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蜂产业研究状况、成就、问题及对策

2010-02-11 01:19
中国蜂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王浆蜂种蜂业

(浙江省农科院农村发展与信息研究所,杭州310021)

浙江省是我国较早开展蜂类研究的省份,一直以来,在技术创新、蜂机具的研制、蜂产品开发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且养蜂群体水平较高,是全国生产、加工以及出口大省。本文在介绍全省的产业研究机构情况基础上,分析研发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浙江省蜂产业研究机构及其功能定位

目前,浙江省蜂产业研究单位主要集中在浙江大学,并形成以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综合研究为主,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的产品开发研究为辅,以县(市、区)种蜂场的品种改良研发、龙头企业研发中心的产品开发为补充的省级蜂产业研究开发体系。

二、浙江省蜂产业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

1、蜜蜂育种

浙江大学运用“蜜蜂集团闭锁繁育育种”理论,培育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专家鉴定的王浆、蜂蜜双高产意蜂新品种——“浙农大1号”,该品种具有王浆产量高、采集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王浆产量比普通本地意蜂增产一倍以上,蜂蜜、花粉产量分别增产二成和四成。该蜂种在全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多次出口至西欧和东南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成果荣获1995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此外,各研究机构先后培育出高产王浆的平湖意蜂,高产蜜浆的长兴意蜂,高产蜂胶的江山二号,浆、蜜、花粉三特高产的萧山浆蜂等优良品种,并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

2、蜜蜂饲养管理

浙江大学研制成功的专利产品“王浆高产全塑台基条”具有王台接受率高、王浆产量高、质量优、省工省时等优点,该成果荣获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以“浙农大1号”蜂种和“高产全塑台基条”两项成果为主要内容,通过集成创新研究成功的蜂王浆优质高产综合技术,能使蜂群王浆产量提高1~5倍,该技术曾出口到东南亚。

3、蜜蜂生物学和行为学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浙江大学采用生物诱导和环境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成功组建多只蜂王在同一产卵区内自由活动、正常产卵的意大利蜂多王群,并且开创了多王同巢越冬的成功先例。(2)对意蜂多王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表明多王群不仅在蜜蜂生物学研究上有重要的模型作用,而且在养蜂生产上有重大的应用价值。(3)成功组织和谐相处的中、意蜂混合蜂群,首次发现中、意蜂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和理解彼此的舞蹈语言。(4)构建了中华蜜蜂头部cDNA文库,分别成功地克隆了编码蜂王浆4个活性蛋白、Apisimin、气味结合蛋白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MRJPs基因的重复序列片段研究蜜蜂属内的分子进化。

4、蜂产品功能因子的分离提取、质检、蜂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对蜂胶的功效成分、提取技术、药理学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蜂胶的深加工技术研究中,探索出了一套能显著提高蜂胶生物学效价,扩大适用范围的蜂胶功效成分提取新工艺。并将纳米技术和酶解技术应用于蜂胶的深加工,提高了蜂胶产品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理药理活性。对工蜂胎免疫活性肽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对免疫活性肽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探明了其作用的机理。对蜂王浆新鲜度指标与评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建立了多种评判蜂王浆新鲜度的方法。

三、蜂产业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蜂产业研发力量偏弱

尽管浙江省的蜂产业发展规模较大,产业体系也较为健全,但浙江省蜂产业研发力量与其他省份、其他行业相比相对偏弱。浙江省从事蜂业综合研究的单位仅有一家——浙江大学,虽然专业人员的素质较高,但人员太少,不可避免的存在教学任务重、从事专业研究时间有限等问题;各县市的种蜂场经过体制改革后,种蜂场规模被压缩,后继乏人、人员断层等现象严重,有的在性质上虽仍隶属于畜牧局(或农业局),但由于不能解决人员的编制问题,转为企业或私人承包,以经营蜂产品为主,从事蜜蜂育种和新品种研发的技术力量被大大削弱;龙头企业的研发中心大多聘用兼职专家为技术顾问,自身的研发力量还远未培育起来。从我们对吉林、甘肃、江西和广东等省份了解来看,这些省份都有省一级的专业研究所,山西、云南等省份还设有省级养蜂试验站。另外,浙江的食用菌、蚕桑等特色产业也均有2~3家以上的科研单位,数十上百人的研发队伍作为技术支撑。比较之下,浙江蜂产业既缺乏省一级专业研究所,也未设立省级实验站,蜂产业研究力量还相当薄弱。

