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920099:畜牧业发展成就和亮点

2010-02-11 11:32本刊采编部
中国畜牧业 2010年1期
关键词:兽药畜牧业兽医

○本刊采编部

关注2009年畜牧业亮点纷呈

2009年,我们沉着应对金融危机、甲型流感、三聚氰胺事件后续影响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强化监测预警,调控熨平波动,提升养殖水平,处置突发事件,力促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通过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艰苦努力,较好地实现了保供给、保安全、促增收的基本目标,畜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农牧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可以说,全年工作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畜牧业产值

肉类总产量:7500万吨

禽蛋产量:2660万吨

奶类产量:3650万吨

畜牧业生产迈上新台阶,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赢。2009年,畜牧业产值持续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可望超过36%。预计2009年全年肉类总产量7500万吨,同比增长3.1%;禽蛋产量2660万吨,生产总体稳定;奶类产量3650万吨,恢复到去年95%以上水平。全年畜牧业养殖总体保持盈利水平,主要畜产品供给充足,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年出栏1头商品肥猪平均净利润150元左右,每只产蛋鸡每月盈利接近1元钱,处于正常盈利区间,农民养殖积极性较好。2009年,猪肉年平均价格为18.2元/千克,比2008年大幅回落了22.5%;鸡蛋年平均价格为7.67元/千克,比2008年下降了2%。

奶站

取缔和减少奶站:6671个

三聚氰胺检测全部合格

安全整治行动成效显著,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有力保障。通过开展奶站清理整顿,规范经营主体,取缔和减少奶站6671个;检测生鲜乳样品13 129批次,三聚氰胺检测全部合格。目前,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是历史最好时期。饲料执法年行动成效显著,饲料产品合格率进一步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指标抽检合格率90.93%,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规模养殖比例(比2008年)

生猪提升5个百分点

蛋鸡提升4个百分点

奶牛提升10个百分点

现代畜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素质有了明显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预计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比2008年提升5个、4个和10个百分点,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超过6万个,机械化挤奶站占全国奶站总数的81.8%,前37家饲料企业集团的饲料产量占全国的41%,全国人工种草保留面积和围栏草原面积达14.6亿亩。

草原

鲜草年产量近10亿吨

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下降

草原保护建设稳步推进,草原牧区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全国草原鲜草年产量稳定在近10亿吨的水平,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连续4年下降;2009年1~11月,草原火灾同比减少59起,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全年鼠虫害防治面积1.8亿亩,同比增加4.5%,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区生态明显好转。

近几年,社会对畜产品生产供应的关注度更高了,农民对养殖增收的期望更强烈了,畜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更密切了,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肩负的责任更重了。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按照发展畜牧大产业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现代畜牧业建设,完成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草原生态逐步改善等三项基本任务,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注2009年兽医工作成效显著

2009年,兽医工作亮点很多,成效显著。在周边国家疫情频发、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新发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各级兽医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序开展防控工作,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暴发流行,有效保障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为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艰苦细致的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

坚持中央确定的24字方针,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落实免疫、监测、流调、扑杀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发生。2009年,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等4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90%以上,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全国共监测禽流感样品421万份,口蹄疫样品175万份。截至目前,全国仅发生2起家禽禽流感疫情和1起野禽疫情;与2008年同期相比,口蹄疫疫点数下降6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数下降88%,及时控制和扑灭了新发A型口蹄疫,有序防控动物甲型H1N1流感。重大动物疫情发生频次,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创近几年新低。

动物卫生监管水平明显提升

加大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力度,加强活禽经营市场专项监管,严厉打击经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活动;对病死动物及其产品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措施,防止流通环节传播疫情,保障了动物产品安全。2009年以来,全国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近2万件,处理不合格畜禽400多万头只,动物产品5000多吨,有效地保障了动物产品安全,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继续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国已累计发放牲畜耳标18.49亿枚,耳标佩戴率接近70%,购置移动智能识读器15万台,各地通过识读器向中央数据库上传业务信息1400余万次,涵盖牲畜数量达2.5亿头(只)。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成效显著

推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动物养殖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与评估。制定下发1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规范,进一步完善无疫区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经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审查评估,历时近十年建设,海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顺利通过评估,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和种禽场净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在吉林、河南、广西、重庆、宁夏开展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93.7%的地市、78%的县区和71.7%的乡镇完成改革,比2008年底分别增加5.1%、14.4%和7.1%。组织培训村级防疫员10万名。制定官方兽医培训规划,全面启动师资培训,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兽医管理制度,组建中国兽医协会。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成立中国兽医协会,标志着我国新型兽医制度建设向国际通行做法接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国兽医人员管理初步形成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兽药质量和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深入开展兽药专项整治、质量监督抽检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兽药全过程监管。2009年,兽药抽检合格率84.9%,比2008年提高3.2个百分点;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9.9%。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监管和供应工作,及时研制新型疫苗,确保新发病有苗可用、常规苗供应充足。严格实施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提升兽药行业素质。目前全国兽药GMP生产企业共1600家。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

制定《兽医科技规划框架(2009—2015年)》,组织执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48计划等科研项目。组织流感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动物甲型H1N1流感诊断试剂、禽流感DNA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等产品。同时,强化动物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监管,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际交流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成功承办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亚太区第26届会议,这是我国2007年恢复行使在OIE合法权利和义务以来,第一次成功承办大型官方活动,促进了与OIE及其亚太区成员交流合作,扩大了国际影响。我国驻OIE代表连任OIE亚太区副主席,两名专家当选专业委员会委员。促成欧盟解禁我国无疫区熟制禽肉产品,促成美国修改阻止我国禽肉输美的有关法案。广州无马属动物疫病区得到国际社会充分肯定,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顺利举办创造了有利条件。

兽医工作的有效开展,减少了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了畜禽产品出口,保障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养殖业者和消费者信心,对保障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养殖行业人员就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农业农村经济作出了贡献。

2010年,我们将围绕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十二五”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兽医工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兽药质量稳步提升,稳步控制兽药残留超标率;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保障动物产品安全。重点做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动物产品安全保障工作。力争全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暴发流行和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事件。

猜你喜欢
兽药畜牧业兽医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映像畜牧业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