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金,周永亮,伍少福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绍兴 312000)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国家各级有关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的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表明,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传统的、小户经营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组织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技术推广、产品加工、营销组织等方面给予种粮农户支持和服务,对于提升绍兴粮食生产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村民小组集体种植再按地分粮,到90年代的机械翻耕、统一育供秧,再到21世纪的农业公司、合作社等开展机械作业、合作经营、专业服务等。服务对象已经由过去只面向村集体转变为直接面对农户;服务项目也由过去的以产中服务和单项服务为主,延伸到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配套全程服务;服务内容由过去提供技术服务拓展到技术、信息、产品、物资等全方位服务。农民以个体或者以各种组合的方式积极参与,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主体,创建了多种类型和服务模式。如:按服务主体划分,可以划分为种粮大户、粮食类合作社、各类服务组织和粮食加工企业;按服务环节划分,可以划分为单个环节服务 (指机耕、育秧、植保、机收等单个生产环节)、生产过程管理服务 (管理公司)、全程作业服务 (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产后加工服务;按运作模式划分,可以划分为个体有偿服务型、合作经营共羸型、临时服务帮助型、订单收购加工型等。绍兴市目前主要有3类运作类型。
个体服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服务模式:以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为主体,开展机耕、机收、施药、施肥等生产环节的服务,协议收取服务费用;承包种植抛荒闲置土地,如绍兴市马山镇章水桥种粮大户从2004年起每年承包袍江工业区暂时未用的预征土地23.3 hm2种植水稻,取得了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季节性租赁流转农户土地,有经营能力的人代耕或经营部分农户无力耕种或不愿经营的承包耕地,如上虞市东关街道厉高中大户每年从周边农民季节性流转入土地7 hm2从事早稻生产,并免费为耕地承包户提供晚稻大田翻耕和晚稻秧苗培育的服务。
合作经营型主要是通过合作化促进规模化,实现科技化,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成为绍兴市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农户土地入股合作经营。如上虞市永和镇虞东粮食合作社,自2006年3月成立以来,实行“以土地换粮食”的新型粮食经营模式。安渡村121户农户自愿把27.5 hm2土地委托该合作社经营,合作社实行品种、育秧、种植、管理、收割、销售“六统一”的双季稻生产管理。2006年合作社两季稻平均产量 12.63 t·hm-2,比该镇平均 12.12 t·hm-2增加 0.51 t·hm-2,增幅 4.2%,产值达2.235万元·hm-2,收益达1.022万元·hm-2,入社农户首次分红的7.5 t·hm-2潮谷全部兑现,并再给予57元·hm-2的二次分红。合作社示范推广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两季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提高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种粮难及土地抛荒问题,稳定发展了粮食生产。2007年以来,部分原来对入社心存疑虑的农户也已纷纷入社,目前合作社农户已达138户、面积32.8 hm2,并且开始探索稻米加工、品牌销售的新路子。
技术服务合作经营。合作社根据当地农技部门提供的病虫情报进行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技术的病虫害防治。2007年绍兴全市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达41家、植保服务专业队31个,拥有防治机械747架,防治机手680名,统防统治、代防代治等服务面积达0.44万 hm2,服务农户1.48万户。全面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与农户常规防治田相比,用药次数减少1~3次,药剂成本降低180~360元·hm-2,防治工本降低600~1 020元·hm-2,而且田间防治效果和生态环境也有了较好的保障,有效地促进了绍兴市植保统防统治服务工作的发展。
农业机械合作经营。农机大户、农机手通过农业机械入股开展机耕、机收服务,或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共同组建合作社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前者如嵊州市三界镇永明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52名社员以收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入股,社员总投资1 060万元,拥有各类机械122台(套),服务及办公面积2 400 m2,在做好本地农机作业服务的基础上,2005年共有52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其中45台跨区作业45 d以上,机收面积达4 353 hm2,作业收入390多万元,社员年人均纯收入4万元。后者如诸暨市定荡畈农机合作社,由7名种粮大户和1名农机大户组成,合作社总投资186.10万元,拥有大型谷物烘干机、工厂化育秧流水线、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37台 (套),以统一调配安排、服务标准、服务价格、配件供应、农机维修的“五统一”管理,开展育秧、插秧、耕作、植保、收割、烘干等水稻生产全程服务,并推出不同的服务方法,如对一些长期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打工的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包服务,对有些农户提供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或机耕+机械植保等分段服务,对有些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单个环节的即时农机服务。2005年合作社在重点服务好“万亩 (667 hm2)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的同时,为周边8个镇农户服务共1 287 hm2,总收入125.70万元,净利41.45万元,平均每人年农机作业净收入2万元。
以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组建合作社,组织开展稻米订单收购并加工升值。绍兴县富硒稻米专业合作社43个社员 (股东),其中种粮大户 (股东)41户,承包面积159.2 hm2,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股份制经营模式,绍兴县粮食收储公司每年按订单价 (比市场价高0.10元·kg-1)收购,并统一品牌销售由种粮大户种植的富硒无公害晚粳大米100 t,股东二次分红3万余元。
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创新了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高了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率和技术服务到位率,提高了广大农户愿种粮、种足粮、种好粮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提升绍兴粮食生产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高了种粮规模效益。绍兴市种粮大户由2003年底的2 523户、承包面积0.515万 hm2,增加到2007年的7 280户,承包面积1.883万hm2,分别增长188.5%、265.5%。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组织平均产量比一般农户要高,而肥料、农药等物资消耗和人工开支比一般农户要低,经济效益较高。据调查,2005年种粮大户平均利润4 434元·hm-2,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平均利润4 191元·hm-2,分别比一般农户的3 614元·hm-2增 820和 577元·hm-2。
促进了良种、良机、良法的推广应用。种粮大户既是产粮大户,又是试验示范大户,更是服务大户,通过托管、代管、承包等多种形式,为周边农户提供统一育秧、病虫防治、肥水管理、机耕机收等社会化服务,带动了广大农户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技术服务、农机作业等合作经营的服务,普及了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
