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海,王国卿,郭梦尧,张乃生
(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3.东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4)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多发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世界各地该病的发病率都很高,如在韩国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47.6%,美国为53%[1],中国为20%~50%。发病率的差异虽然与诊断方法有关,但足以说明子宫内膜炎危害严重。普遍使用抗生素治疗会引起药物残留,严重威胁人类食品安全,开发高效无残留的治疗药物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热点。目前,在中药古方基础上形成了很多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剂,治愈率在80%左右[2],中药以毒性低、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子宫内膜炎防治中具有很好的作用。为此,本文对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方进行概括,结合现代兽医理论与中药药理学加以分析,以探讨中药组方的应用原理。
中兽医学认为子宫内膜炎是一种“血瘀证”,治疗多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抑菌消炎为原则。目前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常用中草药,包括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益母草、桃仁、红花等;补虚药,如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清热药有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金银花、紫花地丁、穿心莲等;其他类药物有贝母、肉桂、苍术、香附、枳实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益母生化散、完带汤、清带汤、贯众散、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温经汤等古方,治疗我国本地牛品种的子宫内膜炎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不能满足目前奶牛临床需要。在古方基础上,将现代兽医理论和奶牛生产特性相结合,增加若干味中药形成现代组方,如加味四君子汤[3]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入红花、桃仁、黄芪、龙骨、牡蛎、鸡冠花等中药,目前常用的处方还有当归活血排脓散、归芪益母汤、益气化瘀汤、化带汤、引气活血汤、香蒲汤、银翘知柏散等。
分析常用组方发现:83.4%的组方含活血祛瘀药,79.2%含补虚药,45.9%含清热燥湿药,其中活血祛瘀药为主药,常用益母草、桃仁、红花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子宫收缩,祛除血瘀;而产后子宫出血、气血不足,需辅以党参、黄芪、当归、蒲黄等药物补益气血,增强子宫免疫力;奶牛患子宫内膜炎时常伴随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需在方剂中应用清热药加以调理。因此,这些中药方剂是针对子宫内膜炎的病理机制,并兼顾临床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许多因素都能诱导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但是致病因素如何影响机体目前还不清楚。即使饲养管理条件很差的牛场也不会100%发病,而饲养水平发达的国家发病率也很高,说明致病因素是子宫内膜炎发生的诱因,子宫的自身状态也在其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深入分析发病时的子宫状态,将有助于揭示子宫内膜炎发病机理。
2.1 子宫弛缓 子宫内膜炎的突出特点是子宫内恶露积留,不能排出体外,为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提供了营养条件[4],而因分娩损伤的子宫内膜以及没有内膜覆盖的肉阜,更容易被侵害。当子宫内膜发生炎症时,引起疼痛,刺激植物神经,反过来进一步抑制子宫收缩,子宫更加弛缓。因此子宫弛缓在子宫内膜炎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常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分娩应激、分娩异常、胎衣不下、子宫损伤等都可引起子宫弛缓。
2.2 血液循环障碍 子宫弛缓除了能导致恶露停滞外,还可引起子宫血液循环障碍。子宫运动减弱,使子宫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中间代谢物堆积,造成子宫内膜损伤。进而使其屏障作用降低、血中免疫细胞不能大量到达子宫,及子宫分泌机能下降,特别是前列腺素分泌减少,导致黄体不能消退,高水平孕酮抑制子宫收缩。因此,在急性子宫内膜炎时可见子宫内膜血管扩张、出血,形成血栓,子宫腺管周围水肿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腺管内淋巴细胞浸润,部分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剥脱;核染色质向核周边凝聚,胞质内线粒体较少,线粒体嵴膜破坏溶解,胞质中出现空泡[5];变性坏死的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核内陷萎缩、核膜消失等;这些子宫内膜炎的病理变化符合血液循环障碍的特征。
2.3 免疫力低下 子宫内膜的防御机能是通过其屏障作用、免疫细胞聚集、分泌多种与抗感染相关的因子来实现的。由于产后子宫血液循环障碍、子宫内膜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及受孕酮等激素的影响,子宫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活性下降,激素-细胞因子-免疫平衡遭到破坏,子宫内膜的免疫机能降低[6]。据李呈敏[7]报道,患牛血液和子宫黏液中的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牛,免疫球蛋白和吞噬细胞数减少,血清溶菌酶活性明显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低下,子宫内炎性产物蓄积,影响全身机能,出现全身症状。
2.4 微生物感染 由于产后子宫颈开张,外源微生物进入子宫不可避免,有报道表明产后子宫污染率可达100%[8]。正常产后子宫内细菌与子宫内膜炎分离菌有很大的相似性,说明这些细菌为条件致病菌,当子宫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大量繁殖并侵害子宫内膜。目前有关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报道很多,常见的有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化脓菌、厌氧菌[9]、衣原体和真菌等,且混合感染高于单一感染。不同研究报道之间细菌的组成差别很大,可能与饲养管理条件、地域、品种等有关。以往研究细菌种类采用先划线分离,然后进行种属鉴定的方法,存在很大弊病,即可能有遗漏,也不能揭示出优势致病菌,因此需要加强子宫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目前在海洋,土壤,肠道等微生态研究中,常使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应用该技术监测子宫内微生物多样性将为子宫内膜炎优势菌群的确立提供可靠依据。
