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枭 随丽娜(通讯作者)
郑州人民医院口腔科 郑州 450003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较高,常导致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和邻牙牙根的吸收,但因其位于口角处,牙根粗大,有支撑口角的作用,且有尖牙保护牙合的功能,如若拔除,则对患者的颜面美观和口腔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尽可能地将阻生的尖牙移到正常位置是正畸医生应尽的责任。本文对我科已矫治结束的17例成人病例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科已矫治结束病例共17例,男5例,女12例;年龄18~31岁,平均22岁;18颗阻生尖牙,单侧阻生16例,双侧2例;唇侧阻生13颗,腭侧5颗;均在正畸治疗前常规拍全口曲面断层片时发现,然后行CT三维重建检查,精确了解其阻生位置、发育状况、形态、与邻牙位置关系及邻牙牙根是否有压迫吸收等。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错牙合类型,正畸牵引的可行性,决定非拔牙矫治还是拔牙矫治,若拔牙矫治,是拔除阻生尖牙还是其他牙齿。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待上颌牙列初步排齐,换至一定规格的弓丝后,为尖牙保持或用Ni-Ti推簧开拓间隙,待间隙充分、上颌弓丝换至0.018及以上硬丝后,开始手术开窗和正畸牵引。对于唇侧位的埋伏阻生尖牙均采用封闭导萌法,腭侧位的采用直接暴露法或封闭导萌法,根据牙齿位置、方向、萌出道状况,决定埋伏牙牙冠上牵引附件的粘接位置及牵引方向,与弓丝或其他牙齿之间牵引,力值60 g左右[1]。当牙冠至正常牙弓不远时,在主弓丝稳定牙列的情况下用Ni-Ti片段弓将牙齿逐渐纳入牙列正常位置。1.3 牙髓电活力测试 应用西安生产YDH-Ⅰ型牙髓电活力测试仪,于主动矫治结束后1个月、3个月进行牙髓电活力测试。
经过10~27个月间隙、牵引、排齐治疗,所有埋伏阻生尖牙均纳入正常牙列,与对颌牙建立理想咬合关系。18颗牙齿中,1颗与相邻侧切牙易位排列,1颗与第一前磨牙易位排列,分别将其牙冠外形适当修整;2颗牙龈萎缩,形态不良。于主动矫治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用牙髓活力测试仪对所有阻生尖牙行牙髓神经电活力测试,发现1颗无反应,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确定为牙髓坏死,对其进行根管治疗。由于正畸治疗前的有效沟通,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在临床上较常见,国内、外研究显示,正畸门诊病例中其发病率约为2%[2-3],常导致错牙合畸形发生、邻牙牙根吸收,还可出现神经症状,成为感染病灶,继发炎症、囊肿,若不及时治疗,影响颜面美观和口腔颌面部健康、功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该类成人患者来正畸门诊寻求治疗。治疗方法有4种:开辟间隙后外科手术开窗和正畸牵引、导萌后牙冠改型修复、拔除、自体牙移植[4],其中手术开窗-正畸牵引是较常用的方法。本文17例病人均采用开辟间隙后外科手术开窗和正畸牵引,在翻瓣去除牙冠表面牙槽骨形成埋伏牙萌出道时,对牙槽嵴顶的颊侧缘应予保留,以便形成一“隧道”,有助于牙萌出后建立良好的牙周组织附着[5]。本组病例有一颗尖牙牙髓坏死,可能是正畸力对该牙的过度扭转和牵拉引起牙髓拉伸和血运改变所致。为减少牙髓损伤,牵引力值控制在60~100 g为宜。
为及时了解矫治后阻生尖牙的牙髓神经血管活性,避免等到牙体变色、根尖破坏等并发症出现后进行牙髓治疗而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和危害,作者在主动矫治结束后1月和3月对其进行牙髓电活力测试。利用牙髓活力测定仪检查牙髓状态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在临床应用时与对照牙相比较才有诊断价值。YDH-Ⅰ型牙髓电活力测试仪判断牙髓死活的准确率达99.7%[6]。其高度准确性为本研究对牙髓活力的正确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本组病历在治疗前均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分析,比较其他影像学检查,其优势在于:(1)能准确直观地观察埋伏牙的位置、大小、形态;(2)明确埋伏牙的萌出方向,能帮助临床医生确定埋伏牙能否萌出或牵引矫治至正常位置;(3)观察埋伏牙与邻牙牙根关系,邻牙有无移位、根吸收;(4)观察牙列的整体情况[7]。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对埋伏牙的诊断、制定治疗计划、精确的手术开窗和正畸牵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埋伏牙的成功治疗提供了保障,在正畸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Bishara SE.Impacted maxillary canines:a review[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2,101(2):159-162.
[2] Grover PS,Lorton I.The incidence of unerupted permanent teed and related clinical case[J].Oral Med Oral Pathol,1985,59:420-425.
[3] 钟燕雷,曾祥龙,贾绮林,等.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483-48.
[4] 李立峰,戴娟,葛尚军,等,成人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分析与治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2):1 141-1 144.
[5] 张隆琪,周正炎,王佛汉.上颌埋伏尖牙的外科-正畸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4):305-307.
[6] 梁燕,黄力子,侯永清.全自动牙髓电活力测试仪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03,27(3):262-263.
[7] 贾虹玉,孟存芳,高颖.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牙定位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4,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