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工程助推蓬安特色农业建设

2010-02-14 01:15邓治宇
中国水土保持 2010年9期
关键词:长治流域农村

邓治宇

(蓬安县水土保持局,四川蓬安 637800)

蓬安县委、县政府在领导和组织实施本县“长治”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建设“特色农业大县,绿色生态靓县”的总目标,针对不同小流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和防治技术,实现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取得了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建设效果。累计 14年的“长治”工程建设共治理小流域 1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1.39 km2,其中改造坡耕地 2 514.42 hm2,营造水保林5 549.33 hm2、经果林 3 150.03 hm2、植物篱 32.66 hm2,实施封禁治理 5 581.62 hm2、保土耕作 10 094.54 hm2,种草 126 hm2,修建蓄水池 1 009口、沉沙凼 9 545个、截排水渠 386.7 km、作业道路 128.30km、沼气池 327口、省柴灶 210个,整治山坪塘15口。共动用土石方 843.45万m3,投劳 618.45万个工日,完成总投资 5 772.21万元。治理区人均基本农田、经果林、粮食产量、纯收入都有明显增长,年土壤侵蚀总量由 153.17万 t下降到 44.42万 t,提高保水能力 3 257.99万 m3,大多数小流域初步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 助推新农村建设,强农村经济支柱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蓬安县在“长治”工程实施过程中,大胆创新“助推新农村建设,强农村经济支柱”的治理模式,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并在新园河小流域进行了成功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1 统一规划设计,科学布置措施

新园河小流域辖区内的六村和七村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了把小流域综合治理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在可研和初设报审报批阶段,不搞闭门造车,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认真仔细地开展外业工作,弄清楚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科学布置措施,根据这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区域位置、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条件、水源条件、经果林与经济林发展趋势等因素,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将坡改梯措施布置在六村境内,将经果林营造在七村境内,并按规划设计组织实施。

1.2 变坡地为梯地,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按照“近水、近路、近农户”、“集中成片、规模治理”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在 6村重点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集中进行坡改梯,打造农村新景观,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一是统一设计、统一放线,打破地界、调整地形,科学合理布设蓄水池、沉沙凼、截排水渠、作业道路等,使之与埂坎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保土、蓄水、拦沙、排水、交通体系,凸显坡改梯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布局的美观实用性。二是高标准砌地坎。将项目区梯地全部石埂化,利于增强地坎的稳定性、调整地形回填土方、提高地坎的保存率、阻断杂草进地和方便耕种。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采用机械作业,以有效地节省劳动力投入,增加表土层厚度。坡改梯后全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做到了当年施工当年见效,使项目区人均增加收入 95元。在实施过程中,将新农村建设与坡耕地改造相结合,改变了项目区面貌,改善了农村景观。项目区共改造坡耕地 31.75 hm2,配套建设蓄水池 12口、沉沙凼 23个、截排水渠 5.6km、作业道路 4km,新建民居 40余座。

1.3 发展经济果林,增强新村后劲

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生产发展”,而生产发展的核心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在实施新园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特别注重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载体,在七村集中连片地发展经济果木,有效地增强了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后劲。为了把项目建成农户满意的富民工程,在实施方法上追求科学性和实际性:一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县水土保持局配合新园乡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农户座谈会,帮助农民选定适宜当地发展且市场前景看好的果树品种。二是高标准整地,合理配置蓄水池、沉沙凼、截排水渠、作业道路。采用放炮与机械化作业方式平整土地、增厚土层,以保障抗旱用水,科学引水、排水,不仅有效拦截了表土,而且使管理行走更加方便。三是科学确定株行距,统一放线打窝。县水保局与果树站现场指挥,按照 3 m×2 m的规格放线后,再由新园乡政府组织农户按 50cm×50 cm×30 cm的规格挖好果苗栽植窝。四是按照四川省政府投资项目比选办法选择苗木供应商,并严格按合同规定验收苗木。五是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组织农户集中规范栽培管理。由于采用的技术手段科学、实用、到位,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达到了 95%以上,并且长势良好,为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项目区共营造经果林33.07 hm2,配合建设蓄水池 7口、沉沙凼 17个、截排水渠 1.2 km、作业道路 0.8 km。

