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2-14 03:12贾仁甫李章林
中国水土保持 2010年1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农村建设

王 红,贾仁甫,李章林

(1.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2.扬州市水利局,江苏扬州 22500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为中心,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历史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遏制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实践,特别是在水土流失地区要保护和合理利用好当地水土资源,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发展地方经济打好基础。水土保持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1 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扬州市分属江苏省里下河(含沿湖)、沿江(含高沙土)、丘陵三大农业区,其中高沙土、丘陵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近年来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扬州市开展了一定规模的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水土流失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水土流失区域扩大的势头依然存在。

1.1 农村建设项目引发水土流失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展开,农村住宅区、道路、引水和排水工程、垃圾处理等建设项目也相继实施,由于对水土流失认识不足,建设过程中没有做好水土保持规划,加上施工现代化水平低、管理粗放,在建设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直接、间接地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而且情况复杂[2]。

1.2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不善造成水土流失

国土部门通过实施田块规划平整工程、农田保护措施工程、取水枢纽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田间生产道路建设和防护林建设等工程建设,对农村的田、水、路、林、村进行了有效的综合整治,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但有些地方只注重先期的整治却不重视后期的管理、建设,一味追求最大出地率,过分强调工程措施而忽视植物措施,致使经过土地整治后的裸露的土壤在降雨作用下大量流失。

1.3 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够完善

随着治理任务的不断完成,后续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治理过程中必须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农业产出效益低,多数农村的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广大农民尚未从粗放落后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扬州市大部分县(市、区)没有国家水土保持专项投入或投入很少,加上地方投入十分有限,造成工程建设总体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治理任务的不断完成,有效的管理政策、措施没有及时跟上,许多地方出现了边治理边破坏现象,粗放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乱砍滥伐、随意垦殖草地和林地,造成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的水土再度流失。

2 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应采取的对策

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水土保持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能提高土地生产力,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扬州市新农村建设应采取如下对策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1 做好水土保持协同规划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必须与新农村建设同时开展,要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做到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保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承担起行业管理的使命,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加强对新农村水土保持建设规划设计的指导和管理,对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及防洪减灾等进行统筹考虑,对山、水、田、林、路、屋等进行合理布局,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中整合各个涉农建设项目,重点抓好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督检查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坚决制止未规划就建设、边规划边建设、违反规划乱建设和只建设不治理、边建设边破坏、先建设后治理的做法,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2.2 坚持工程、植物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建设原则

在工程措施建设中,要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对河湖雨洪进行有效的引排和拦蓄,达到防洪减灾、就地拦蓄雨水、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取弃土石渣场和一些临时设施的恢复性治理,应采取必要的“截、拦、导、整”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配合新农村建设而实施的治脏、治乱、治差和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工程,要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标准,要营造出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在植物措施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地实行乔灌草、针阔叶林相结合,在不同的水保功能区种植不同树、草,建立从坡顶、坡面到沟底的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多层次多品种的复合植被系统,以削减洪峰,增补枯水流量,改善江河水流状况,保持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减少入河泥沙对河道的淤积,提高河道的防洪减灾能力,充分发挥植被的生态防护功能。要通过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生态防护林等工程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人居环境[3]。

在耕作措施建设中,要围绕水土保持建设,革新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建设高产稳产农田调整农林牧业用地比例,调整作物种植习惯、种类和结构,逐步使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水土保持具有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增加土壤肥力、抵御旱涝灾害等功能,在改善农村生产环境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既能保证农业稳产高产、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其产业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果品、桑蚕、茶叶等传统产业和科技示范园、花卉、药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4]。

2.3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水土保持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可持续发展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在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与水土保持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水土流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让广大干部群众懂得水土保持既能保护土地与水源又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道理,通过完善水保监督机制、制定乡规民约等,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爱护水源,珍惜水土”的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来。

2.4 加强水土保持管理,保护新农村建设成果

凡涉及土石方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包括道路、公共设施、水利电力工程、住宅区开发、生态园区建设等,建设单位必须依法申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明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的范围,建立和健全水土保持方案申报与审批监管制度。

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和监理制度。由政府投资的水土保持专项治理工程或建设单位委托水保部门组织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必须实行项目招投标制。为确保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到位,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由水保部门委托统一的监理单位或人员实施全过程的工程监理,着重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5]。

管护好水土保持建设成果有利于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有利于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水土保持建设成果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是广大农民在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参与式的水土保持治理,落实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实行“谁建、谁管、谁受益”,有效落实管护费用,能极大地调动工程管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护人员的责任心,还能通过工程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民主管理。

2.5 加大水土保持建设投资力度,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瓶颈。现行的水土保持投资机制是“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一个项目的实施,除了国家无偿投入外,要靠地方配套和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筹集资金,这两项是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群众自筹部分主要是投工投劳折资。水土保持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决定了水土保持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在资金来源上,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政府投入机制。应将水土保持建设提升到准公共物品的高度来认识,而公共物品的最重要属性是人人可使用,人人可从使用中受益。有公共利益的项目必须由政府来投资,这也符合国家倡导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新农村建设根本方针。今后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水土保持资金的基础上,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并将水土保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范畴。二是政策激励机制。通过优化环境、政策鼓励,实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做法,通过水保产业对农村经济状况的改善,地方政府就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水土保持建设中来,广大农民以及各种社会资金也可以在水土保持建设中贡献更多的力量。三是引进市场机制。要充分利用拍卖、租赁和承包“四荒”融集社会各方面资金、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在办好土地权属流转手续和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四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区域之间或经济社会主体之间利益均衡的问题[5]。

3 结 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有坚持不懈地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人居环境的安全才能有保障,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平台,为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黄志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土保持大有可为[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8,20(2):38-39.

[2]赵永军,张峰,王云璋,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水土保持,2009(1):48-51.

[3]杜琦,吕冬霞.论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J].甘肃农业,2008(1):47-48.

[4]刘正斌.水土保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载体[J].中国水土保持,2007(1):19-21.

[5]林以亭.杭州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12):913-915.

[6]米娜,尹洁,姜燕燕.推动水土保持产业化的政策选择[J].中国林业经济,2008(1):34-37.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