3.1 活血祛瘀、改善子宫血液循环 产后子宫弛缓、子宫血液循环障碍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中药组方中以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药,以促进子宫内炎性产物的排出,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子宫新陈代谢。如益母草的主要成分益母草碱具有兴奋子宫、增强子宫肌节律性收缩的作用[10];川芎能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此外,红花、益母草等含有雌激素样物质,可促进子宫颈口开放,为子宫内病理性产物的排出创造先决条件[11]。因此,活血祛瘀药是从改善子宫机能和促进子宫组织新陈代谢方面,来增强子宫组织的抗感染能力,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3.2 提高机体免疫力 子宫局部免疫系统是奶牛防御病原体侵袭的主要屏障,在抑制子宫内膜感染和激发免疫机制方面起重要作用。据报道黄芪、当归、党参等补虚类中药能促进机体特异性免疫[12],补充能量,增强全身机能,提高抗病能力,消除产后虚弱。补虚类中药含有的多糖、苷类、生物碱等活性成分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如黄芪多糖[13]能促进机体产生抗体,改善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膜样结构,改善细胞代谢,激活补体系统,诱导产生白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党参含有党参苷、内酯类、烯醇类等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血糖、促进造血、抗缺氧、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14]。因此,补虚药是从消除产后虚弱,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方面,促进子宫内膜炎的治愈。
3.3 抑菌作用 条件致病菌感染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直接因素,所以抑菌消炎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中药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据刘绪川等[15]报道,应用以苦参、连翘、黄芩等清热中药为主的“清宫液”后,子宫内膜炎性症状消失,血管内的充血、出血现象减退,内膜上皮细胞呈单层柱状排列,细胞质分布清晰。清宫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巴氏杆菌、伤寒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清热药,含有生物碱、苷类、酚类、穿心连内酯等活性成分可抑制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病毒的复制。
中药的快速抑菌效果不如抗生素,但中药通过加强子宫运动、促进子宫局部血液循环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来加速子宫内炎性产物的排出、促进子宫新陈代谢、兼顾抑菌作用。针对子宫内膜炎发生时子宫弛缓、血液循环障碍、抵抗力下降的主要矛盾,对机体全方位调节,因而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药是针对子宫内膜炎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通过加强子宫运动以促进恶露排出并改善子宫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力和抑制条件致病菌繁殖以清除病原体,调节子宫内组织代谢以恢复子宫机能,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成为目前子宫内膜炎防治的热点方向。但是中药组方多以灌服散剂为主,用药量大,给药强度高,很难在大规模牛场实施;并且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不明确,尚未建立统一的治疗标准,在国外很难被认可。因此,加强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优化处方、确定活性成分以及开发新剂型等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小、药理作用机制明确、疗效显著的中药制剂对防治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具有重要意义。
[1]Sheldon I M,Lewis G S,LeBlanc S,et al.Defining postpartum uterine disease in cattle[J].T heriogenology,2006,65:1516-1530.
[2]陈现伟.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效果及免疫增强功能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1-2.
[3]马秀玲,冯增芳.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60.
[4]王国卿,田文儒,叶兴华.产后正常奶牛子宫内细菌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3:3-5.
[5]王建林,刘绪川,王宇一.奶牛子宫内膜炎实验动物模型复制及其病理组织变化观察[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2(6):5-7.
[6]王艺娟.性激素对大鼠子宫局部免疫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13.
[7]李呈敏,史万玉,李铁栓.纯中药“孕宝”冲剂治疗母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7):44-45.
[8]LeBlanc S J,Duffield T F,Leslie K E,et al.Defining and diagnosing postpartum clinical endometritis and its impact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dairy cows[J].Dairy Sci,2002,85:2223-2236.
[9]侯振中,许微微.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2):76-81.
[10]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4.
[11]宋大鲁,胡元亮,周立稳.中药促孕灌注液治疗家畜不孕症的机理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6(增刊):142-148.
[12]张罗修.免疫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76.
[13]云秦川.中药黄芪的药理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4(6):33-34.
[14]李富宏,水彦芳.党参研究进展[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4,30(3):99-101.
[15]刘绪川,王宇一,张国伟,等.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前后病理组织学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1989,19(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