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哺乳症研究进展

2010-02-13 09:14李志鹏李光玉陈之果杨福合
中国兽医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饲养场水貂产仔数

李志鹏,李光玉,孙 瑶,陈之果,杨福合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吉林132109)

水貂哺乳症(Nursing Sickness)是导致泌乳水貂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水貂生产造成巨大经济影响。通常在泌乳后期或断奶左右发生,其典型特征就是代谢紊乱,出现临床症状后很快死亡。虽然几十年来对其进行了充分研究,却只知道一些影响因素,发病机理仍不清楚。本文对其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和发病机理进行充分综述。从而有效预防哺乳症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1 临床症状、病理及生化指标变化

哺乳症一般都为突然发病,典型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精神委靡,目光呆滞,消瘦,体重下降,虚弱,步态不稳,不愿离开产箱,最后阶段出现嗜睡和拉黑色粪便[1]。通常出现典型症状后,几天内在昏迷中死亡。组织病理变化包括:脱水,体内完全没有储存脂肪,乳房组织退化,肺充血、不完全扩张,胃肠空虚,部分出现溃疡,脂肪肝,肝脏相对较小,个别表面有白色斑点,肾上腺肥大,肾表面凹凸不平,膀胱充满水样尿液[2-3]。生化指标变化有:血浆渗透压,总蛋白,尿氮,肌酸,葡萄糖,磷,钾浓度升高,血浆和尿液中钠和氯浓度极低,尿液渗透压降低明显,钾浓度几乎降低50%,而细胞内镁、磷和钾浓度却升高,疾病末期动物出现酸中毒或尿中毒[4-5]。

2 流行病学

每个饲养场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不同。Rouvinen-Watt K对美国北部水貂场进行调查发现,45%的饲养场发病,其中发病率为 10%~40%的农场占13%,5%~9%的农场占17%,发病率小于4%的农场占70%[6]。丹麦毛皮研究中心研究表明,丹麦总发病率为11.2%~14.4%,而死亡率高达8%左右,每年因为哺乳症而死亡的母貂在30 000~150 000只[2]。加拿大研究发现,哺乳症的发病率在0%~11.6%之间[7]。据我们实践统计,每年哺乳症的发生率为 30%左右,而死亡率为3%~4%。上述调查得到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是因为各自统计数量、调查饲养场的饲养和管理不同。此病一般在泌乳后期或断奶后1周内发生。Schneider R R和Hunter D B报道,通常在产后42 d左右发病,5月初和6月最后3周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4.3 d,所有患病母貂从产仔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46 d[7-8]。此外,年龄大和产仔多的母貂更易发病。

3 影响因素

3.1 母兽年龄、产仔数和体重下降 研究证明母貂年龄、产仔数量和体重下降是哺乳症发生的主要原因。Tauson A H等研究认为,在泌乳后期母貂的采食不能满足能量需求,因而必须动用体内储存脂肪,在泌乳第4周时这种差距有所增加[9]。Clausen T N等研究表明,泌乳最后2周内,健康泌乳母貂的体重平均下降14%,而患有哺乳症母貂的体重平均下降31%,差异极显著(P<0.001)[2]。

Clausen T N认为产仔数量越多发病率越高[15]。Schneider R R认为哺乳症始终与产仔数量有关,患病母貂比健康母貂多0.4~0.5只仔貂,而当每窝产仔5只~7只时这种影响最为明显[10]。Rouvinen-Watt K调查发现在母貂患有哺乳症的饲养场,其平均产仔数比健康饲养场高[6]。另据Korhonen H等报道,产仔数量适中(4~6)和较多(7~9)的母貂体重下降比产仔少的母貂严重[11]。Clausen T N认为,随着母貂年龄增长窝平均产仔数明显增多(P<0.001),因而发病率也增加[2]。上述3个因素中,母貂年龄是首要影响因素,因为随着母貂年龄增长,其产仔数明显增多并且由于母性比1岁母貂好,因而其体重下降较为显著,更易发病,三者之间呈正相关。

3.2 饲料 饲料与哺乳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Seimiya Y给水貂饲喂以家禽内脏为主的饲料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较高[12]。Rouvinen-Watt K调查发现,饲料中鱼含量较高时哺乳症发生率低,而发病率高的饲养场饲料中副产品含量高,这是因为鱼中含有大量n-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其能够调节葡萄糖转运和代谢进而调节血糖水平[6,13]。因而饲料和哺乳症之间有明显关系。

