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晶星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或需要的过程。正常的人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它是维护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柱。对于珠海这个经济特区,其大学生有它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校中一半学生来自广东这个经济发达的地区,一半来自外省;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宝贝;大部分家庭条件相当不错;多数学院女生数目远大于男生,因此其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会有其特殊性。珠海在一些年前还没有很多大学生,近几年才开始有了很多高校,关于地方高校人际交往状况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人做过,关于人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也举不胜举,珠海地区高校有其特殊性所在,而且并没有人专门针对珠海这个地区做过类似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进而提出珠海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几点建议。
本次调查利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在校学生,涉及2003~2006级各个学院学生,共280人。发放问卷共28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 225份,有效回收率为 80% 。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男生89人,占39.6%;女生136人,占60.4%;06级学生41人,占18.2%;05级学生47人,占20.9%;04级学生 49人,占21.8%;03级学生88人,占39.1%。
问卷采用邓日昌主编的《大学生心理诊断》一书中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该表由大学生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与异性交往4个方面组成,共涉及28个问题,每个问题分“是”与“非”两种回答。选择“是”为1分,“非”为0分。总分在 0~8分之间,说明能够很好地与人相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总分在9~14分,说明与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总分在15~28分之间,则说明与人相处存在较为严重的困难,人际交往能力严重不足。按照书中的分数标准,分别统计得分在某一标准分数段的学生人数,转化为百分数,进行卡方检验,即百分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SPSS软件分析。
(1)整体人际交往能力。其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整体人际交往能力
从表1中可以看出,珠海校区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困难和严重困难的学生有41.3%,整体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比较差。
(2)具体人际交往能力。数据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各个维度上的人数分布是有差异的,现针对各个维度人数分布的不同,对维度这个因素做单因素同质性卡方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大学生具体人际交往能力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于人际关系四个维度的同质性检验,异质性卡方值为93.69,自由度是6,四个维度人数在各分数段的分布差异极其显著(P<0.01)。从数据分布可以看出,在待人维度,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困难,交际与交友维度显示出交际能力一般或较差的比较多,说明各个维度之间人数分布上有很显著的差异。
在交际与交友方面,46.7%的学生得分在0~2分之间,他们是交际和交友能力较强的学生,待人较为真诚和热情,善于社交,与他人容易建立亲密的关系和真正的友情;44.9%的学生得分在3~5分之间,他们是在交际和交友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渴望和朋友或他人交往,不喜欢孤独,但不善于创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知心朋友,在社交时偶尔有紧张感,甚至担心别人对自己有坏印象;8.4%的学生得分在6以上,他们是在交际和交友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的学生,在社交场合比较拘谨,面对陌生人感到紧张,对自己的形象缺乏自信,担心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因此害怕交往,陷入孤独中。
在与异性交往方面,70.6%的学生得分在0~2分之间,他们是善于与异性交往的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27.6%的学生得分在3~5分之间,他们是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喜欢与异性朋友交往,但有时又觉得不知如何交往才比较妥当;1.8%的学生得分在6分以上,他们是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的学生,不善于与异性朋友交往,甚至存在着过分思慕异性或者对异性持有偏见。
在交谈方面,60.9%的学生得分在0~2分之间,他们是有较高交谈能力和较熟练交谈技巧的学生,善于利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交流思想感情,或者能向他人诉说自己的烦恼,或者能专心倾听他人的谈话,对他人的遭遇表示同情;36%的学生得分在3~5分之间,他们是交谈能力一般的学生,他们能向别人诉说自己的感受,也能倾听他人的谈话和诉说;3.1%的学生得分在6分以上,他们是交谈能力存在较严重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不善于交谈,难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是很好的倾听者,难于专注地倾听他人的谈话和诉说。
在待人方面,85.8%的学生得分在0~2分之间,他们是待人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些学生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尊重他人,对人宽容、真诚,不伤害他人,也没有被他人排斥、伤害的感觉;13.3%的学生得分在3~5分之间,他们是待人能力一般的学生,这些学生是圆滑的人,知道应与他人和睦相处,不伤害他人,不讨厌他人,尽力使别人喜欢自己,与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并主动去做,但有时缺乏技巧;0.9%的学生得分在6分以上,他们是待人能力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缺乏待人的机智和技巧,在人际交往中,或者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因而被别人讨厌,或者过分羡慕和妒忌别人,或者讨厌别人或者有因被别人讨厌、排斥、伤害而伤心的感觉。
(1)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同,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异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北师大珠海校区中,得分在0~8分之间的男生 58人,占被调查男生的65.2%,女生为74人,占被调查女生的54.4%;得分在9~28分之间的男生31人,女生为62人,经过独立样本四格表卡方检验可以得出,卡方值为2.57,小于P值在0.05情况下的卡方值3.84(df=1),P>0.05,差异不显著,说明男女生性别不同在人际交往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
