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区茶树主要害虫大量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0-02-10 00:00撰文朱德焰吕立哲张顺蒋双丰党永超
中国果菜 2010年11期
关键词:尺蠖绿叶茶树

撰文/朱德焰 吕立哲 张顺 蒋双丰 党永超

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和茶毛虫是信阳茶区茶树的三大重要害虫。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茶园管理粗放等多种因素,使这三种主要害虫时而大量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茶园产量和茶叶质量,给茶农和茶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深入茶区,走进茶园,做了大面积调查和田间观测,并结合长期从事茶园生产管理的实践,基本上掌握了三大主要害虫在信阳茶区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总结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1、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1.1 茶尺蠖 茶尺蠖成虫体长约10mm,灰白色。卵椭圆形,绿色,后变灰褐色;幼虫体长22mm左右,幼虫开始为黑褐色,后变为灰褐色,3龄幼虫后背上有倒“八”字形黑斑。茶尺蠖在信阳茶区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根际表土中越冬。每年4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盛发,为害春茶;6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盛发,为害夏茶;以后约每隔一个月发生1代,第一、二代发生相对比较整齐,第三代起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有趋光性。卵成堆地产于茶树上部枝丫间和茶树基部裂缝和枯枝落叶间。幼虫白天常躲在叶背和丛间隐蔽处,清晨前及黄昏后取食最盛,有假死性,受惊后吐丝下垂,悬挂在树枝和叶片上。幼虫老熟后落入土中化蛹。

1.2 假眼小绿叶蝉 成虫体长3-4mm,全身淡绿色至黄绿色,卵形似香蕉,雌虫将卵产于嫩梢内。假眼小绿叶蝉在信阳茶区一年发生10代左右,成虫有陆续产卵的习性,成虫在冬季较暖、背风向阳的茶树或杂草上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全年在发生数量上出现两次高峰,第一次在6月中上旬,虫口密度大,对夏茶产量影响较大,第二次在9月下旬左右,虫口数量比第一次少,对生产影响不大,但若防治不及时,会使越冬虫口数量增加,危害下年茶叶。成虫和若虫趋嫩怕光,成虫多栖息在茶蓬叶层内,高温干旱季节虫数下降,时晴时雨有利于发生。

1.3 茶毛虫 雌成虫体长约10mm,琥珀色,前翅翅尖有2个黑点。卵块椭圆形,上面覆盖黄褐色厚绒毛。幼虫开始为淡黄色,后渐变为黄褐色。成虫有趋光性。茶毛虫在信阳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卵块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越冬。发生较整齐,无世代重叠现象。第一代幼虫在5月中上旬盛发,第二代幼虫于7月中旬盛发,第三代幼虫在8月下旬至9月盛发。幼虫惧光、热,成虫有趋光性。幼虫群集性强,常数十至百余头集聚于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3龄以后,食量增加,开始分散取食,危害程度加重。幼虫老熟后爬到茶树根际土块缝隙中、枯枝落叶下,结茧化蛹。

2、影响因素浅析

根据茶园调查观察分析,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和茶毛虫近年来危害严重的主要因素有:

2.1 冬季气候偏暖是害虫危害严重的主导因素。本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前,冬季气候寒冷,日平均气温低于4℃,极端最低气温多在-8℃以下,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和茶毛虫失去正常越冬的适宜条件,大大降低了害虫越冬基数,使翌年害虫发生轻微,危害也较轻。而近几年冬季气候偏暖,为害虫提供了有利的越冬条件,有利于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和茶毛虫的越冬繁衍,使害虫危害加重。

2.2 茶园管理粗放,茶树偏高,茶蓬过于稠密,有利于害虫的危害。近几年,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造成茶区采茶工紧缺,茶叶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另外,信阳茶叶又受到外省茶叶的强有力的冲击,市场竞争激烈,相互压价销售,致使大多数茶农和茶场的经济效益下滑,降低了茶叶生产者的积极性。为压缩生产成本,茶园生产管理的投入也相应减少,致使茶园管理粗放,甚至弃管。因此,茶树偏高,茶行郁闭,杂草丛生,降低了茶园的通风透光性,加速了茶园的衰败,茶树的抗逆能力降低。另外,茶园的耕翻、修剪、除草不及时,夏、秋茶旺长,枝叶茂密,为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和茶毛虫提供了栖息场所,使害虫危害加重。

2.3 虫害防治措施不当,偏重于化学防治,忽视了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时,选择的农药品种单一,用药量偏大,施药时期不当,杀伤了害虫天敌,使茶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害虫的抗性增强,危害加重。

3、危害状况及防治对策

3.1 危害状况 茶尺蠖主要对夏、秋茶危害严重,以幼虫取食量大,以咬食嫩叶、嫩梢危害,使叶片形成不规则缺刻;幼虫达到高龄暴食期时,茶蓬上嫩茎和老叶全被吃光,茶园似火烧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叉。茶尺蠖发生严重时,站在茶园边就能清楚听见茶尺蠖幼虫咬食叶片的响声。