2 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多年来都发中央 1号文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如何融入 “三农”问题的解决之中,是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必须深入研讨、认真解决的课题。为此,蓬安县在实施碧溪河、清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按照“想农村之所盼”、“解农业之所需”、“办农民之所求”的防治理念,采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防治技术手段,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把生态环境改善融入村容村貌的改变,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1 以布局为着力点,切入项目促落实

蓬安县委、县政府针对碧溪河、清溪河的区位特点和优势,科学决策与布局,提出了着力打造以碧溪河小流域为首的葛业生产基地,以清溪河小流域为重点的嘉陵江沿岸生态屏障 4A级旅游景区的战略设想。此后,将“一个打造”、“一个重点”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统筹规划设计,合理布设措施,达到了建好项目、有效投入、开辟财源、改善环境的要求和目标。

2.2 抓好葛业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据考察,葛根周身是宝,种植葛根的经济效益是农作物的两倍。在碧溪河小流域治理中,以葛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组织与技术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地实施,达到了抓好葛业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预期目标和效果,并对周边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全流域共改造坡耕地 110.04 hm2,栽植葛根 173.33 hm2,种草 20 hm2,实施保土耕作1 172.83 hm2、封禁治理 289.8 hm2,配套建设蓄水池 41口,整治山坪塘 4口、沉沙凼 81个、截排水渠 10.62km、道路 5.5km,建沼气池 10口。目前,各项工程保存率和利用率都在 90%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 7.31百分点,粮食单产达到 6 315 kg/hm2,增产 13.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 461元,增长44%。

2.3 参与旅游开发,改善生态环境

为满足蓬安县城乡人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明需求,蓬安县委、县政府决定打造以嘉陵江锦屏河坝为重点的 4A级湿地公园,以及终至马回电站近10 km长的嘉陵桑梓田园风光旅游景区。而清溪河小流域处于景区内嘉陵江的左岸,以“长治”工程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参与旅游开发,可以显著加快景区绿化进程。基于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在景区内的荒山荒坡荒滩上重点实施植树造林种草,共栽植水土保持林 33.33 hm2,种草 13.33 hm2;二是对景区内的疏幼林重点实施封禁管育措施,通过落实管护人员,制定管护制度,疏林补植等,促进了疏幼林生长与郁闭,共实施封禁治理面积 186.67 hm2;三是在景区实施生态示范村建设,开发清洁能源,确保封禁措施到位见效,共建沼气池 317口、省柴灶 200口,每年减少的生活用薪材折合标准煤 570.6 t;四是调整景区周边的产业结构,示范发展经果林,已建成枇杷园 1个、桃园 1个,总面积 33.33 hm2;五是在景区周边大力改造坡耕地,建设基本农田,共改造坡耕地 253.33 hm2,并配套道路建设和坡面水系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治理后,项目区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 5.69万t,减蚀率达到 73.5%,每年增加保水量228.99万m3,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 15.8百分点,特别是明显改变了地形地貌,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强了旅游景区的看点。

3 综合治理,促进协调发展

针对会龙河小流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基础条件,采取“综合治理,促进协调发展”的治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

3.1 改善生存要素,增加兴水投入

蓬安县委、县政府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项目投入为抓手,在会龙河小流域大力兴水,集中“长治”工程、“中改”工程、人饮解困工程的资金投入,按照“统一规划、分项实施、各报其账、管理明确”的原则,组织实施兴水工程。一是加大病险水库整治力度,对流域内 3座小(二)型水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整治,使其恢复了原有设计功能,恢复灌溉面积 133.3 hm2。二是加大病险山坪塘整治力度,全流域共整治山坪塘 5口,恢复蓄水量 3.5万 m3,恢复灌溉面积20hm2。三是加大坡面水系治理力度,全面提高拦、引坡面径流功能,有效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共建蓄水池 39口、截排水渠 18.16 km、沉沙凼 80个。四是加大人饮解困工作力度,通过开采地下水,全面提高干旱山村人畜饮用水的供给量,使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彻底告别了人畜饮水困难。

