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律”之外的真声音

2010-02-11 10:41徐怀谦
杂文选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盛世杂文独立思考

曾经以为在时评的强力挤压下,杂文已到了苟延残喘的时候;曾经以为卓有建树的杂文大家们已经偃旗息鼓,走向仕途或者下海经商去了;曾经以为在“说了白说”的现实窘境下,许多人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放弃了言说,放弃了思想……然读完刘成信、李君、王芳主编的《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我如释重负,如获新生。

客观地说,选入该书的大多数作品我是读过的,但没有如此系统、如此以史的眼光去阅读它们。这个选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照社会进程的独特视角,它比诗歌史、小说史、散文史更能集中反映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社会生活变迁尤其是人们思想解放的全过程。它让我们看到后鲁迅时代,杂文作家们如何以自己的目光观察社会、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尽管他们思考的广度、深度、细腻度不尽相同,但他们拒绝平庸、拒绝“唯一律”、追求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部书中,我们看到有许多文章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廖沫沙的《议论皇帝好》、秦牧的《皇帝瘾》、王春瑜的《“万岁”考》,到邵燕祥的《切不可巴望“好皇帝”》、季羡林的《漫谈皇帝》,再到李兴濂的《“站在笼子里”的美国总统》,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作家们的现代意识是怎样由觉醒而走向深化的;而《谈独立思考》、《容忍与自由》、《唯一律癖》、《犬儒的刺》、《“还我头来!”》、《“敢怒而又敢言”的自由》、《說真话之四》、《失语》、《“精神保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名篇对独立思考和言论自由的呼吁,今天读来,尤感振聋发聩,特别是胡适《容忍与自由》一文的思想价值,远没有被人们认识到;还有许多作品揭开假象,回归常识和理性,如《二狗哲学》、《改写叶乔波》、《荒谬的苦难美学》、《李逵:淳朴的嗜血者》、《我们的孩子如何长大》等作品,揭示了苦难对人性的扭曲,重提人的生命、平等、尊严等普适价值;《盛世略编》、《回望农民》、《盛世下的沉思》则对所谓盛世提出了质疑和反思。

本书主编的文体意识,亦值得称道,我们读到了刘征、苏中杰等人的非常规杂文,也读到了一些比较好玩的杂文。这些作品告诉我们,杂文没有程式,杂文可向寓言、戏剧等许许多多的兄弟文体学习。

不过,以我的目力所及,我觉得余杰的作品入选太少,而阿敏、童大焕未能入选,是真正的遗珠之憾。

(徐怀谦:杂文作家,《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

猜你喜欢
盛世杂文独立思考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画与理
盛世钟声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盛世之美
谈独立思考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