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科技信息

2010-02-12 13:42
浙江电力 2010年10期
关键词:气化燃煤电厂

电力科技信息

中国和澳大利亚合建全球最大IDGCC发电项目

9月8日,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下称“中国电工”)和澳大利亚HRL公司、双气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联手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建设一座60万kW的双气源IDGCC(集成干燥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示范发电厂项目。该示范电厂为双燃料电站,可以同时使用合成气和天然气。工程设计将由中澳双方联合完成,在合成气技术上将采用澳方自主研发的针对褐煤特点的集成干燥气化技术(即IDGCC)。

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清洁褐煤气化发电项目,不仅是中国在发达国家的第一个电站EPC项目(EPC指的是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工程总承包,即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也是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电站设备的最大单笔合同。

根据商务部的资料,中国企业对海外电力建设项目的参与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公司基本上以从事房建、公路、桥梁和水电大坝的土方工程为主,近年来才开始向高技术含量的石油化工、工业生产、电力工程、矿山建设等领域拓展。近些年在国际电力市场,中国企业获得了周边国家、非洲国家和东欧国家数十个电站总体建设项目,在美国本土和欧洲大陆的电站项目中也已经成为后起之秀。中国企业相继在美国洛杉矶水电部西马电站项目、洛杉矶水电部宾夕法尼亚水电项目中标,但还没有为发达国家提供过完整的EPC总承包服务的发电项目。

HRL公司表示,项目将尽可能多地采购中国供应和模块化的设备,包括气化单元、气体净化设备、焦炭锅炉、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空能设备和输变电设备都将由中国制造。

据介绍,IDGCC全称为集成干燥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将干燥和气化集成在一起的工艺。在IDGCC工艺流程中,褐煤首先进入干燥器,随后通过螺旋进料送入气化炉。与我国国内常见的固定床和气流床气化炉不同,这里使用的是运行温度高达900℃的流化床气化炉。气化炉采用空吹法,炉内的废煤灰将被收集利用,在焦炭锅炉中燃烧产生蒸汽,增大联合发电循环能力。

已有的数据表明,IDGCC发电效率为44%。与同规模的常规燃煤发电技术相比,可以减少35%的二氧化碳排放,35%的煤炭用量和50%的耗水量。

该项目提供了低排放技术与碳捕捉系统相匹配的基础,未来将和CCS系统结合扩展为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煤基高效清洁能源系统。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中国的能源需求、动力煤的高成本和日益减少、煤矿和电厂之间遥远的运输距离、稀少的天然气资源、紧张的铁路运力都显示了IDGCC褐煤技术在中国的巨大潜力。

信息来源:商务部 中国日报网

环保部在燃煤电厂试点大气汞污染防治

近日,环境保护部召开燃煤电厂大气汞污染控制试点工作座谈会,要求电力行业高度重视大气汞污染防治,并部署在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开展燃煤电厂大气汞污染控制试点工作。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会上指出,国务院高度重视汞污染防治工作。2009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将汞污染防治列为工作重点,2010年5月又发布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提出建设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除汞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示范工程。即将报请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正在编制的《“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中,都对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控制工作做了安排。

张力军对燃煤电厂汞排放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摸清底数,建立我国典型燃煤机组排放清单的计算模型,开展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在线监测试点工作,准确掌握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第一手数据。五家发电集团将分别在东中西部地区、不同产煤区选择若干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火电企业,开展试点。二是要开展除汞技术示范,尽快制定和论证试点方案,力争明年开展试点工程,结合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工作,开展同时脱汞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示范工程,并进行系统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三是要通过试点示范,提出燃煤电厂大气汞污染控制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建议。四是要抓住 “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契机,将燃煤电厂大气汞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各集团公司的“十二五”规划,落实项目和资金安排,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据介绍,汞是环境中一种生物毒性极强的重金属污染物,它进入生物体后很难被排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世界范围内环境中汞的浓度持续上升,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的极大关注,成为继气候变化问题后的又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据估算,全球人为汞排放的45%来自燃煤,火电行业已经成为汞污染控制的重点。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经研究达到20%以上

德国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ZSW)的科学家成功提高了太阳能电池发电量。斯图加特研究人员研制出最高效率达到20.3%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打破了原由其保持的世界纪录。这项新纪录将其与在目前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差距减小至仅0.1%。该电池由铜、铟、镓和硒的超薄膜构成,减少了材料成本与相关费用。该结果将大幅度提升中期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发电成本效益。

该电池面积为0.5 mm2。CIGS半导体层与接触层总厚度仅为4 μm,是标准硅电池的1/50。ZSW董事兼光伏发电部门主管Michael Powalla博士表示,CIGS实验室研究人员采用经改良的共蒸镀技术进行电池制造,原则上可实现放大并应用于商业生产。德国位于弗莱堡的弗劳恩霍夫协会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对该新成果加以证实。Powalla博士指出,效率提高后的CIGS太阳能电池离商业化应用仍需时日。

摘译自互联网

猜你喜欢
气化燃煤电厂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比较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蚂蚁
世界上最大海上风电厂开放
智慧电厂来袭
智慧电厂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用Citect构造电厂辅网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CEMS的选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