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 (登记)编号:国审稻2009006
审定 (登记)年份:2009
审定 (登记)单位:农业部
选 (引)育单位 (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川香31A×成恢178
是否转基因:否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8.0天,比对照Ⅱ优838长2.7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挺直,谷壳秆黄、无芒、颖尖紫色,每667hm2有效穗数16.9万穗,株高113.0cm,穗长25.7cm,每穗总粒数162.7粒,结实率75.1%,千粒重28.7g。①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3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对低温敏感。②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5%,长宽比2.8,垩白粒率20%,垩白度2.8%,胶稠度62mm,直链淀粉含量22.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上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hm2产566.31kg,比对照Ⅱ优838减产5.58%(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每667hm2产553.43 kg,比对照Ⅱ优838减产3.5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hm2产559.87 kg,比对照Ⅱ优838减产4.57%,增产点比例28.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hm2产544.96 kg,比对照Ⅱ优838减产2.09%。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时播种、育秧。②移栽:一般每667hm2栽插1.6万~2.0万穴、10万~12万基本苗为宜。③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水浆管理参照各地中稻生产要求。④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