要的任务。对这种探索,胡锦涛总书记在悉尼峰会上讲过一段话:“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促进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这段话代表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要走的道路。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文明不是一个空的口号,其实现的方式就是要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我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后发优势就在于可以高起点地进行规划。所谓后发优势,首先是布新,然后是改旧,有了技术进步,才能调整传统产业和产品结构。因此,有两个基本点不能忽视:第一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改旧布新。第二,要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09年底,国务院批准的唯一一个省级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就是甘肃的总体规划,覆盖甘肃全省的总投资为2 133亿元,用于发展72大类重点支撑项目。2010年3月,国务院又批准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这个实验区面积约25.6万km2,有盐湖30多个,有86种矿产资源,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也是青海省地方实施三江源保护重要的财力支撑地区。这两个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央的决策意图:即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重复走东部工业发展的老路。西部大开发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环境,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唯一的现实选择。

甘肃省的整体规划是从三个产业入手,建立以循环农业为基础、循环工业为主体、循环第三产业为补充的循环经济体系,全面规划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比如,根据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利用甘肃风力资源的优势,沿着河西走廊布局了一个风电三峡,1 000万kW的装机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提高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清洁能源的比重,使甘肃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产业还将带动河西走廊制造业、特色农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

3 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

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首先,必须遵循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改旧布新的原则,把社会整体推进和重点领域突破结合起来,把老工业基地的生产改造和新建园区布局结合起来,体现后发优势。

第二,在重点领域推动节能减排,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李克强副总理在座谈会提到了一个概念,即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的工作方案,每年都有一个重要部署。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公布10个重点节能工程,包括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等。这10大节能工程把生产生活中需要节能的方面都包括在内,基本上涵盖了所有领域的重点。

第三,加强资源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主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废物产生环节要统筹规划。要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完善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第四,要切实推动重点企业和园区发展循环经济。近几年来,循环经济的试点分布在钢铁、电力、煤炭、化工、造纸、冶金等行业。目前,这些行业内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事实证明,用循环经济的模式改造传统重化工业,可以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来,许多优秀的企业确确实实在资源节约、节能和污染减排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很多企业实现了零排放。

第五,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除企业和园区之外,循环经济还将在生产环境、流通环境、消费关系、生态人居体系建设、消费体系等全社会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发展,将形成一整套完整而规范的循环经济体系,这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几条基本措施是,加强宏观指导,包括一系列的文件规划;制订法律法规,通过政策的引导,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试点工作;加强国内企业培训和国际合作。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制订了循环经济法的国家,第一个是德国,第二个是日本。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循环经济是从生产环节开始,从节能减排开始,完整地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实践。今后国家的政策将会更多地围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制定,包括体制的改革、机制的建设,都将以循环经济的发展为重点。

2010年的4月19日,银监会、证监会、发改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同时鼓励循环经济企业直接上市融资。2010年7月,国家公布关于节能汽车和电动汽车的补贴办法。为贯彻可再生能源法,“十二五”规划中将对可再生能源占整个能源的比重作出明确规定。已经颁布实施的《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促进循环经济的若干个方面都有明确规定,例如,规划制度,总量调控制度,评价考核制度,优先植入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高消耗企业的重点管理制度。特别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企业责任不仅仅是生产一个合格的产品,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还要负责产品的包装和产品的回收,要形成一个回收网络。除了组织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之外,2010年国家发改委还将推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等重大措施,以完善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之,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深化,持续改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历史责任,也是当代政治家的历史责任。

Strategic planning on promotion and expansion of circular economy

YANG Chunping
(Circular Economy Research Center of Economic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NDRC,Beijing 100035,China)

Circular economy which is a system program with innovations in ideas,path,mode and approach,should be pushed forward step by step in a planned way.This paper suggest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and pointed out that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owns a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with unique characters in China.

circular economy;construction;development;innovation

F049

A

1674-0912(2010)09-0004-04

2010-08-20)

杨春平,男,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先后担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培训教材》执行主编;参加了《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调研及起草工作;曾作为循环经济专家被全国政协邀请陪同贾庆林主席前往首钢和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进行视察,对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参与起草报送党中央、国务院的调研报告。

猜你喜欢
资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