母貂所分泌乳汁中干物质和能量含量很高。干物质含量从产后3 d的19.5%增加到第 25天的25.3%,39 d时增加到37.6%,而脂肪含量分别为38.5%,40.7%,49.7%,蛋白含量分别为37.9%,30.0%和25.8%,乳糖水平为 11.3%,4.0%和0.3%。泌乳第3周到第4周期间,母貂每天平均产190 g乳汁,这几乎是其体重的20%,对能量代谢的需求非常高,因此饲料中能量含量必须高。Fink R等研究发现,当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比变化时,母貂能够利用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饲料[14]。Pölönen I也发现,当饲料中添加玉米作为碳水化合物时,泌乳母貂能够维持体况[15]。这就说明母貂对饲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调节能力很强。泌乳期间饲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例要适宜。

由于发病母貂尿液和血浆中钠与氯浓度非常低,因而可能与饲料中氯化钠有关。研究证明,与饲料中不添加NaCl相比,当添加水平达到1.00 g/MJ时,发病率能够从22%降低到7%。然而Hansen O等通过给母貂注射利尿剂认为,食盐减少是哺乳症的后发症而非病因,但添加食盐能够预防哺乳症的发生。因此,食盐能够通过刺激食欲而预防哺乳症,但是否为主要病因还不清楚[2]。

3.3 应激 Schneider D研究发现,水貂棚舍能够影响哺乳症的发生。Rouvinen-Watt K调查发现,水貂棚舍东西走向并且为多排笼舍时,哺乳症的发生率高,这是由于泌乳期间母貂的热应激水平高[6]。热应激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肠运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器官循环血量减少,胃肠黏膜发生病理损伤导致胃肠机能减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出现胃溃疡。周围环境温度不但能够导致母貂脱水而且是热应激的直接来源。Tauson A H报道,泌乳期间周围环境温度高导致母貂摄入能量降低,能量不足及过度利用体内储存能量而对水貂有害[16]。当天气寒冷时,一方面体温调节需要能量较多而导致营养氧化和产热水平高;另一方面天气寒冷使母貂和仔貂呆在产箱内时间较长,这就使得它们运动机会减少而在箱内聚群的次数增多,相对提高产箱内小环境温度,导致母貂遭受较高水平热应激。

Schneider D研究发现,母貂在断奶后发生哺乳症,因而断奶可能充当应激源的角色。因而断奶期间要更加谨慎处理母貂,以免加重应激水平。

3.4 水 水貂每消耗1 g干饲料需要2.8 g水,没有充足饮水会降低它们采食量。血浆和尿液中钠及氯的浓度极低,血浆中葡萄糖、蛋白质和肌酸浓度非常高,血浆渗透压升高说明细胞外液体积明显缩小,水分消耗严重。Tauson A H研究,一方面泌乳后期母貂饮水量高;另一方面蛋白质脱氨后形成大量氮通过尿液排除,而尿液要比正常母貂稀,所以更需要大量水分[9]。Rouvinen-Watt K认为水的供应方式与哺乳症的发展及脱水有关。手动或定期自动向水盒中添水作为一种声音刺激,导致母貂和仔貂更易离开产箱饮水[6]。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用水盒供水时仔貂学习饮水的时间早,特别是当水盒离产箱出口近时,母貂饮水次数增加,从而缓解了体液不足。

4 发病机理

有关哺乳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很有限,而且对于发病机制的假说也各不相同,现将主要假说做以下叙述。

4.1 哺乳症是由营养、代谢过度和环境等未知混合原因所引起。由于泌乳增加,母貂对泌乳极端需求的满足能力受到影响,伴随着采食量下降,导致能量、体液和体重严重下降,引起母貂严重脱水和消瘦。泌乳后期母貂特别敏感,任何额外因素如环境突变,精神状况差,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足都有可能导致出现临床症状并进一步发展

4.2 哺乳症是由食盐不足所引起[3]。泌乳后期,产仔多的母貂大量泌乳而导致能量需求增加并伴随着其采食量下降,通常断奶后1 d内停止采食。因而饲料中的钠不能满足体内需求。因而几天之后将出现钠不足并开始恶性循环,导致代谢紊乱和死亡。

