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产业还需迈过几道坎

2010-02-14 21:29李士龙
资源再生 2010年2期
关键词:机电产品体系产品

□文/李士龙

再制造产业还需迈过几道坎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ill needs to Cross a few Thresholds

□文/李士龙

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机电产品等资源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和性能达到原有新品水平的批量化制造过程。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80%。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再制造产业发展

2005年,国务院在国发[2005]21和22号文件中均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组织相关绿色再制造技术及其创新能力的研发”。同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再制造被列为四个重点领域之一。2006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机械装备的自修复与再制造”列为关键技术之一,也明确把“共性关键制造技术与再制造技术”作为发展制造科技的24项优先主题之一。

2009年6月26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包括工程机械、大型工业机电设备、机床、矿采机械等,试点的工作目标是为制定再制造产品相关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完善流通管理体系、加强逆向物流体系建设等提供参考,为大规模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发展积累经验。

2009年12月11日,工信部发布《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名单(第一批)和试点工作要求》(工信部节(2009)128号),决定组织开展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工作。通知称,对试点企业再制造相关重点建设项目,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技术改造等财政资金予以优先安排支持。

2009年10月27日,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将再制造作为近期工作的突破口,目前已经拟定了主要再制造领域的技术攻关方向。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再制造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意义重大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应用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成果来推动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主要表现在:

1.资源、能源节约潜力巨大。仅以发动机再制造为例,再制造一台汽车发动机的能耗是新制造的1/11,同时重量占85%以上的废旧零部件可以通过再制造得到重新使用。若每年按再制造300万台汽车发动机计算,则每年可节省材料约105万吨,节省电量2.18×1 010 kWh。

2.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为例,如果报废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比例达到30%、50%和80%,年产值可分别达到500亿元、800亿元、1 300亿元左右。

3.环保效益突出。每回收利用1吨废旧物资,可以减少4吨垃圾。再制造工程每年可避免产生2 800万吨CO2,这相当于10个5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排放的CO2。

4.应用领域广阔。再制造技术成果可在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大型工业装备、铁路设备、农用机械、国防装备、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等领域推广应用,全面促进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

5.缓解就业压力。再制造上下游产业链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其他制造业相比通常需要3~5倍的工人,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将兴起一批新兴产业,解决大量就业问题。

三、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我国作为汽车制造和消费大国,淘汰和报废的汽车日趋增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势在必行。同时,随着电器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越来越快,报废电子产品中的元器件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和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废旧家电与电子电器的再制造与再利用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废旧机电装备再制造技术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已有14家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矿山机械等机电产品32.5万套的再制造能力。并在探索零部件回收、再制造生产、再制造产品流通体系及监管措施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再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融合民用高尖端技术与现代化军事技术,纳米喷涂等多项表面工程技术成功应用于再制造领域,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目前已成功开发了自动化复合表面工程和纳米表面工程技术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制造技术。

到2010年底,全国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要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这一目标为采煤设备再制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目前拥有机床估计在500万台以上,数控化率约为8%~10%。若在“十二五”期间数控化率达到美、日、德等国的15%~20%,则需有68万台传动式机床进行数控化改造。再加上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急需大力发展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

四、再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我国对再制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真正从事再制造的企业数量较少,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在技术与产业化水平等方面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另外严重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再制造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滞后,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弱,资源可利用率低;再制造行业技术研发投入很少,与国外相比,竞争能力差。

2.我国再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尚未完全确立。我国再制造领域中的技术标准、废旧产品回收网络、再制造产品销售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空白很多,产业体系很不完整。目前我国在再制造领域的报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等两项关键领域都还没有国家标准,亟需结合设备的性能指标,深入开展自动监测技术、寿命评估与预测技术研究,构建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认证体系。

3.企业和消费者对再制造产业缺乏足够的认识,企业虽然看到再制造的市场和利润空间,但不知从何下手。消费者也不了解再制造产品,与传统的消费观念反差较大,在认识上产生误区。

4.国家没有形成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缺乏相应的支持政策,政策法规不完善。目前仅对部分示范试点的再制造企业有一定的补贴。此外,尚无其它配套优惠政策和管理政策。

5.再制造物流体系尚未建立,质量标准还不完善。再制造产业活动的回收、销售渠道还未建立,同时缺乏对再制造市场的监管体系。

五、推动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充分发挥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作用,依托国内核心技术支撑部门和骨干企业,加快建立国家级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再制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集中优势资源,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结合,联合进行攻关、示范和推广应用,做好国外成熟技术与国内特色技术的衔接,建设再制造关键设备生产体系。

发挥技术创新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大投入力度,突破面向再制造的产品设计技术以及产品剩余寿命评估技术、经济环保的拆解和清洗技术、微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先进材料成形与制备一体化技术、再制造快速形成技术、无损检测与评价等再制造技术,加强在废旧机电产品等主要再制造领域的性能评价、再制造产品的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发。加快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2.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力度,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

由于目前的再制造处于建立和起步阶段,企业还没有能力和精力进行再制造技术研发和成果的转化,因此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推动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具体可通过扶持建立国家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再制造工程中心形成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另外对使用自主创新再制造技术成果的企业给予一定补助,刺激和鼓励企业对技术成果的应用热情。

3.制定技术标准体系

注重再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研究再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及标准体系表,分步骤有序地制定各类再制造标准,包括再制造技术通则等通用标准、再制造前的废旧产品检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再制造技术标准、再制造产品质量标准和再制造管理标准等,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4.加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研究制定《再制造产品名录》,并配以具体的财税优惠政策;完善信贷、担保等投融资渠道,对再制造重点建设项目,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将再制造产业发展纳入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支持再制造技术的研发、试点和示范推广,支持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标准制修订等工作;鼓励各级政府机关优先采用再制造产品,列入政府采购名录,为公众做表率。

5.在现有基础上扩展应用领域

积极推动工程机械、机床、专用设备产品、交通运输设备产品、大型工业机电设备、国防装备产品、农用机械、矿采机械、铁路机车装备、船舶装备、文化办公及医疗设备等领域产品的再制造发展。

6.从末端对消费者实施政策补贴

建议国家将再制造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对个人消费者加强政策激励(如购买再制造产品给予一定的补贴),强化宣传和引导,使消费者认识到再制造产品的好处。这样可以解决制约再制造企业规模发展的回收和销售难题,扩大消费市场。

7.大力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加快技术人员的培养,为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专业开设再制造课程、普及再制造知识,培养专门人才。

作者系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猜你喜欢
机电产品体系产品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关于拟通过验收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名单(第一批)的公示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机电产品加速贮存寿命试验评估方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新产品
产品

资源再生2010年2期

资源再生的其它文章
动态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