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于思
(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检验科,万州404000)
目前,牙周病常通过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ocket probing depth)、牙周附着水平(clincalattachment level)、牙周袋出血(bleeding of pockets)和X-射线检测骨吸收状况等手段来诊断。本文尝试检测唾液中一些实验室方便检测的酶类,探讨其与牙周病的病理关系,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牙周病患者52例,男∶女为23∶29,年龄21~62岁,平均43岁。本组受试对象中不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绝经后妇女和经各类药物治疗的个体。所有受试者除患有牙周病外,其他各组织器官健康状态良好,未发现任何不适,也没有全身性疾病和既往病史。受试者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3名牙科医师进行双盲问诊,将至少有2位结果一致的受试者按病情分为3组,其分组所依照的诊断标准是:牙周袋探测有出血,牙周袋探测深度小于或等于4 mm者,确诊为牙龈炎(G组,n=18);牙周袋探测深度为4~6 mm者,诊断为中度牙周炎(M组,n=23);牙周袋探测深度大于或等于6mm者,诊断为重度牙周炎(S组,n=11)。另外,随机选择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H 组),男∶女为12∶8,年龄27~56岁,平均40岁。
1.2 唾液样品 晚上就寝前小心而仔细地刷牙(切勿人为引起出血),第2天晨起后于早餐前用温水清洁口腔,5 m in后将唾液收集入洁净玻璃试管,立即送检。样本以1 000 r/min离心10m in,取上清液上机检测。
1.3 测定方法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ntergra400 plus(Rch,德国)上测定样本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所有试剂均购自重庆亚中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各组牙周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酶活性,q检验检测各组间的差异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选择最佳判断点、敏感度(Se)和特异性(Sp),并计算其阳性预告值(PPV)和阴性预告值(NPV)。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2.1 各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唾液酶水平 见表1。方差分析显示所观察5种酶均存在组间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通过q检验对各个受试组的唾液酶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
2.2 各种酶对诊断牙周病的ROC曲线 见图1。其诊断有效性从表3可见,当以最大Youden指数(YImax)选择判断点时,ALT、AST、GGT、ALP和 LDH 的最佳判断点依次是 26、30、32、132、228 u/L。曲线下的面积(AUC)和 YImax指示 LDH对诊断牙周病的有效性最高,其次是AST、GGT、ALT和ALP。但AST、ALP。和LDH具有相同的特异度(Sp),均为95%。而敏感度(Se)最高的是GGT(84.6%),但其特异性最低,仅为55%
表1 各组受试者唾液酶水平(±s)
表1 各组受试者唾液酶水平(±s)
项目 H组(n=20) G组(n=18) M组(n=23) S组(n=11) T组(n=72) F,P A LT 19.0±9 29.0±13 30.0±14 39.0±17 28.0±14 5.681,0.002 AST 18.0±9 27.0±14 33.0±15 40.0±19 28.0±16 7.741,0.000 GGT 36.0±20 54.0±30 80.0±63 113.0±78 66.0±56 6.481,0.001 A LP 91.0±31 136.0±59 120.0±35 162.0±70 123.0±52 5.529,0.001 LDH 183.0±25 282.0±93 256.0±99 454.0±216 272.0±139 14.297,0.000
表2 不同组间受试者唾液酶水平的比较(q,P)
表3 唾液酶水平对牙周病诊断的有效性
图1 受试者ROC
血清酶学检查常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牙周病的诊断却几乎没有实验室结果作为辅助手段,主要依靠临床体征,如探诊深度、牙龈指数、探诊出血以及通过影像学检查牙槽骨丧失情况来诊断。这些手段有益于对既往病史的确定,也有利于检查牙周健康情况,但对牙周病患者牙周受损风险只能提供极有限的信息。从循证医学角度讲,这给牙周病的诊断带来了很大难度。唾液作为机体重要的生物样本之一,正日益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或)发病机制的探讨,如白血病、干燥综合征、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糖尿病患者都有唾液检测的相关报道[1]。有关唾液样本成分的检测,报道最多的是对其所含酶类水平变化的研究[1-2]。
当牙周组织发生病变时,作为应答机体从细胞间质、上皮细胞或细菌细胞中释放出许多酶族,如组织降解酶、弹性蛋白酶、胶原酶、明胶酶和蛋白酶等。与此同时,伴随牙周组织细胞损伤,胞内酶越来越多的释放入龈沟液、唾液和周围体液。其中,具有组织特异性的酶有:ALT、AST、LDH、GGT和ALP[2]。有研究报道唾液中的这些酶水平改变均有助于牙周病诊断,其机制是牙周组织受损时,受累细胞水肿导致细胞膜结构改变,使其通透性增加,胞内酶随病变过程不断地释放到龈沟液和唾液[3]。本组病例中,所观察的5种酶(ALT、AST、LDH、ALP和GG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可对其进一步佐证。
有学者研究报道,A LT、AST、LDH和GGT是参与细胞代谢过程的胞内酶,它们大多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因此,龈沟液和唾液中这些酶水平增高,指示胞内有损伤存在,即牙周组织因炎症反应而改变了胞内的代谢过程[2]。ALP是主要存在于组织和器官的胞内酶,尤以骨组织含量为高。唾液中ALP酶活动增加,可能是牙槽骨破坏严重,表示牙周疾病已发展至中、重度状态。因此,联合检测牙周病患者唾液ALT、AST、LDH、GGT和 ALP的活性,有助于判断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3]。本组病例之 ROC曲线分析表明,唾液中 LDH、ALP和AST水平对诊断牙周病均有很高的特异性(均为95.0%)和阳性预告值(均>95.0%),但灵敏度却相对较低,均不及GGT和A LT。从AUC和YImax的统计结果来看,所检测的5种酶中LDH水平对牙周病的诊断效率最高,其余4种酶则相接近。提示唾液酶对评估牙周病并非独立预报因子,联合检测方具临床实用价值。
唾液酶水平与血液水平相差很大。本组病例中,通过ROC情况分析,以 Y Imax为选择依据,得出 ALT、AST、GGT、ALP和 LDH 的最佳判断点依次是 26、30、32、132、228 u/L。因此,在应用于临床之前,各实验室应当建立其本地区人群的参考值,切勿盲目借用。
本研究显示唾液中某些酶的改变反映了牙周病患者牙周组织的病理变化。其活性的高低可反映牙周组织损伤程度和病理过程。既能指示牙周炎症、软组织损伤和骨丢失状态,还能够指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另外,本研究显示牙龈指数与唾液中ALT、AST、LDH、GGT和ALP的改变呈正相关。
[1]Kaufman E,Lam ster IB.Analysis of saliva for periodontal diagnosis-a review[J].JClin Periodontol,2000,27(7):453.
[2]Todorovic T,Dozic I,Vicente-Barrero M,et al.Salivary enzym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J].Med O ral Patol O ral Cir Bucal,2006,11(2):E115.
[3]Yoshie H,TaiH,Kobayashi T,etal.Salivary enzyme levels after scaling and interleukin-1 genotypes in Japanese patients w 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J].J Periodonto l,2007,78(3):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