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二十五)由煤污假尾孢引起的疑似番茄叶霉病的病原鉴定

2010-02-14 16:01李宝聚周艳芳孟书元石延霞郭英兰
中国蔬菜 2010年11期
关键词:霉病图版分生孢子

李宝聚 周艳芳 孟书元 石延霞 郭英兰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二十五)由煤污假尾孢引起的疑似番茄叶霉病的病原鉴定

李宝聚 周艳芳 孟书元 石延霞 郭英兰

李宝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E-mail:libj@mail.caas.net.cn

周艳芳,石延霞,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孟书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

郭英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番茄在世界上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遍布于北纬65°以南,南纬40°以北的广大区域。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番茄生产上病害的发生和为害,成为影响番茄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据资料统计,番茄上发生的侵染性病害有40余种。

番茄假尾孢叶霉病是番茄常见病害之一,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发生,主要分布在英国、文莱、古巴、印度、日本、马来西亚、尼日利亚、菲律宾、美国、柬埔寨、泰国、瓦努阿图、象牙海岸等地(Hartman GL et al.,1991;刘锡琎和郭英兰,1998)。我们于2008年8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大棚番茄、2010年1月在海南海口澄迈县及文昌县、2010年3月在海南海口西秀龙头村露地番茄均发现了该病的严重发生(彩色图版1)。其症状和番茄叶霉病〔由褐孢霉Fulviafulva(Cooke)Cif.引起〕很相似,两者经常被混淆。

1 病害症状

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叶两面生,初为圆形,后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黄褐色,边缘黑褐色,不明显,具有黄色晕(彩色图版2),叶背有深褐色至黑色绒状霉层(彩色图版3),病斑大小1~15mm。有时在叶片正面也会形成霉层(彩色图版4)。发病严重后,病斑变褐连片,叶片正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彩色图版5),叶背霉层也连成片使整个叶片被黑色霉层覆盖(彩色图版6),造成叶片枯焦。在田间番茄植株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最后整个植株的叶片全部干枯脱落,植株死亡,失去结果能力和经济价值。番茄假尾孢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茎和叶柄。茎和叶柄染病,产生褪绿色病斑,后被一层厚密的褐色霉层覆盖,病斑常绕茎和叶柄一周。

2 病原菌

曾有报道认为,该病的病原菌为煤污尾孢菌(CercosporafuligenaRoldan)(张定法 等,2004),但在我们的鉴定研究中,发现番茄假尾孢叶霉病的病原菌为煤污假尾孢 〔Pseudocercosporafuligena(Roldan)Deighton〕。假尾孢属与尾孢菌属明显不同,尾孢菌属的孢痕疤明显并且加厚,分生孢子梗极少从表生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多数无色,针形。

煤污假尾孢,子实体叶两面生,菌丝体内生。子座无或发育良好,气孔下生,近球形,褐色。分生孢子梗(彩色图版7)稀疏至紧密簇生在子座上或仅少数从气孔伸出,不分枝,直立或稍弯,上部曲膝状,宽度不规则,浅青黄色,0~3个隔膜,(18.5~52.5)μm×(2.5~5.0)μm。分生孢子(彩色图版 8、9)单生,浅青黄色,倒棍棒形,基部圆锥形平截,直立或中度弯曲,3~8个隔膜,欠明显,有时在隔膜处缢缩,(35~77.5)μm×(2.5~5.0)μm。

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3.1 传播途径 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体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形成初侵染,并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3.2 发病条件 病原菌喜欢高温高湿环境条件,气温高于25℃,遇雨或连阴雨天气,特别是阵雨转晴,或气温高、田间湿度大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最易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至坐果期,发病潜育期5~10天。

3.2.1 温度 试验表明,病原菌菌丝在5~35℃均可生长,20~30℃为适宜的生长温度,以20℃为最适,5℃和35℃下生长缓慢,40℃时菌丝不能生长(王福妹等,2006)。病原菌分生孢子在10~38℃的范围内均能萌发,10℃时萌发速度很慢,38℃时萌发率很低,8℃、40℃不萌发,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27℃。分生孢子的湿热致死温度为53℃10分钟。

3.2.2 湿度 湿度对于该病原菌的萌发和侵入是十分必要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叶片湿度都影响病菌的产生和发展。空气相对湿度为90%和95%时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均为0,在水滴中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为96.7%,可见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张定法等,2004)。

3.2.3 pH值 病原菌在pH值3~12均可生长,以pH值3~4为最适。分生孢子在pH值3~10的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6~7,其次为5和8,pH值为2或11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3.2.4 寄主 不同生长时期的番茄,感病程度不一样。生长1、3、5周的番茄比生长7周的番茄易感病,新叶比老叶易感病(Zelalem M A,2008)。

4 防治方法

①严格育苗,育苗时最好选用没有种植过番茄的土壤,或将土壤用甲基硫菌灵消毒处理后再播种。

②茬口轮作,发病地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③加强田间管理,选择地势开阔、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种植,提倡深沟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基肥,合理使用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定植后及时防除杂草,合理进行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④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及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定植密度。合理密植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流行及发生。

⑤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药剂可选用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

刘锡琎,郭英兰.1998.中国真菌志第九卷假尾孢属.北京:科学出版社.

王福妹,宋云锦,刘志恒,樊慧梅,闫建芳.2006.番茄假尾孢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37(2):186-190.

张定法,刘鸣韬,高付军.2004.番茄尾孢叶霉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河南农业科学,(10):59-61.

Hartman G L,Chen S C,Wang T C.1991.Cultural studies and pathogenicity ofPseudocercospora fuligena,the causal agent of blank leafmold of tomato.Plant disease,75(10):1060-1063.

Zelalem M A.2008.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black leafmold〔Pseudocercospora fuligena(Roldan)Deighton〕on tomato(Solanum lycopersiumL.)under protected cultivation.Melkawerer: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universit t.

2010-05-05;接受日期:2010-05-1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十一五”863课题(2006AA10Z210)

猜你喜欢
霉病图版分生孢子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鸡 妈 妈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毛霉病和镰孢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