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2010-02-10 10: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5期
关键词:治则生地方药

迟 华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131300)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不寐的症情表现不一,轻者有入睡困难,睡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眠。不寐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尤其是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精神工作压力大,睡眠状态不佳的人群日益增多,过去此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据调查现在男性不寐症也呈上升趋势。不寐属情志病范畴,顽固性不寐缠绵难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的患者常服地西泮、谷维素、刺五加等药物,但效果不明显。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将不寐症患者大体分为5个症型,在临床可辩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临床患者,男性26例,女性20例,其中30~45岁患者34例,56岁以上患者12例,曾用西药治疗者40例,未曾系统治疗者6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治疗。

1.2.1 心火亢盛,肾水不足

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寐,口燥咽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清心火,滋肾水。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15g、阿胶15g(烊化)、白芍15g、黄芩15g、生地20g、玄参20g,珍珠母30g,五味子15g、酸枣仁20g、夜交藤30g、甘草10g、鸡子黄一个(冲),水煎服。上方黄连、黄芩直折心火,阿胶滋肾育阴,白芍、五味子酸敛化阴,生地、玄参养阴清热,酸枣仁、夜交藤养血安神,珍珠母重镇安神,鸡子黄养心血,使心肾交合水升火降,得以入睡。若患者彻夜不眠心烦难忍,可酌加潜阳凝神之品,如生赭石、龙骨、牡蛎等。

1.2.2 心肾两虚,气血亏耗

临床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则:补肾养心安神。方药:自拟补肾养心汤。熟地15g、人参10g、茯苓15g、茯神20g、酸枣仁20g、柏子仁20g、紫石英15g、龙齿20g、辰砂1g(研冲)、当归15g、黄芪15g、远志20g、阿胶15g、肉桂5g。方中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开心益智;熟地补肾养血;茯苓、茯神补气安神;当归、黄芪滋阴养血补气;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阿胶养血安神;紫石英、龙齿、辰砂镇肝潜阳,使阳气得以潜藏;肉桂加强温阳补肾之功。全方心肾双补,气血调和,入睡香甜。

1.2.3 肝郁化火,灼伤心阴

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寐,多怒,性情急燥,不思饮食,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疏肝泻热,滋阴安神。方药:自拟玄冬汤加减。玄参20g、寸冬20g、生地20g、大黄10g、川连10g、黄芩15g、龙胆草20g、柴胡20g、半夏15g、枣仁20g、赭石30g、茯苓20g。方中龙胆草、黄芩、柴胡、黄连疏畅肝胆之气,大黄通利腑气,清肝泻火,使大便畅通而卧安。玄参、寸冬、生地养阴清热,枣仁、赭石、茯苓镇心安神,恐因热生痰,痰气凌心,故用半夏以化痰清热。

1.2.4 胃腑实热,痰热内扰

临床表现为不寐头重,常有不寐者每至傍晚欲出行,奔走不能安卧,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腹满便秘,目眩,舌干口燥,苔腻而黄,脉滑数。治则: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方药:自拟消食化痰汤加减。神曲20g、山楂15g、莱菔子15g、半夏10g、黄连10g、山栀10g、陈皮15g、竹茹15g、枳实15g、茯苓20g、珍珠母20g、朱砂1g(研冲)。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消导和中,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理气化痰,和胃降逆,黄连、山栀清心降火,茯苓宁心安神,珍珠母、朱砂镇惊定志。

1.2.5 气血瘀阻,心神不宁

临床表现为心烦胸胁满,短气不寐,情志拂郁,头胀昏,舌光紫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滑。治则:活血化瘀,安神定志。方药:血府逐瘀汤化裁。当归20g、生地20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15g、枳壳10g、赤芍15g、柴胡10g、川芎10g、桔梗10g、牛膝20g、龙骨25g、牡蛎25g、夜交藤20g。《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条下有“治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笔者体会,临床证见舌光紫或有瘀斑,口唇紫,心烦胸胁满,脉弦等,病性多属血瘀,病位则在于心肝,因“心藏脉,脉舍神,脉为血府”,“肝藏血,血舍魂”,心与肝为子母关系,神与魂都属思维意识活动,若情志拂郁嗔怒,则气血瘀阻隔,魂不得藏,于是怔忡不寐,夜不得卧,故凡属此类不寐者,用血府逐瘀汤无不收效。

2 治疗效果

运用不同方剂,临床辨症治疗,显效3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

3 体 会

不寐一证,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不寐。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关于不寐的论述。《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可见,《内经》认为人体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直接受到自然界昼夜节律的影响而和自然通应,同时又决定着人体的寤寐(觉醒)周期。因此临床一定要辨证治疗,调和阴阳。除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患者的精神因素,劝其解除烦恼,避免情绪激动,睡前不吸烟,不喝酒和浓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治则生地方药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生地价格仍有上扬空间
熟地是生地炒熟的吗
治则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百合生地粥治咽炎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
小儿湿疹的中医临床治则探微
益气活血凉血生肌方药对气虚血瘀证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
孩子鼻出血, 不妨试试生地汤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法方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