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伟 李 洵 王海燕 杨俊杰
中药药理学教学浅析
叶兆伟 李 洵 王海燕 杨俊杰
目的促进中药药理学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基本理论、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道德价值观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来阐述。结果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如加强实践学习,应用对比记忆等,可以提高中药药理学教学水平。结论上述方法可以为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TCM)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正常、病理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1]。其特点是既遵循中医药理论,又结合现代医药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因此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本文就中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作一浅析。
课堂上,教师往往只重视教材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注重“教”的方面,学生只能在教室里“纸上谈兵”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极少有机会去接触中药房、中药厂等有关中药药品生产、流通的实际环节。
中药成分的多样性与药理作用的多效性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我们知道中药成分复杂,导致其药理作用表现出多效性。每一味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而中药药理学的内容通常是对其中某一成分的药理作用阐述,往往有单一成分的作用与单味药作用相冲突的现象,因此中药功效和中药药理作用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如附子,含有多种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还有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和四丙酰关附醇胺等,药理作用除了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还有抗炎、镇痛、提高应激能力等,尽管可以用来抗心律失常,但是因其毒性大,尤其对心脏毒性较大,心电图表现为过性心率减慢,随即出现房性、室性期外收缩和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1],即如果使用剂量不当,反而会引起心律失常。此外中药药理作用无明显量效关系,无明确规律可循[2]。每一味中药的药理作用非常繁杂,学生很难记忆。
中药已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而中药药理学的大部分教学内容是基于对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因此中药药理学的内容是从临床到实验研究,其目的是用现代医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 机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中药的国际化奠定科学基础。这与通常的药物研究是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的思路相反,因而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色,强调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其研究应该保持中医药特色,这是它与其他实验科学研究的明显区别。中药药理的研究过程涉及到以中医“证”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教材所讲述的内容很多是基于以上研究方法的结果,因此学生难以理解。
中药药理学属于实验性科学,中药药理学所阐述的理论内容均来自动物实验和临床医疗实践的研究。但现有的传统中药药理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模型实验,即实验前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时学生不用思考和创新,只要按照实验指导照方抓药,比较所得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指导一致就行了。虽然验证型模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其内容单调、陈旧、方法简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愿意深入思考和探索,仅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的状态。实验后学生也没有多大的收获,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完成实验报告而相互抄袭或拼凑数据。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验证性模型实验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新药研制周期极大缩短,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新药层出不穷,药物的名称也是目不暇接。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有些新药或老药的新用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认可并广泛应用,但是教材却没有收集;而一些在临床上已经淘汰或几乎不用的药物教材还没有及时删除,甚至是教学的重点。这就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给临床工作带来麻烦和困难。
有些中药和复方制剂作为传统药或代表药,要花大量时间去讲这些内容,医院、药店很少有,而书上没有的药,药店、医院药房很多,所以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教材,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补充和完善。在制订中药药理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时,可根据中药学专业毕业生主渠道,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目前学生就业主渠道是药品营销工作和企业,而这些企业销售的主要是OTC类药物,如化湿药、温里药、清热药、泻下药等。中药药理学教学不重视这类药物的学习,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就业岗位上很少接触到的一些处方药物上,学生在药品零售岗位不可能接触到这些药物。有些中药属精神药品,零售企业无权经营;还有些药需在医护人员监护下才可应用。而对于接触最多的OTC类药,所学有限,难以满足指导顾客购药和用药的需要,往往不能令顾客满意。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健胃消食药多为一些复方制剂,而教学多不讲复方制剂,只分散地在各个章节介绍单一的药物知识,缺乏连贯性、针对性。因此加强OTC类药物及复方制剂的学习,才能增强指导合理用药能力。
药品超市是中药药理学教学最佳的第二课堂,经常到药品超市有目的逛逛,哪些药教材上有、哪些药教材上没有,了解药物新剂型、新品种,并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做某类药的市场调查,如解表药的市场调查分析。也可以上网络查阅有关资料,扩大知识面,养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例如查阅补虚药的最新进展[3]。
中药的药理作用复杂,各论的学习难度较大。首先以中医药治法为线索,把中药各论的各章节进行分类,在讲各章节的概论时,从这类药物的定义入手,说明它们的功效及主治病证,然后把这类药物主治病证的临床表现与西医病症相联系来分析这类药物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对其个性知识具体掌握。例如介绍解表药时,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有发汗、解热、镇静、镇痛、抗炎抗过敏等,这是本类药的药理作用概述,代表药麻黄的药理作用有发汗、抗炎、抗过敏、平喘等,基本上和概述作用一样,有个别不一样的需特别记忆。这样学生对药物的作用既能抓住共性,又能找到个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中药药性理论与西药药理基础理论对比。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内容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与现代西药机制的关系;十八反十九畏与西药配伍禁忌的关系;受体学说等理论是现代西药药理的基础理论。如中药的归经,中医理论认为,每种病症都是脏腑或经络发病的表现,因而某种药物能够治疗某脏腑经络的病症,就意味着该药入某经,如大黄具有泻下的功效,归大肠经;治疗阳痿滑精的淫羊藿、鹿茸人肾经。可见中药的归经是从药物功效及疗效总结而来,是药物的作用及效应的定位与定向。而西药则是某药的分布,有的器官、组织分布多,浓度高,有的少,与中药归经相比,实质一样,只是说法上有差别。在教学过程中,以西药药理和中药药性为理论主线进行讲授,学生有了学习理解上的参照物,利于其删繁就简,提高学习效果。
中药与西药药效学的对比。在教学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把西药药理知识与中药的药效学内容进行对比,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药理的知识。如在介绍中药的作用机制和功能主治时,选择作用机制和药效相似的西药与其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如在讲到清热药时,清热药有抗病原微生物的功效;西药抗生素也是用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可以比较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加深理解。
中药的作用大多来源于生活,经验性很强,通过联系,可以指导学习理论。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山楂能帮助消化,这是一个常识,但是具体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消食药,我们了解到山楂含有多种有机酸和丰富维生素C,能促进胃中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的分解消化;如果一个人淋雨了,可以熬一些生姜汤,用于预防感冒,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生姜属温里药,含有姜酚、姜醇能扩张血管,使全身感到暖和。这样就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理论。
针对药物更新速度快的现状,中药药理学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不断了解世界新药研制开发的最新信息,追踪临床新药应用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拓展新知识,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在网络上建立中药药理学学习网站,把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讲义、课件等教学资料放在网络上,学生通过浏览相关网页,能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听课时就更容易掌握教学重点;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站视频点播学习课堂上没弄懂的知识点,以加深理解。此外,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专题讨论课,要求学生分组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书写报告或综述;然后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互相提问和解答,教师有针对性的及时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总结归纳答案和课堂发言,对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对教师而言,教好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既是对自我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挑战,又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挑战。教学改革的实验是艰巨的,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并在探索中完善、总结和创新,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目标的需要,才能使中药药理学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基本理论、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道德价值观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1] 沈映君,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周宁娜,何晓山,李秀芳,等.多途径提高中药专业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1(6):68-69.
[3] 罗琳,徐济良.改革药理学教学模式培养服务型药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931-933.
[4] 赵玉丛,李利红,浅谈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2):61-64.
R285
A
1671-8194(2010)08-0149-02
河南省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