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在霞浦沙江丰产栽培技术

2010-02-10 00:00撰文谢立华
中国果菜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中薯霞浦芽眼

撰文/谢立华

马铃薯是一种粮经兼用型作物,产量高,用途十分广泛,随着我国加工业的发展,市场对马铃薯需求量也愈来愈大。因此,发展马铃薯生产对我国稳粮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背山向海,地势平缓丘陵多,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9.3℃,日照时数1929h,降水量1100~1800mm,无霜期345d左右,对发展马铃薯生产具有独到的自然气候和区位优势。马铃薯是该镇主要冬种作物,年栽培面积约550hm2,总产达16500t。但因品种单一、老化,不能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急需引进推广种植新品种。为此,2008年我们引进新品种——中薯3号,在沙江镇小马、八堡两村进行示范种植4 hm2,取得成功,平均产量38.25t/hm2,比老品种紫花851增产5.79t/hm2,增幅为17.8%,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2009年全镇推广种植200hm2,平均产量达37.65t/hm2,产值1807.2万元,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1、品种特征特性

中薯3号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利用京丰1号为母本、B F 77 A为父本,经多年系谱筛选育成。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薯3号属早熟品种,对日照反应不敏感,在霞浦沙江出苗后生育期90d左右。株型直立,单株主茎3~5个,分枝少,株高40~50cm;茎绿色,枝叶繁茂,生长势强,匍匐茎短;叶片绿色,茸毛少,复叶大,侧小叶4对,叶缘波状;结薯集中,块茎为扁椭圆形,薯皮淡黄色光滑,薯肉黄色,薯块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块茎休眠期60d左右,耐贮藏;单株平均块茎数6.2个,单株薯重651g;出苗率高,出苗整齐,结薯性好,稳产性好,商品薯率85%,无二次生长、裂薯和空心,块茎干物质含量18%,食用品质较好。较抗花叶病毒病,不抗晚疫病。

2、丰产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2.1.1 挑好种薯,精心处理 播种前,种薯要严格挑选,应选择大小适中、无病虫冻害、薯皮光滑、形状整齐、芽眼明显、色泽新鲜的种薯。对病薯、烂薯、表皮龟裂以及芽眼不好的薯块要严格剔除;对个体偏大的种薯要切成小块,每小块重量25~35g为宜,切块时应自脐部按芽眼排列顺序(注意不伤芽眼)向顶部斜切或纵切,确保每块种薯上都有芽眼。切薯块的刀要常用75%酒精消毒,防止病菌交叉感染;对个体较小的种薯应在没有芽眼的地方切一刀,有利于发芽整齐。切好的种薯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0~30min,然后捞出堆放一起用薄膜覆盖闷种6~8h,可有效防止种薯携带环腐、青枯、晚疫等病菌。种薯切块消毒后摊凉1~2d,并将芽长1cm的薯块挑选出来先种,未发芽的薯块用1~2单位赤霉素(即1000kg水加1~2g赤霉素)浸种10min,捞起埋入湿润沙床中,一层湿润沙一层种薯,然后覆盖薄膜进行催芽。这样,有利于种薯打破休眠,缩短大田发芽时间,促进早生根、早发芽,快出苗、出齐苗,避免烂种。

2.1.2 选好园地,高垄作畦 适宜的土壤条件,不仅能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而且能促进薯块外形美观,提高品质。因此,在播种前,要选择土质疏松、肥力中上、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霞浦沙江雨水较多,生产上宜作高畦,以排水防涝,增加土壤通透性。特别是晚稻田,水稻收割后,要深翻晒白耙碎,以创造疏松细软的土壤环境,有利马铃薯适层结薯,减少“青头薯”,并按畦宽90~95cm,沟宽25~30cm,沟深30cm的规格起垄作高畦,同时要开好田间“三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确保旱涝保收。

2.1.3 根据种性,重施基肥 马铃薯基肥施用应根据品种需肥特性,结合土壤肥力、气候等状况来确定基肥的用量和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中薯3号产量高,需肥量也大,栽培上应重施基肥,在霞浦沙江一般每hm2用48%硫酸钾复合肥900kg、腐熟农家肥15t。播种前,用锄头在畦中间挖沟,并把肥料均匀撒入后覆土10cm,然后在肥沟两旁开穴播种。为防止烂种,在播种时应避免肥料与种薯接触。

