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焕英
鲁迅曾经写下了“论文人相轻”杂文系列。黃历翻开了新的一本,文人也在“与时俱进”,当今的杂文,应该写“论文人相抬”了。
想到写“论文人相抬”,实在诚惶诚恐。一是怕触犯众怒,文人可不是好惹的,惹怒众文人更不是好玩儿的。不过,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怕有老先生的“论文人相轻”系列在,咱再写“论文人相抬”系列,成了狗尾续貂。可是“论文人相抬”又不能不写——我想,鲁迅在天有灵,也会欢迎进一步探究文人的——那就来个折中,写篇“绪论文人相抬”,算是抛砖引玉、希望有人“系列”下去吧!
“文人相抬”的范畴
父子抬。鲁迅的遗嘱中有一条,大意是:儿子将来不可借他的光去做空头文学家。现在不同啦,“出郭相扶将”,父子(女)同“家”,铺天盖地:父子作家、父子词家,父子戏剧家、父子音乐家、父子美术家乃至父子政治家(“父子抬”出父子科学家难,因为科学家需要成果硬件支持)……如果没有老子的光环笼罩,有多少儿子还敢来称“家”?
师生抬。导师出席学术会,带上众学生,“助手”人前推;学生发表论文,先署导师名(弄不好还吃了抄袭的挂落),恩师功劳高……
夫妻抬。一些文人夫妻,从牵手上街上床,进步到拉扯上戏上镜、上报上刊乃至上岗上台……
单位抬。大专院校争博点抬博导,官员群体齐变脸抬院士,文艺团体上台阶抬名角,连小学校也为择校抬特教……
行业抬。比如:前些年搞了个文学行当民意测验,结果是歌词界“最臭”。然而,“歌词名家”却是满天飞,“大师”、“泰斗”经常见……
举国抬。诺贝尔奖,设了那么多奖项,搞了那么长时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入围。有那么三两个华人获奖,也都是外籍。然而,中国却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院士群体、最众多的研究生、最快的高校扩招、挂牌作家数以万计年产长篇数以千计……
在当今的中国,可以说凡是有文人的地方便有相抬,以致“文人相抬”具有了全国性。
“文人相抬”的技法
如果说,鲁迅笔下的“文人相轻”,使用的是“烘云托月”法;那么,当今的“文人相抬”,使用的则是“水涨船高”法。“文人相轻”,我是月,你是云,我把你描得越黑,越显得我亮;“文人相抬”,我是船,你是水,我把你灌得越涨,越显得我高。父子龙种、名师高徒、夫荣妻贵,有了骨头不愁没有汤喝,师傅是大师,徒弟才能当二师……皆为此类妙法。
“文人相抬”的效应
“文人相轻”,有淹没真文人的可能。但真理不会因为遭受批评而失去光辉,甚至真理越辩越明。而“文人相抬”,则会漂浮假文人。“ 文人相轻”,退一步说,就算是真的会淹没真文人,那么,它的最大效应,就是制造一个缺文人世界。而“文人相抬”,其效应则是制造一个假文人世界。假文人世界,比缺文人世界更可怕——抬起来的名声虽然也会“精神变物质”发大财,但漂浮起来的假文人绝不可能创造出真文化而只能制造假文化,假文化比缺文化更可怕。缺文化使人脑子里空荡荡,假文化使人脑子里装垃圾。因此说,“文人相抬”比“文人相轻”更可怕。
题图 / 效应 / 小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