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业循环经济综述及评价

2010-02-10 17:50华中农业大学冉春艳齐振宏王培成
中国畜牧业 2010年20期
关键词:养猪业养猪利用

○华中农业大学 冉春艳 齐振宏 王培成

我国是养猪生产大国和猪肉产品消费大国,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方面,生猪市场的需求在与日俱增,客观上要求养猪业生产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随着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猪业与环境间的问题将凸显。传统的养猪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线性发展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养猪业发展的需要。以“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的现下热点词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养猪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养猪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1.什么是养猪业循环经济。纵观检索结果,目前理论界尚无明确的界定。

张子仪(2003)指出,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到养猪业中,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把养猪业与种植业相结合,猪粪便通过农田自然消化,实行养猪业和农作物轮作,形成了猪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可以保持本地区的生态平衡,控制污染。他还强调,循环经济理论在养猪业应用中,将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间小城镇养猪发展模式。

李健生(2005)认为,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涵盖的领域相当广泛,设计到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乃至社会各种各样的活动。

王树新(2008)认为,养猪生产是整个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养猪生产上的节约资源与资源再利用是整个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部分。

以上观点在表述上有所差别,但笔者认为其在本质上并无大的分歧。他们大致都认同将养猪业循环经济看作循环经济理论在养猪业领域中的应用。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养猪业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饲料、能源等的高效利用和养猪业中的粪便废水等综合循环利用为特征,通过合理规划,在生猪生产中发展清洁生产,有机结合养猪业、种植业以及其他养殖业,并在整个生产乃至消费过程中贯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养猪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养猪业循环经济的原则。把养猪业循环经济视作循环经济在养猪业领域中的应用,从这个角度,学者们在遵循循环经济3R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养猪业的特点,将3R原则涵引至养猪业循环经济中,即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1)减量化。减量化原则是本着从源头控制的思路,指在养猪业生产过程乃至生猪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等的投入量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它要求,一方面,通过减少进入养猪业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节约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预防污染物的产生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栾冬梅(2003)认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猪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和减少粪尿的排放量,是消除养猪业环境污染的治本之举。她还提出,可以先准确估计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猪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在此基础上按理想蛋白模式配置符合猪只需要的平衡日粮,同时选用环保型饲料添加剂,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粪尿的排放量。

(2)再利用。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端控制方法,即尽可能多频次、多用途地以初始的物理形态和结构形式使用所购买的农产品和服务,其目的是延长它们的时间强度,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在养猪业生产中,应努力深层次分析挖掘原来产品中未能利用的有机组成物质,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或者开发系列新产品,延长养猪业产业链条。王林云(2004)认为,应重新审视“玉米—豆粕型”日粮,可以利用城市泔水、各种果皮、藻类等饲料资源来进行养猪生产。他这一建议充分延长了果皮、藻类等的时间强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也节省了成本。

(3)资源化。资源化原则属于终端控制方法,本质上是事后处理型的末端治理的手段。它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成可回收利用的资源,使其重新纳入生产和消费的循环过程中。陶新(2007)提出,资源化原则就是在养猪业活动的终端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确保养猪业的无害化生产。采用干清粪工艺实现干粪和污水分离后,一方面,可以将经生物发酵后的粪便处理成优质肥料或者饲料;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污水用于厌氧发酵制取沼气,从而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养猪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养猪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的结果。目前,在养猪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研究上,既没有特定的标准,也缺乏系统的并为多数学者所认可的类型划分。理论界通常都是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角度进行划分,这些不同的划分类型,有些包含的范围比较窄,有些涵盖的范围又过于宽泛,而模式之间也存在着交叉、紊乱的现象。在此,笔者将不同的学者所提出的养猪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归结为节约型、生态型和排放达标型。

(1)节约型。金升藻(2004)以开辟青饲料资源和寻找代用品为主攻方向,以节粮高效为研究重点,于1998—2002年开展了湖北农区节粮型养猪模式并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结合湖北省的地理和自然条件,总结出优质牧草+混合精料,工业副产品(啤酒糟、曲酒糟和酱糟)和农业副产品(豆渣、粉渣、土豆渣、红薯渣)+混合精料,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青绿粗饲料+混合精料等节粮养猪代用品的开发与利用,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相应的3大类节粮型养猪发展模式。另外,王林云(2007)号召由专门的集团公司或政府资助的企业组织设立城市泔水收集系统,及时运至远郊的加工厂统一处理,将规模化科学处理过的泔水养猪,节约资源。

该模式符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从养猪业的源头饲料着手,尽可能地节约资源的投入并有效地利用资源,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2)生态型。袁锡寿(1990)总结了1990年10月召开的“高效益生态型养猪业”学术研讨会,认为浙江省的高效益生态型养猪业是以饲料能源的多层次利用为纽带,以养猪业为中心的“种植、养殖、沼气、水产”有机结合的不同循环类型的生态系统。

周开锋(2005)总结了由山东省畜牧办公室联合相关科研院所成立的清洁养猪专家组的研究成果——微生物发酵垫料清洁养猪技术,即利用优势菌种将秸秆、锯末等农副产品垫料发酵后,可直接消纳猪粪尿,免除粪尿清理过程,实现零排放,不仅保证了猪只的“动物福利”,在生产上也实现了节水、节粮、省劳力、增效益。

熊传慈等(2008)指出,生态养猪就是根据生态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将猪作为农业生态系统必要的组成元素,应用农业生态工程方法,自然有机地组织生猪生产系统,实现综合效益最优及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3)排放达标型。吴玉芳等(2005)年分析两种达标排放模式,即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对养猪场产生的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后还田,产生的粪便等固体废弃物按照相关法规标准综合利用生产有机肥;或者先进行固液分离后,厌氧发酵处理污水至达标后排放,而粪便利用水平低。经过详细的财务费用分析,他们得出生态型种养结合模式的成本低于达标排放模式,而效益却更高。

欧明等(2006)考察了广东省养猪业现状后,提出应注意猪粪便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大研发除臭、降臭、降噪等措施的投入来实现养猪业的持续发展。

该模式本质上属于末端处理的方法,旨在通过将猪粪便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利用,污水无害化处理,从而达到国家关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其初始投入成本较大,技术要求较高,从长期来看,不应将其视为最优的处理模式。

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养猪业循环经济的实践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学者们结合各地特色,总结了丰富的发展模式,这对今后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沼气工程、“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等优秀模式的涌现和推广,形势喜人。而在实证研究方面也有了一些突破,如逐渐将环境经济学中的费效分析方法、统计学中的灰色系统评估方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引入了养猪业研究中,定量地分析养猪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

三、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为:对养猪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不统一,且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无深入的提炼和归纳。针对不同的发展模式,有范例式地归纳和总结,但是对隐藏在其中的深刻的经济规律和作用原理以及支撑基础和适用条件缺乏理性的探讨。尚无对养猪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和指标的研究。

四、研究趋势

鉴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以后的研究方向主要应集中在:需要对养猪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解析,把握其内在的科学哲理。对于不同的发展模式,加强其运行机理方面的探讨,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典范,而不是盲目的模仿。结合循环经济评价方面的研究以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成果,探索养猪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体系。

猜你喜欢
养猪业养猪利用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2020年养猪业盘点
养猪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尼泊尔养猪业现状与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