假眼小绿叶蝉以危害夏、秋茶为主,假眼小绿叶蝉的若虫和成虫以针状口器刺入幼嫩新梢、芽叶吸取汁液,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运。茶树受害后表现为新梢、幼叶萎缩、变脆,叶缘、叶尖失绿变褐,最后焦枯脱落,严重影响茶树新梢的生长发育,并直接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茶毛虫又名茶毒蛾、茶辣子,幼虫咬食茶树成叶、老叶及部分嫩叶,幼虫群集性强,幼虫达到高龄暴食时茶树老叶、芽叶、嫩梢、花果全部吃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叉。幼虫虫体长满毒毛,人体皮肤触及后会红肿痒痛,影响茶园农事操作。

3.2 防治对策

3.2.1 农业防治。加强茶园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茶树的抗逆性,控制虫源。夏季茶树生长旺盛,应及时修剪,并铲除杂草。可采取人工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抑制杂草生长,增强茶园通风透光性,降低茶园的温、湿度,增强树势,抑制害虫发生。及时分期分批勤采茶树的芽叶和新梢,可带走大量的虫卵和低龄若虫,有效地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秋季应耕翻茶园,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促使茶树生长健壮。适时进行修剪,疏除茶树病虫枝及过于密集的枝条。茶园耕翻可将茶树根际附近落叶和表土中虫蛹埋入土中,或结合耕翻施入毒药杀死虫蛹。冬季及时铲除园内和周边杂草并集中烧毁,可减少假眼小绿叶蝉越冬的成虫,控制虫源,压低虫口基数。

3.2.2 物理防治。利用茶毛虫、茶尺蠖幼虫的群集性和假死性,使用人工捕杀,或振落捕杀;还可利用茶毛虫、茶尺蠖成虫的趋光性,成虫期在茶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以减少下一代幼虫发生量,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3.2.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害虫的,它可克服化学防治导致的害虫抗药性,利于保护天敌,防治茶园环境污染。可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尺蠖,每667m2用10亿~50亿个多角体,该病毒对茶尺蠖幼虫的感病率很高,施毒时期掌握在1-2龄幼虫期。利用苏云金杆菌类和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来防治茶毛虫幼虫;用白僵菌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另外,还可利用植物性农药如苦参素(苦参碱)、鱼藤精(鱼藤酮)可以防治茶园多种害虫,可用2.5%鱼藤酮每667m2用药150-200ml(300-500倍),2.4%苦参碱+0.8%氯氰菊酯合剂每667m2用药40~50ml(1500-2000倍),防治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和茶毛虫。

3.2.4 化学防治。当害虫发生数量和茶树遭受危害程度达到生物防治指标时,适时进行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间隔期短,对茶叶品质无不良影响的农药种类,严格掌握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和农药用量。尽量减少茶园施农药次数,降低化学农药用量,有利于田间害虫天敌的繁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防治茶毛虫,重点要防治第一、二代幼虫,一般每年在春茶生产结束后进行第一代幼虫防治。农药可选用2.5%三氟氯氰菊酯(又名功夫)每667m2用药20~25ml,2.5%联苯菊酯(又名天王星)每667m2用药20~25ml,80%敌敌畏每667m2用药75-100ml(800-1000倍),2.5%溴氰菊酯(又名敌杀死)每667m2用药20~25ml。

防治茶尺蠖应在幼虫3龄以前,当每米长茶行虫数在10头以上即可防治。药剂可选用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每667m2用药20~25ml),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每667m2用药20~25ml), 或75%辛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一般喷药原则为挑治1-2代,重点防治3-4代,兼顾5-6代。

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应抓住常年两个虫口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当夏茶百叶虫数达到6头或每平方米虫量15头以上,秋茶百叶虫数在10头以上或每平方米虫量25头以上,便可施药防治。施药时对准发虫中心或重点地块喷药。农药可选用10%吡虫啉(每667m2用药20g),2.5%联苯菊酯(天王星,每667m2用药25~30ml),40%乐果每667m2用药50-75ml(1000-1500倍),75%辛硫磷每667m2用药50-75ml加水稀释1500-2000倍液。

化学防治要合理轮用农药,要注意同一茶园不应长时间使用同一种(类)农药,应选择杀虫机理不同的农药轮换交替使用,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喷洒药液时,要根据虫害的分布情况选择喷药方式,提高幼虫的中靶率,防治茶毛虫以侧位喷洒为宜,防治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以蓬面喷雾为宜。

猜你喜欢
尺蠖绿叶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绿叶对根的深情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绿叶和红叶
茶园害虫“双胞胎”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为尺蠖寻求庇护
还在坚持的绿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