2.2 大田管理

2.2.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有利于马铃薯前期植株生长发育和后期块茎膨大。如过早播种,出苗后正值霜冻期,易受霜冻危害;若播种过迟,易造成后期高温早衰,病虫害加重,生育期缩短,影响产量。在霞浦沙江,播种期一般选在12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较适宜。合理密植是夺取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措施,根据中薯3号出苗早、苗势旺、长势强、不抗晚疫病的特性,结合当地春季(结薯盛期)雨水多的特点,一般采用高畦双行栽培方式。即行距45cm,株距25cm;每667 m2种植4000~4500穴,穴深8cm,每穴1块种薯,播种后适当盖些稻草并覆土5cm厚。667 m2用种量100~150kg为宜。

2.2.2 看苗追肥,科学管水 马铃薯追肥除观察田间植株长势外,据湖北宜昌研究,植株在现蕾时的株高应为谢花时的2/3,若超过或不及,就以肥、水促控。当地的追肥方法是:出苗后,及早施一次速效提苗肥,以氮、磷肥为主,667m2用碳铵20kg+过钙20kg兑水2000kg浇施,以促幼苗迅速生长。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667m2用48%硫酸钾三元复合肥30kg+硫酸钾15kg兑水2000kg浇施,此次施肥要小心,肥水应施在植株周围,不能沾到叶片以防烧苗。在马铃薯块茎膨胀期,结合喷药,用马铃薯膨大素进行叶面追肥,可促进块茎膨大,增加产量。开花以后,一般不再追肥,若后期出现脱肥早衰,可用磷酸二氢钾结合喷药进行叶面追肥,对增产效果也较好。水管要掌握几个关键时期:播种至出苗期,土壤应保持持水量70%~80%为宜,若遇干旱,应灌足水一次;薯块生长高峰期(即出苗后35 天至落黄前),要确保土壤水分充足,如遇连续晴旱天气,每隔10天要灌一次跑马水;植株落黄后,如遇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水。

2.2.3 结合中耕,除草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有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早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cm,并结合除草。第二次中耕与第一次间隔10~15d,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较第二次更浅些。后两次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培土总厚度不超过10cm,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在杂草多的田块,可在播种后3~5d内,667m2用90%乙草胺(禾耐斯) 60g兑水60 kg均匀喷洒畦面,可有效抑制杂草发生危害。

2.2.4 勤查病虫,对症防治 霞浦沙江是冬季马铃薯主栽区,发生病虫危害较多。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蚜虫等;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等。因此,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要经常深入田间仔细调查病虫发生情况,做到适时对症下药。

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主要以蛀食块茎或咬食幼苗为主,造成缺株断垄,影响产量。特别是前作为蔬菜等旱地,为害更重;若前作是晚稻,则为害会轻些。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在播种前结合施肥,667m2用10%二嗪磷颗粒剂1.0~1.5kg拌细土20kg均匀撒入沟内进行毒杀;防治蚜虫一般应优先选用适合当地的新型农药品种为好,即在苗期,要加强喷药防治,减少蚜虫的传毒机率。开花期前喷药防治l~2次,可用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或用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杀蚜效果可达90%以上。

防治晚疫病要掌握三个时期:即齐苗期、结薯期和生长后期,若遇阴雨天气最易发生危害。转晴后,即要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安泰生)500倍液加70%吡虫啉水散粒剂(艾美乐)3000倍液,或用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600倍液,或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霜霉疫净)700倍液加20%噻菌铜悬浮剂(龙克菌)500倍液喷雾防治,以后每隔7~10d喷雾一次。封行后,若发现青枯病病株要整株拔除集中焚烧或深埋,并在病穴及周围撒施石灰粉消毒,或用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对防止青枯等病害,效果较好。

2.2.5 适期收获,细心采挖 当植株地上部停止生长、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比重增大,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在霞浦沙江4月上中旬即开始收获。收获前要先割掉地上茎叶并清除田间残留的枝叶,以免病菌传播。收获时要选择晴天,小心挖掘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并避免薯块在烈日下曝晒,以免引起薯块表皮变绿形成龙葵碱,而降低食用品质。中薯3号薯块皮薄,不耐运输,挖掘出土后要适当晾晒,以利装运。在霞浦沙江种植马铃薯自留种退化严重(一般减产达30%以上),因此一般不提倡留种,每年所用种薯均到北方调运。

猜你喜欢
中薯霞浦芽眼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霞浦滩涂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基于LBP 与SVM 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匆匆那年,我去过的霞浦
杨龙·摄影作品
厚德载物 博学多才 自强不息 臻于至善——霞浦八中精神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