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利
(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11)
深化认识加快发展区域循环经济
刘兴利
(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11)
论述了循环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指出加快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举措,提出加快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3大举措。
区域循环经济;认识;发展;举措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特别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明确要求一定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突出循环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解决资源瓶颈约束的根本性举措来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因此,要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共同努力,加快发展区域循环经济,不断扩大我国循环经济的规模。
虽然循环经济理念和循环经济实践已经被一些人所接受,并且试点示范工作在国家级、省(市)级试点单位已开展多年。但是,对循环经济战略地位的认识尚未达到广泛深入人心的程度,即使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界的干部队伍中,还存着不少认识问题,亟待提高和深化。当前,在一些地方主管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和节能减排的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队伍中,对发展循环经济强调的多,其他人则关注较少。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多数是在认真探索和推进,而非试点示范单位多数是处于一不学二不做的状态。在国家、省(市)批复的某些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和要求常常被疏漏。一些媒体在对循环经济进行宣传时,跟风而动,对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宣传不分主次,不讲轻重,使企业、公众在三者之间无所适从。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必然对实际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这已经成为循环经济扩大规模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对循环经济地位、作用的认识,亟待深化和统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解决资源瓶颈约束的根本性举措。只有从解决全局性、战略性、普遍性问题的“根本性举措”高度出发,深化认识,才能做出指导全局、调控全局的强有力的政策性、制度性安排。以区域、领域和行业的不同层面、不同规模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龙头”,以各种适用先进的创新技术体系作支撑,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形成配套法规作保障,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统计制度对成效进行监督考核,只有将上述工作内容和制度、机制建设等形成合力,才能改变许多地方甚至国家综合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的相互制肘的状态。各级政府部门肩负的责任重大,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根本性举措进行整体推进,要施展出全局观念和协调能力。
首先要承认循环经济是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新型模式。循环经济能够改造传统的实体经济,使其成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亮点。众所周知,经济是循环经济的本性,那么,发展循环经济要遵循和体现经济活动的规律和基本原则。在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的环境中,要使循环经济的战略地位和根本性举措有所体现,发挥内在活力,见到实效,必须进行全面引导、宏观调控。
从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到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在不足8个月时间里,紧锣密鼓地批准了12个区域规划和文件。其余10个分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图门江区域合作、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关权威人士指出,12个规划和文件的编制突出两点:一是体现国家战略意图,二是考虑地方比较优势。这两个突出点,反映了加快重构我国经济版图的宗旨。12个规划中,除甘肃省是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外,其余11个规划和文件均充分突出了各自地域、环境特色,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文条件、开发潜力等特点。12个区域有分布在沿海,也有地处中、西部地区。因此,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和实施,抓住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机遇,加快扩大循环经济的规模,是彰显循环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良机。
关于区域循环经济,目前国内外尚无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人们通常是把区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内涵,融合为一体去理解和描述区域循环经济的形态和作用。当然,也有学者从循环的规模和层次角度出发,把区域循环经济作为大于和高于企业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城市循环经济的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庞杂、地域广大的循环经济模式。简而言之,区域循环经济,就是循环经济的理念、原则和作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而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紧迫的战略性举措,也是实现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要制订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配套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此规划既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又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实现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并获得高效益。在有利于区域经济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达到这些硬指标。
历时多年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用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培育出一批以个体企业为主的循环经济典型单位,从我国实情出发,积累了推进循环经济模式的经验。在国家批复的12个规划地区内都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典型。要让这些企业与单位,充当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引路者。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放大作法,拉长、拓宽、创新其产业链,从行业纵向、区域横向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的循环经济网络。总之,要在减少投入中扩大规模,在循环利用中降低排放,在废物再生利用中节约资源和能源。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低效率的行为,究其直接原因,往往是与少数政府部门不作为或乱作为有关。加快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需由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难题,要比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难度大,问题多,甚至需要废除某些不适应区域循环经济的陈旧规章制度等。因此需要由政府出面解决,甚至有些需要跨区、跨市,乃至于超出本区域所辖地域解决。区域循环经济大规模发展,不可能始终局限于市、县范围内。这就需要各市、县政府在高度的主动性、积极性支配下有所作为,显示出更大的推动力。
总之,已经来临的后危机时代,不仅给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with improved understanding
LIU Xingli
(Beijing Modern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cycling Economy,Beijing 100011,China)
This paper demonstrated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and pointed out that it was a key measure for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mode transform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Finally three promo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were raised.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understanding;development;measure
F049
A
1674-0912(2010)10-0011-03
刘兴利(1937-),男,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经济政策与循环经济。
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