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哲,阎豫萍,张宏伟
月经期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偏头痛。是指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偏头痛为主的病症。中医称为“经行头痛”。相当数量的病人久治不愈者,往往求治于中医。2007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加味八珍益母汤治疗月经期头痛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女性患者,共36例,年龄16岁~42岁,平均28.6岁,病程 6个月至 18年,平均 3.8年。月经期前7 d偏头痛剧烈者8例,月经期前2 d偏头痛剧烈者15例,月经期偏头痛剧烈者8例,月经期后偏头痛剧烈者5例。所有偏头痛病例均以气血两虚为主要证候。月经期前偏头痛剧烈伴有气滞血瘀者19例,月经期偏头痛剧烈伴有阴虚阳亢者9例,月经期后偏头痛剧烈伴有血虚有热者8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病学》[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有关偏头痛诊断标准拟订。①以头痛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辨证要点。偏头痛剧烈均发生在月经前一周左右,发作频率每月至少1次,每次持续数小时不等。②每遇劳累、紧张、情绪波动时可发生偏头痛,但不剧烈。③每次偏头痛发作时有压迫紧束感,且伴有头晕,心悸,自汗,面色晄白,舌苔薄白,舌边尖有瘀点,脉沉细而弱,为气血虚弱伴有血瘀之征。④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病史、症状、体征,排除脑血管疾病。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以八珍益母汤为基础方,以益母草为主药,在补益气血的同时,偏重于养血活血,再根据临床具体证候进行辨证施治,加减用药,进行辨证施治。组方: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2 g,炙甘草9 g,当归15 g,川芎15 g,白芍9 g,熟地20 g,益母草30 g。基础处方:益母草30 g,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2 g,炙甘草9 g,当归15 g,川芎15 g,白芍9 g,熟地20 g。伴有气滞血瘀偏甚头痛者,以活血通络,理气止痛为治则。去白芍,加柴胡12 g、香附 15 g、枳壳 15 g、桃仁 10 g、红花10 g、赤芍15 g。伴有阴虚阳亢偏头痛者,以滋阴潜阳,疏风止痛为治则。去川芎,加山茱萸 20 g、山药15 g、泽泻12 g、丹皮15 g、枸杞子15 g、菊花10 g。伴有痰湿中阻者,以燥湿化痰,通络止痛为治则,加用丹参 20 g、半夏 10 g、天麻12 g、蔓荆子 9 g、葛根15 g。血虚有热者,养血凉血为治则,去熟地,加黄芪20 g、丹皮15 g、生地 15 g。每月在月经前一周开始服用,每天 1剂,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各1次口服。治疗10 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制定。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轻微疼痛,但时间很短;有效: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1.5 治疗结果 治愈 9例,显效15例,有效 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
女性,28岁,2007年6月12日初诊,患右侧偏头痛10年,经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偏头痛。自诉十年来于每次月经来潮时偏头痛发作剧烈,平时每遇劳累,忧思之事或遇风寒天气,偏头痛也可发作。头痛发作时以太阳穴为主,可波及眉棱骨及整个头部,呈跳痛、胀痛、前额出冷汗、怕风,伴有头晕,肢体乏力。必须服用去痛片止疼,且日剂量逐渐加大,已经影响到胃肠功能。后来我院就诊。诊见:面色无华晄白,舌尖有瘀点,色紫暗,脉沉细而弱,血压85/60 mmHg。观察其临床症状,符合偏头痛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的辨证要点。治疗以调理气血为大法,采用八珍益母汤加减,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活络止痛。处方以基础外方加:荆芥10 g,防风10 g,白芷 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连服10 d,偏头痛大减。于下个月月经前一周再连服10剂,连续治疗3个月,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偏头痛是一种血管神经性头痛,血管功能紊乱是偏头痛发作的最直接原因。NO、5-HT等血管活性物质与偏头痛的发作关系密切。雌激素可以通过影响NO、5-HT等的产生与代谢对外周血管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偏头痛的发生[4]。60%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头痛发生在围月经期。一项研究总结了55例偏头痛女性的头痛日记,头痛发作在月经期前2 d明显增加。对155例女性693个月经周期的调查数据显示,月经期前2 d偏头痛发作是其他时间的 1.7倍[5]。在20例女性月经周期的1 d~2 d每日给予乙炔雌酚20 μ g 22 d~28 d,每日给予结合雌激素0.9 mg,76%的人头痛次数减少[6]。
中医学认为,月经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是气血阴精不足,经行之后,气血阴精更亏,清窍失养所致。经前血下注冲任血海,全身阴血相对不足;经期血海由满而溢,由盛而虚,气血变化急骤;经后经血外泄,阴血更加不足。“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与气在生理上是息息相关,血能生气、养气、载气;气能生血、行血、摄血。病理上,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同理,血足则气旺,血虚则气衰。女子在月经期,先有失血,气随血脱。《济生方◦头痛论》:“夫头者上配于天,诸阳脉之所聚。凡头痛者,气血俱虚,风寒暑湿之邪,伤于阳经,伏留不去者,名曰厥头痛”。月经性偏头痛,临床上常表现为气血俱虚且伴有血瘀之证。八珍益母汤源于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由八珍汤加益母草组成,以益母草为主药,在补气血的同时偏重于养血活血。八珍汤是由四物汤和四君子汤组成。方中人参与熟地配伍,益气养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协人参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补益阴血。川芎活血行气,使之补气而不滞;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本方可以补气之中又有行气,补血之中又有活血,从而使补气而不滞气,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并且补气之中兼有养血和血药物,养血之中兼有益气行气之药物。所以,八珍益母汤临床上广泛用于气虚、血虚又兼有血瘀之病证。观察八珍益母胶囊对雌性未成熟大白鼠性器官和性激素的影响,认为八珍益母胶囊能显著提高血清雌二醇(E2)水平,降低血清孕激素(P),且随着剂量的加大,其作用越明显。八珍益母组方可能促进子宫和卵巢的发育,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同时也能促进雌性激素的分泌[7]。很多中药具有雌激素样反应,合理应用这些中药,可以避免了激素的副作用,而且具有很多雌激素不可替代的优点。对月经性偏头痛患者,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治,运用八珍益母汤灵活加减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王维治.神经病学 [M].第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8.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4-155.
[3]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3-24.
[4]姚刚,姚建化,于挺敏.雌激素对偏头痛的影响及机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1):124-125.
[5]MacGreg or EA,Hackshaw A.Prevalence of migraine on each day of the natural menstrual cycle[J].Neurology,2004,63(2):351-353.
[6]Calhoun AH.A novel specific prophylaxis for menstrualassociated mig raine[J].South Med J,2004,97(9):819-822.
[7]应玲珍,刘敏,姜友平.八珍益母胶囊对雌性幼鼠性器官和性激素的影响研究[J].湖南中医,1998,(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