4.3 肥胖(或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胰岛素抵抗,n-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不足,蛋白质氧化速率高是引起哺乳症的根本原因[4]。以上因素可以单独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度受基因敏感性和饲养管理的影响,而饲料中蛋白质水平高导致氧化速率高。另外两个因素也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分别为能量和体液不足。哺乳症的诱因是应激,其受产仔兽,断奶方式,周围环境如笼舍,气温和水源等的影响。

5 结语

总而言之,水貂哺乳症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但与饲养管理有关系密切,因而科学饲养和管理对于哺乳症的预防很重要。根据体长选择种兽,每年秋天和配种前期调节水貂体况,仔兽多时可进行代养而减轻母兽负担,泌乳后期和断奶左右尽量减少应激,提供一个冷而安静的环境,适口饲料,添加食盐,充足饮水等很重要。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而提高碳水化合物水平也许能减轻母貂应激。然而,深入探讨哺乳症发病机理还有待继续。

[1]Hartsough G R,Go rham J,Sanitation,et al.T he Blue Book of Fur Farming[M].Milwaukee:Editorial Service Co.Inc,1969:103-127.

[2]Clausen T N,Olesen C R,Hansen O.Nursing Sickness in Lactating Mink(Mustela vison)I.Epidem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s[J].Can J Vet Res,1992,56:89-94.

[3]Hans H D,Henriksen P,Clausen T N,et al.A brief compendium of the most commonly encountered diseases in mink and foxes in Denmark[M].Denmark:The Royal Veterinary and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6:32-33.

[4]Rouvinen-Watt K.Nursing sickness in the mink-a metabolic mystery or a familiar foe[J].Can J Vet Res,2003,67:161-168.

[5]Clausen T N,Wamberg S,Hansen O.Incidence of Nursing Sickness and Biochemical Observations in Lactating Mink with and without Dietary Salt Supplementation[J].Can J Vet Res,1996,60:271-276.

[6]Rouvinen-Watt K,Hynes A M.Mink Nursing Sickness Survey in No rth America[J].Scientifur,2004,28:71-78.

[7]Schneider R R,Hunter D B,Waltner-T oews D.Nursing disease in mink:ranch level epidemiology[J].Prey Vet Med,1992,14:181-194.

[8]Richard R,Schneider D,Bruce H,et al.Nursing disease in mink:individual-level epidemiology[J].Prey Vet Med,1992,14:167-179.

[9]Tauson A H,Sφ rensen H J,Wamberg S,et al.Metabolism,Nutrient Oxidation and Water Turnover in the Lactating Mink(Mustela vison)[J].T he Journal of Nutrition,1998,128:2615-2617.

[10]Clausen T N,Hansen O.Electrolytes in mink with nursing sickness[J].Acta Physiol Scand,1989,136:9.

[11]Korhonen H,Mononen J,Haapanen K,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kit growth and pre-weaning survival in farmed mink[J].Scientifur,1991,15:43-48.

[12]Seimiya Y,Kikuchi F,Tanaka S,et al.Pathological observations of nursing sickness in mink[J].Jpn J Vet Sci,1988,50:255-257.

[13]Takahashi Y,Ide T.Dietary n-3 fatty acids affect mRNA levels of brown adipose tissue uncoupling protein,and white adipose tissue leptin and glucose transporter in the rat[J].B J Nutr,2000,84:175-184.

[14]Fink R,Tauson A H,Bφ rsting C F.Dietary protein,fat and carbohydrate supply to lactating mink(Mustela vison)[R].2001.

[15]Pö lönen I,Scott R,Oldfield J.Mink diet energy during preweaning and early post-weaning periods[J].Scientifur,1993,17:47-51.

[16]Tauson A H.Water intake and excretion,urinary solute excretion and some stress indicators in mink(Mustela vison):effe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quantitative water supply to lactating females[J].Br J Nutr,1998,80:555-564.

猜你喜欢
饲养场水貂产仔数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笼养数量对育成期水貂行为的时间分配的影响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为防疫荷兰要杀1万只貂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浅谈动物饲养场标准化生产
水貂病毒性肠炎研究进展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猫和鸡
我在干校饲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