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波 刘双梅
(1.内蒙古农业大学党政办公室,呼和浩特 010018;2.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呼和浩特 010010)
刘复初(1910—2000)同志是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史上一位功勋卓越的教育领导者和教育实践家。他年仅15岁时就成功组织了古宋地区学生纪念国耻日大示威,19岁参加革命工作,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川南游击支队支队长,川滇黔游击纵队参谋长、司令员、特委书记;在策应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为中央红军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红二方面军安全北上抗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抗日战争时期,他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兼任陕北公学民族部政治教员,为党和国家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批革命干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担任中共满洲里第一任市委书记兼市长,为建立、巩固人民政权,为支援东北解放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52年,他担任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1958年,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派遣,在国家3年困难时期,白手起家,创办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第1所林业高等教育学府——内蒙古林学院,为开拓、发展内蒙古高等教育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林业教育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可以说,内蒙古林学院与刘复初的名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派刘复初筹建内蒙古林学院,是历史的机缘,也是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幸运。刘复初亲历了战火硝烟中的高等教育及和平环境下的高等教育,既有主持地方党政全局工作的经验,也有主管高等学校的经验。这使他的教育实践十分丰富、教育思想趋于成熟。在内蒙古林学院工作的26年中,他严格执行党的教育路线和办学方针,为内蒙古林业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内蒙古林学院的创建、恢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蒙古林学院在扎兰屯成立后,面对“学校到底应该办在哪里”的大争论,刘老沉着应对当时的形势,坚定地认为,校址问题不用再讨论,大学应当建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表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如何办大学的远见卓识。
内蒙古林学院建院初期,正值连续3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物资匮乏、食品短缺,在一片荒滩上建立一座高等学府,谈何容易!刘复初心急如焚,一方面动员师生员工发扬“抗大”精神,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一方面千方百计地请求上级支援。终于在1963年建成了内蒙古林学院的教学楼,成为当时呼和浩特市最高的建筑。与此同时,他还带领学院领导班子制定了内蒙古林学院发展规划,提出了“五年赶上老院校、十年全国创一流”的奋斗目标,充分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的博大雄心。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复初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被剥夺了政治生命。但是,在政治高压、人生摧残的逆境中,他与林彪、“四人帮”2个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始终坚定不渝地相信群众、相信党,坚信党和人民的事业必定胜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文革”结束后,刘复初基于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忠诚和责任感,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尚未对其做出平反决定之前,就以“自治区文办特派员”的身份赴京开展复校工作。他上书自治区和林业部,多次找国家和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几经争取,终于使内蒙古林学院又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内蒙古林学院复校后,已年过7旬的刘复初又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重整旗鼓开始了二次创业,在短短的几年里,使内蒙古林学院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离休后,刘复初依然关注着内蒙古林学院的发展,关注着内蒙古自治区的林业建设,多次向自治区领导建议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搞好生态建设和科教兴区工作,继续为自治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建言献策。
刘复初教育思想的本质是遵循教育规律,重视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坚持育人为本。他认为培养人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教学活动是学校的基本活动,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长期的中心任务。为此,他结合内蒙古林学院的实际,提出“教学、科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工作要为教学服务、教学要为培养接班人服务”;提出要正确认识注重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他还提出学生要做到“三个学到手”,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到手,基本理论知识学到手,基本生产技能学到手”;对必修课要认真做到“三能”,即“能领会、能掌握、能创造性地应用”。同时,他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做到“三大注意”,即注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刘复初教育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为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形成重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原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培养的学生因为基础扎实、后劲足、勤奋踏实、动手能力强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并且在教育部的2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都获得了优秀。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今天,与内蒙古林学院合并后的内蒙古农业大学仍然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永恒的主题,坚定不移地实施“质量立校”工程,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等农林专门人才,以满足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建设对高等农林教育更高层次的要求。
重视科学研究,是刘复初治校时期内蒙古林学院形成的特点,也是原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立校兴校的一个传统和特色。刘复初非常重视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他认为,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最基本途径,所以教师要在保证认真备好课、讲好课、辅导好课、改进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努力做到“教”“研”相长。
刘复初的这一思想对原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影响很大,使学校的学术氛围活跃、科学研究蔚然成风。在他治校的26年及其以后的岁月里,原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始终坚持面向“三农、三牧”,在治沙、农作物品种选育、生态与环境建设、农牧业机械化以及文灌果、乳肉、羊绒、饲料、饲草、水资源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和成果推广转化。刘复初还根据内蒙古和西北有关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在原林业部的支持下创办了一些全国唯一的、世界第一的以治沙专业为标志的学科,其中大部分学科后来都发展成为对学校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学科,成为一级、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刘复初治校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分不开的。
求贤若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刘复初治校的又一重要思想。作为一个教育家,他深知教师对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建院之初,在征得原林业部、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的同意后,他分别到东北林学院、北京林学院、南京林学院和全国有关的综合院校请求支援,请回了大批能够讲授森工、林学、治沙、测量、植物生理 、高等数学、物理、化学 、外语、机械制造、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专业课和基础课的专家和教授。他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教师的劳动,注重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个领导者,他深知教师和知识分子的艰辛,竭力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处境,维护他们的尊严,支持他们的事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尤其是在“反右”和“文革”初期,刘复初坚持实事求是,保护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为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典范。正是有了刘院长时期培养的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很优秀的教师队伍,原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取得教学质量优良、科研成果丰硕的成绩。
校风是学校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纪律、作风以及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学校的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刘复初十分重视校风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他认为,学校是进行高度脑力劳动、科学思维和学术活动的地方,营造有序、和谐、安静的校园环境和积极向上的良好校风非常重要,鼓励师生员工奋发图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非常重要。他在思想认识上,特别是在办学实践中,始终把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当作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大事来抓。在内蒙古林学院担任领导工作的26年时间里,他以超凡的远见卓识和持久不懈的毅力,大力倡导高校的教职员工要知难而进、树雄心、立壮志,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发扬我党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并且身体力行、组织实施,使内蒙古林学院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团结、求实、博学、创新”的优良学风,为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多年来,原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出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今后,我们还要继承和弘扬刘复初关于校风、师风和学风建设的思想,努力创造积极向上、奋进有为、富于时代气息和农大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精神,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刘复初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蕴含着大学科学发展的理念,体现着他对高等院校办学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内蒙古农业大学50多年办学历程所形成的农大传统和农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刘复初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刘老对中国革命和高等教育事业以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诚挚表达对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教育家的怀念、追思与景仰之情,对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学习是最好的纪念。今天的内蒙古农业大学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我们纪念刘复初同志,就是要重温他不凡的人生和光辉业绩,从他身上汲取精神和力量,学习他对党忠诚、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学习他挚爱教育、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学习他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的崇高风范,学习他重情执理、廉洁奉公的优良品德,学习他求是探索、创新进取的严谨学风,从而继承和弘扬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团结进取、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把内蒙古农业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和西部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