3.2 改变出行条件,集合投入兴路

蓬安县委、县政府采取以“长治”工程建设为重点,集合扶贫、“中改”项目建设投入,大力推进重点治理区村道公路和作业道路建设,彻底改变了重点治理区无路或路况差的历史,方便了与外界的快捷联接和耕作、行走,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点治理区共修建村道公路 5条 32 km,作业道路 9.05 km。

3.3 加大坡地改造力度,着力建设基本农田

在会龙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加大坡地改造力度,着力建设基本农田,统一放线调型,科学确定土埂、石坎的范围与位置,本着“宜石则石、宜土则土”的原则,布设坡改梯埂坎。同时,做到平整与回填到位,改造与利用结合,使改造后的坡耕地真正变为基本农田,并按双“二五”的标准栽桑,既保障了粮食生产又发展了经济。

3.4 推进生态修复,加快林草郁闭

通过界定封禁位置与范围、确定封禁方式与时间、落实管护人员与责任、制定管护制度、加强技术指导与督查等手段,把封禁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使 720 hm2疏幼林的郁闭度提高 30%以上。

4 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推动农村文明进步

在与蓬安县城相邻、位于南充市郊的河舒河小流域治理中,切入“长治”工程建设项目,采取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推动农村文明进步的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 捆绑项目资金,推行规模治理

为有效解决资金投入难题,实现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推动农村文明进步的目标,蓬安县委、县政府按照“集中项目资金办难事、办大事”的原则组织领导了项目建设。一是以实施“长治”工程和人饮解困工程为重点,结合退耕还林、“中改”、扶贫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推行规模化治理,以期明显改善治理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从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实施规划设计小组,按照“建设高标准示范工程,突出科技含量”的要求,因地制宜,统一规划,落实各项治理措施。三是明确项目建设主管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水利水保部门主要承担坡耕地改造、部分水土保持林和经果林苗木采购、封禁治理、保土耕作、人饮、休稻养鱼、小微水利等项目的实施;林业部门主要承担退耕还林苗木的培育、供应,并组织协助按规范要求栽植;扶贫部门和河舒镇党委、政府组织村民改善居住条件和交通条件。四是按照项目资金“报账渠道不变,资金管理不乱”的原则,各主管部门按承担的项目自行负责工程建设合同书的签订、技术指导与质量监管、工程竣工决算等,并按各自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财务管理办法专账专户管理。

4.2 建设观光农业,提升农村形象

蓬安县委、县政府在满足“长治”工程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相关项目发展观光农业,丰富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内涵。如选择在距县城 3 km的桃花村重点栽植 100hm2水蜜桃,以此为基础,建设小康村示范样板。一是组织和鼓励村民结合扶贫项目改善居住条件,把平房改为楼房,并进行全面装饰;二是结合乡村公路建设,组织村民投资投劳建设标准化公路 6 km、户与户之间的标准化人行道路 5 km;三是结合人饮解困工程和兴水示范村建设,改善村民饮水和农业灌溉条件,建设提灌站 1处、山坪塘 2口、蓄水池 18口,使 1 000余人用上了自来水;四是利用“农家乐”发展观光产业,从 2002年起已成功举办了 9届桃花节,累计接待游客 100万人以上,充分展示了蓬安的形象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成果,增强了蓬安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的效果,2006—2009年村民年人均增加收入 300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长治流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压油沟小流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长治:考察调研 绿色防控
长治药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当当鼓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