推动了农民分工分业。开展社会化服务,为实现粮食规模经营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粮食规模经营的推进,使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就目前而言,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的季节性流转、合作化联合和专业化服务来实现粮田的规模经营,符合大多数农民的愿望,符合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
服务主体力量仍然偏弱。当前开展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力量是种粮大户和粮食类专业合作社,承包或服务面积比例仅占绍兴市水田面积的14.6%,从业人员总体年龄结构偏大,科技素质和市场经营能力偏低,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偏弱。
服务运作不够规范。种粮大户开展临时性、季节性服务,多为人情关系或邻近帮助类型,随机性较大。除机耕、机收服务推广比较成熟外,植保统防统治服务等运作不够规范,程序也较麻烦。缺少相应配套的、规范的农业服务中介组织。
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营造氛围,提高认识。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就好比国民经济中的“三产”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更是一个强农产业。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第三产业的理念来发展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把它作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抓。在全社会形成倡导服务、支持服务、促进服务的良好环境。
转移农民,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让更多农民从事非农产业,获得比农业生产更多的收益,从而为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创造更多的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前提条件。
出台政策,促进建设。要出台因势利导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公共财政投入与政策扶持。如出台进一步培育壮大服务主体,推进季节性流转与合作化流转,发展机械插秧、植保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服务的政策措施,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鼓励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创新建立土地流转长效机制,以适度规模发展种粮大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适度向种粮能手集中,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长效机制。要积极扶持种粮大户,鼓励有较高文化知识、事业心强的青年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积极探索并推行种粮大户资格证书等准入制度,培育有学历、懂技能、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种粮农民,积极探索建立家庭农场模式。
创新建立多种合作经营机制,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可以是农户自愿联合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资金入股,农业机械、生产设备入股,技术成果资源入股,也可以是育秧、插种、管理等生产环节入股。结合绍兴实际,重点推广以种粮大户牵头,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稻谷实物分配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以农技农机服务为重点的粮食生产服务合作社,积极推行以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经营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以技术、服务等形式参与粮食专业合作社建设。
创新建立农业生产服务机制,以社会需求发展服务组织。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各类服务组织。以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为主体大力推进农田季节性流转,以临时租赁、育秧服务、机耕服务等换取农户承包田一季甚至多季的种植权;以大户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主体替周边农户有偿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大力培育农机、植保、农技等中介服务组织,推进以机耕、机播、病虫机械防治、机收、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单一、全程环节作业服务;利用或组建村级农业服务队和农耕队伍,统一开展口粮田或抛荒地耕种服务。
良种。积极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完善水稻种子种苗管理、繁育和经营体系,完善良种补贴办法,及时为农民推介并提供高产优质良种,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
良法。把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轻型化、标准化、生态化技术及各种粮经结合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积极推进如植保统防统治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促进社会化服务的开展。
良机。进一步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步伐,形成机耕、机插、机收、机烘乃至机械加工大米的一整套先进机械及配套技术,为大面积推进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奠定作业保障。以种粮技术优势、合作组织优势、机械设备优势等搞好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
创新形成一套培育服务主体队伍的机制。进一步健全镇、村基层对土地流转的中介信息和协调服务工作。整合部门力量,认真搞好土地经营管理、生产布局、“三新”技术、机械化作业等培训指导工作,提高服务主体的经营能力和科技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
创新形成一套推进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机制。进一步规范服务合同,倡导合同服务,推广合作服务,切实保障服务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服务优质化、服务长期化。进一步完善季节性流转、环节性服务、临时性服务的程序手续,逐步促进社会化服务的健康发展。
培育形成一批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品牌。对以土地入股、水稻生产全程服务、订单收购创品牌、机械收割服务等服务方式,引导他们做强、做大、做精、做规范,打响商标服务的品牌,促进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发展。
[1]绍兴市统计局.绍兴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郑炳国,王学武.水稻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探讨 [J].中国农机化,1999(5):26-27.
[3]李继顺.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J].甘肃农业,2006(1):82.
[4]周永洪.稻田“托管”: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一条新途径[J].四川农业科技,2006(8):16.
[5]仪秀琴,孙丽欣.黑龙江垦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5):98-101.
[6]罗明,施积文,庄义庆,等.新形势下江苏省镇江市现代优质稻米产业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J].中国稻米,2007(6):73-74.
[7]韦善富,罗群昌,宋智萍,等.浅谈广西优质稻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建设 [J].中国稻米,2007(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