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

2010-02-13 12:06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刘九夫
中国水利 2010年1期
关键词:江河水利部防洪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 刘九夫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安全、防洪安全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变暖背景下,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会增加、强度将可能增大。近年,水利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水利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成立专门机构,有序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组织、管理和基础科学研究工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和总体要求,认真做好水利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水利部成立了以陈雷部长任组长的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由水利部规划计划司牵头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还依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成立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开展水利与气候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

加强了江河堤防、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199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中央和地方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大规模开展了防洪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大江大河防洪治理和骨干防洪工程建设,江河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8.38万km,海堤13万多km,海堤标准得到不断提高;已建成各类水库8.54万座,总库容 6345亿m3;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主要江河开辟了124处蓄滞洪区,总面积3.24万km2,总容积约1172亿m3。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洪、抗旱和水资源调配能力。

建设节水型社会,改变水资源管理方式,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用水效率有一定程度提高。推进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实施用水总量控制,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以流域为单元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形成了国家、流域和区域等多层面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体系,建立健全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取水许可、有偿使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一系列用水管理制度,陆续开展了张掖、大连、绵阳、西安等82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近200个省级试点。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67亿亩(2446.7万hm2),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41.8%,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35提高到0.475。

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展并逐步加大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涉及历史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事实分析、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方法、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与水资源影响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适应对策等多个方面。项目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实施和政策的制定。

加强了多部门的合作交流,开展气候变化的多部门、多国家共同应对。积极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做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编写和实施工作,积极参与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2012》、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等工作。与英国、荷兰、日本、挪威、UNDP、世行、亚行等国际组织和有关机构开展了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气候变化的应对研究。

我国江河自然状况十分复杂,水资源赋存条件、生态与环境状况并不优越,气候变化通过加剧极端干旱和洪涝灾害使得水利工程体系薄弱问题更加突出,水利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用水安全和防洪安全的难度加大。水利应对气候变化的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江河防洪减灾体系仍然薄弱,病险水库依然存在,应对极端暴雨洪水的能力不足;②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控制性工程与水资源调度工程体系尚未完善、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足,抗御极端干旱灾害、保障供水安全的能力不强;③应急管理体系和灾害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应对突发性气候灾害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④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不够清晰,目前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科学研究尚待加强;⑤对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影响缺乏足够的或统一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实施。

猜你喜欢
江河水利部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淮委贯彻落实水利部工作要求进一步部署近期防汛工作
江河里的水鸟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水利部发布2019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江河 万古流
草根公民的江河十年行
水利部召开加快水利前期工作推进会 进一步部署安排2015年水利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