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 楠 特别记者 李志强 张志如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全国草原工作会议暨草原监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草原工作涉及生态、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是“三牧”工作的集中体现,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意义重大。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方法手段,切实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草原工作的前提。各级农牧部门要把草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思想认识上要有新提高,工作部署上要有新思路,组织管理上要有新理念。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高对草原保护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一手抓草原保护建设,一手抓农牧业生产,在促进生态恢复的同时,促进经济加快发展。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
二是健全机构队伍是做好草原工作的基础。当前,要把草原面积较大的省、草原工程项目县、草原生态脆弱区,作为草原监理机构建设的重点,完善机构、明确职责、充实人员。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要切实加强草原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明确公益性定位,落实公益性职能,健全体系,完善队伍,要高度重视草原科研院所建设,提高科研能力,拓宽研究领域。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考核,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草原工作能力。
三是搞好协调配合是做好草原工作的保证。行政部门要谋大事,抓落实,抓协调,善于牵头,肯于放权,充分发挥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技术推广单位要重技能,强服务,抓示范,抓推广,深入一线,指导生产,全力以赴地开展技术支撑与服务。科研机构要跟踪世界科技进步潮流,既要注重解决当前草原保护建设和畜牧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又要搞好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多出科研成果,扎扎实实地推进草业科技进步。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方法,完善措施,积极争取发展改革、财税、金融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发展草原事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抓好宣传发动是做好草原工作的关键。要通过各种现代传媒以及科技服务直通车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草原在国计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草原保护建设的政策法规和发展成就,以及生产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典型,使种草、爱草、护草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树立“植树种草,绿化祖国”的全新思想,提高全社会参与草原保护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草学会名誉理事长洪绂曾认为,草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既是种植业的一员,也是养殖业的基础。同时,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的多重功能,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草业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必将日益凸显。因此,加速草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至关重要。
一是传统“小草”观念在排挤着“草业”的市场地位、农耕思想甚至残留的“以粮为纲”观念,或多或少地藐视我国偌大草原和南方草地客观上的生态和经济功能。因此,用大量科学实证加大对社会的宣传,以提升全社会对草业的认可与支持是首要的步骤。
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以应用基础科学的手段验证并阐释草在自然界的生态原理,用创新和集成技术开拓草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三是大力加强草产业企业的发展。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题,提升管理水平,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培育龙头企业,同时,发展产业合作是当前草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四是国家应加大对草业产业化的政策扶持。草业刚刚兴起,绝大多数还是小企业,至少应平等享有与种植业同养殖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这些企业开展社会公益的事业和推进现代大农业发展的事业。支持草业协会的成立,加大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使草业在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说,草原文化是随着游牧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逐步发展壮大的,也是华夏文化的活泼元素。现代草原科学告诉我们,吸取游牧的合理内核,施行划区轮牧,构建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休闲,常保草地生产效益和生态安全,像新西兰那样,建成现代草地畜牧业。划区轮牧有多种方式,与传统游牧最接近的是季节轮牧,即以季度为轮牧周期,放牧地逐季轮换。实际上,我们可以设计更细致的以月为单位的“月周期划区轮牧”,十天为单位的“旬周期划区轮牧”,也可以设计更长周期的“年周期划区轮牧”,还有长周期与短周期环环相扣的复合轮牧系统。这既可避免传统无计划的自由放牧造成的损害,也保留了游牧的实质,营造草地—畜群—人群的和谐共处,从而给草原文化提供了生存环境。
因此,建立以划区轮牧为核心的、配合多种科技、金融等社会支撑系统,既可促进草原现代化发展,还能使草原文化焕发青春。有草原文化的现代化才是我们的最佳期望值。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马有祥表示,针对当前草原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草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将在以下5个方面加强和改进草原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是明确草原的战略定位。建议将草原保护建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高度来认识草原、重视草原、支持草原工作,明确草原的战略定位。同时,加快研究制定促进草原生态修复、推进草原地区发展的宏观政策。
二是加快推进草原确权和承包。建议借鉴国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做法,由国务院出台专门关于推进草原确权和承包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提出草原确权和承包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推进草原确权和承包工作。
三是尽快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对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的牧民给予补偿,在实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目标的同时,确保牧民收入不减少、生活水平不下降。建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建立覆盖全部草原地区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进一步加大草原投入力度。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稳定、长效的草原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草原投入力度,不断强化草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全面启动并实施《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九大工程,加快草原生态建设步伐。同时,对正在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应当进一步扩大工程实施范围,增加饲草料地、棚圈建设等内容,提高补助标准,帮助农牧民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的双赢。
五是加快推进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建议国家针对当前草原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不足、装备落后、经费短缺等困难和问题,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资金投入、人员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建立健全适应草原保护建设和执法监督工作实际需要的监理机构,充实监理人员,改善装备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草原监理机构做好执法监督、监测预警、防火防灾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