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首例布鲁氏菌病临床特征和感染因素分析

2010-02-11 11:28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布氏义乌市布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而该菌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恐怖病原微生物〔1〕。染病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给人类。近年来,畜间布病阳性率和人间布病感染者每年呈上升趋势〔2〕。加强人、畜的布病疫情主动监测,可以准确掌握布氏菌病流行动态,及时发现并控制本地布病的发生和蔓延。2010年义乌市发现首例人间布病确诊病例,现将检测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义乌市某奶牛养殖场奶牛和饲养及密切接触人员血清标本;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和试管凝集抗原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2 方法 奶牛、奶牛饲养和密切接触人员直接采血分别布病血清学检查,人、畜血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操作方法及结果判断分别依据WS 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和GB/T18646—2002《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对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医学观察,并给予全程足量治疗。布鲁氏菌病例诊断依据WS 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进行。

2 结 果

2.1 血清学检测 2010年4月底至5月初,对义乌市某奶牛养殖场进行布病主动检测,49头奶牛布病检测阳性率为18.37%(9/49),5名饲养及密切接触人员(现有从业人员4名,其中2名为2010年3月进场务工,携带1小孩)中有1名检测结果RBPT阳性、SAT>1∶3 200(+++)。

2.2 回顾性调查 2009年4月份,该养殖场30余头奶牛经过义乌市畜牧兽医局的布病监测检验,结果均为阴性。据业主自述,2009年5月以后曾私下从外地购进多头奶牛,其余新增的奶牛均由自家母牛所生(母牛生育通过正规途径人工受精),今年3月初和4月初,该养殖场曾先后有2头奶牛流产(其中1头奶牛布病血清学检测为阳性)。

2.3 感染因素分析

2.3.1 布病输入的可能因素 业主私下从外地购进多头奶牛,未及时上报畜牧部门登记造册及检验检疫,也未按要求期限进行隔离饲养,病原通过这种途径从布病疫区输入成为最大可能。

2.3.2 畜间流行主要因素 该奶牛养殖场环境脏、乱、差,排泄物随意堆放,对养殖环境、工具、奶牛排泄物等的定期消毒、清理清洁工作未按规定认真有效地开展,从而引起该奶牛养殖场布病的传播和蔓延。

2.3.3 人感染的主要因素 业主及养殖人员防病意识不强,对布病防治知识缺乏了解。在奶牛饲养挤乳、处理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等作业过程中没有进行个人防护。

2.4 患者就诊过程及临床表现 患者,男性,40岁,于2010年3月 30日和4月30日分别自觉发热就诊,测体温分别是39.0℃和38.5℃,卫生院均考虑“上感”给予对症治疗。4月30日至5月3日发病期间,伴有乏力、出汗等症状,有轻微腰痛、髋关节和膝关节疼痛。血常规:白细胞为8.3×109/L,淋巴细胞比例为46.6%;B超检查:肝胆脾肾正常。5月4日,患者症状得以缓解,之后患者一直无任何不适。5月10日,经疾控中心布病血清学检查,RBPT阳性、SAT>1∶3 200(+++),依据 WS 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诊断为布病确诊病例。

3 讨 论

在近几年对义乌市布病高危人群的监测中,2007年曾发现1名布病感染者,未曾发现人间布病确诊病例。在今年的布病主动监测中,在某奶牛养殖场发现了义乌市首例人间布病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浙江省布病患者最常见的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痛等症状基本相符,辅助检查外周血象淋巴细胞有增多现象〔3〕,结合病人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诊断为布病确诊病例。

据资料〔4〕认为,牛种布氏菌毒力较弱,对人致病较轻,病牛是牛种布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该患者通过密切接触病牛感染布病,通过问诊、辅助检查等发现病情较轻,因而怀疑与感染布病的奶牛密切接触而感染牛种布氏菌有关。

由于布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差异也较大,近年来非典型病例较多。该病急性期可以治愈,但不易被认症,常被拖延为慢性期。徐卫民〔5〕等在监测中发现医院误诊率达到了46.15%(6/13)。该患者在2次就诊过程中,临床医生均诊断为“上感”给予对症治疗,出现了误诊的现象。因此,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做好临床医生对布病流行病学、诊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对布病的识别、诊治能力;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疫情报告制度,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早报告。

检测结果显示,该奶牛养殖场奶牛布病检测阳性率达到了18.37%(9/49),远高于义乌市畜牧兽医局提供的 2010年全市畜间布病检测阳性率为2.79%(14/501),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畜间布病疫情。因此,畜牧部门必须加强牲畜的监管,在年度内增加检疫频次;卫生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活动,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布病的能力;部门间要协调与沟通,建立并加强疫情监测信息通报制度,按职能分工,继续做好人、畜间布病的主动监测工作,共同做好布病的防控工作。

〔1〕任洪林,卢士英,周玉,等.布鲁氏茵病的研究与防控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9):139-143.

〔2〕余新图,申屠平平,陈培发,等.2004-2007年金华市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5):289-290.

〔3〕徐卫民,杨洋,陈新祥,等.浙江省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1):68-6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徐卫民,王衡,朱素娟,等.2007年浙江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及其原因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5):280-282.

猜你喜欢
布氏义乌市布病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氏菌病患者抗体测定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比较观察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羊种布氏菌043强毒株BRA0434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毒力的初步评价
布氏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