2、饲养管理、蜂药及蜂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科研与生产仍有待于进一步结合

从课题组几次调研的现实情况来看,浙江省各类研究机构在饲养管理、蜂药及蜂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由于没有技术支持,生产上无药可用、用药不当,以及蜂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产业化开发程度不够等问题也相当突出。此外,蜂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也滞后,蜂产品除直接以原料形式进入市场外,制品大多为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保健品,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蜂产品药物资源未充分利用,亟需研究领域开发具有确定成分、功效和结构的高技术产品。

3、蜂种品质退化较严重,蜂种资源缺乏保护

目前全省主要饲养的蜜蜂为意大利蜂和卡尼鄂拉蜂。这些蜂种引进饲养多年,很多品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混杂,在蜜蜂良种繁育推广等整体上的滞后,导致蜂种退化,抗病力不强,使蜂产品安全生产留下隐患。蜂农对蜜蜂良种利用不科学,大多蜂农采用自繁的方式培育蜂王,很少引进优良种王,生产上优良蜂种的利用率很低,许多蜂农在引种后常利用3~5年甚至更长时间,造成种质严重退化,大大降低了养蜂业的收益。浙江省中蜂的种蜂资源缺乏品种保护,不但出现蜂种品质退化、生产水平低下的现象,而且还面临濒临灭绝的境地。

四、若干对策建议

1、分类指导,进一步增强蜂产业研发力量

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快增强研究力量。一是对于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且研究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公益类单位,要给予重点支持,鼓励蜂类研究专家扩大研究队伍,培养后继人才;二是对于以品种改良为主体的机构,如种蜂场,政府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产业发展需要,适当增加蜂业育种人员的指标,建立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的育种队伍;三是对于以产品开发研究为主的机构,如企业的研发中心,应鼓励聘用专家带头组建企业研发队伍,紧密专家与企业的联系,尽快增强研发实力。

2、出台鼓励政策,加大蜂业科技研发投入

鉴于蜜蜂产业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及其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首先要加大对蜂业科研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对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鼓励其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加大蜂业科技研发和引进、转化、推广的力度;另一方面,对于种蜂场、民营研究所等机构培育的优良品种、研发的精深加工技术及制定的行业标准等,应给予收购和认证,通过课题立项和经费奖励等形式给予支持。最后,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税收、土地供给等方面可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鼓励蜂业企业投资科技开发,兴办民间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并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

3、加大联合攻关力度,解决蜂业关键技术难题

就浙江来看,迫切需要突破的研究领域在于:一是在饲养强群取成熟蜜技术、抗病良种繁育、环保型蜂具的研制、高效无毒(低毒)蜂药、蜂产品的深度研发等系列蜂产品安全技术方面应有新的重大突破,尤其要重点改良蜂药的成分和功效,在应用我国传统医学和生物防治上有所突破;二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蜂产品安全生产相关技术标准化体系,加快适合浙江省区域特色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蜂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和实施;三要加强传统的养蜂技术和经验与现有安全生产技术的链接及配套,解决蜂产品深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开发高技术产品,推进养蜂生态型可持续发展。

4、保护种质资源,促进蜂种优质化

浙江省的蜜蜂育种体系亟待专业化、规范化,着重解决蜜蜂病虫害防治与蜂产品质量的矛盾,由原有的高产育种转向高产、优质、抗病育种。一要加强蜜蜂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杂交育种,挖掘蜜蜂优良特性;二要培育一批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蜂种,引进和改良一批蜜蜂良种,逐步完善蜜蜂良种推广繁育体系;三要通过高新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等来培育高产、抗病力强的蜂种,直接避免用药。

猜你喜欢
王浆蜂种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我国主要蜂产品2020 年1~11 月进出口情况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如何正确引进蜂种
蜜蜂育种中对种用雄蜂的培育
种蜂王的选择
黄色与黑色蜂种在高寒地区饲养的不同点
黑龙江地区提高王浆产量的几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