(2)年级差异。各个年级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数据上显示出一定的差异,针对年级的不同在得分上的差异,特对年级这个因素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做卡方检验,结果如下:
表4 不同年级卡方检验结果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大一学生中,只有39%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共有61%;大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学生有65.9%,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占34.1%;大三人际交往力良好的学生有71.4%,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占28.6%;大四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学生有56.8%,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占43.2%。经过独立性卡方检验可以得出,卡方值为10.80,大于P值在0.05情况下的卡方值7.81、小于 P值在0.01情况下的卡方值11.3(df=3),因此0.01<P<0.05,在概率为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即年级的不同在人际交往能力水平水上存在显著差异。从百分比上可以看出,从大一到大三,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好,到了大四,又有了下降的趋势。
基于以上的结果与分析,结合前人对人际关系的研究,特提出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1)学会角色转换。在学校,要学会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努力做生活上的小事情,这样才会赢得大家的认可,才能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圈子。在很多场合,都要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否则会不伦不类,交往也因此而失败。所以说角色的成功转换其实就是交往成功的开始。
(2)拿出时间来经营自己的人际交往。人是社会的人,是不能脱离集体生存的,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找出额外时间好好经营自己的人际圈子,与身边朋友开怀畅谈,与室友开卧谈会,周末集体游玩等等,这些会有助于大家更加互相了解,彼此增进感情,而不会在呆一起时还有拘谨的心态。
(3)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掌握一定的技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门艺术,有时候通过一定的社会经历就能明了,但是对于温室里出来的大学生的确需要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很多基本的原则,比如诚信,尊重等等,都是不能违背的。对于形形色色的人,要以不同的心态来对待,这就需要用到一定的技巧,只有通晓原则又懂得适当运用技巧的人,才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灵活多变,左右逢源。
(4)把人际交往的培养纳入高校课堂。在大学几年当中,特别是大一的时候,应该重视德育课程的开设和加强,可以针对一些学生由于交际能力的有限以及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而导致的问题和困惑,开设人际沟通学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课程。在课外,通过海报,校内报刊,广播宣传物将这方面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认真理解和认识人际关系。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原则和交往的技巧。
(5)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在大学校园里,心理咨询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虽然还是会有一些人误认为去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有严重疾病的人,但是这种错误的观念早就应该被遗弃。相反,现在的高校心理咨询系统应该更加健全,把人际交往作为心理健康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看待,要让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人际关系。当学生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应该通过心理咨询这种形式,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形成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克服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不良心态,如自卑,嫉妒等等。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和谐的人际氛围。在一个有着良好文化熏陶的校园中,大学生也会感觉更加舒畅,相处也更加融洽。学校作为一个大环境,对其中的个体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将会起着很大作用。
[1]谭向阳.试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J].甘肃农业,2005,(12)∶203.
[2]孙晓慧.浅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J].JOURNAL OF JILIN COMM ERCIA L COLLEGE,2006,3(84).
[3]吴 磊,刘建容.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10(5)∶60-62.
[4]姚利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3)∶49-51.
[5]刘俊喜,王志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4(2)∶45-47.
[6]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8(4)∶57-59.
[7]王牧野,胡和兵,吴勇民.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浅析及对策研究[J].南方论刊,2006,(5)∶34-35.
[8]吴广宇.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68-70.
[9]张爱菊.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J].邢台学院学报,2004,9(3)∶75-77.
[10]王金辉,宋炜.E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及教育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6,(9)∶67.
[11]温金梅.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与异性交往水平关系的研[J]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