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药汤剂疗效的因素探究

2010-02-09 23:19:56肖保国段海洋
中医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生品汤剂调剂

肖保国,宋 灏,段海洋

(1.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药械科,河南 驻马店463000;2.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汤剂是中药治病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具有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的特点,可根据病情的变化随症加减,适用于各种病证。如李东垣所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中药汤剂在治病方面有着重大作用,但目前在中医诊疗中常会出现病准、方对、药不灵的现象,此严重损害了中医药的声誉。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不外乎原药材质量、中药炮制质量、中药调剂质量。现就这几方面对中药汤剂疗效的影响与同道探讨。

1 原药材质量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1.1 中药伪品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目前中药品种以假充真情况依然存在,如用白首乌、翼蓼冒充何首乌,用银环蛇冒充金钱白花蛇,用鸭内金冒充鸡内金,用马英子防风、竹节防风冒充防风,用毛地黄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冒充丹参等,严重影响了中药汤剂的疗效。中医学遣方用药非常讲究君、臣、佐、使配伍。如果把假药用之临床,虽处方上有其名但实际用药却无其实,中药的配伍便无从谈起,自然会严重影响中药汤剂的疗效。

1.2 掺杂使假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在工作中时常发现中药掺杂使假现象,如在八角茴香中混入莽草、黄芪中混入狼毒、贝母中掺丽江山慈菇、当归中混入独活等。中医学用药讲究药物用量,如果这些伪品不被捡出,便会降低处方药物实际用量,疗效必定大打折扣。另外,有些中药伪品还具有毒性,轻者造成患者服药无效,重者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2 中药炮制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2.1 净制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净制是保证中药汤剂剂量准确的重要措施。乌梅的核占药材自身质量的63%,山茱萸的核占药材自身质量的87%,远志的木心占药材自身质量的47%等。如果药物的非药用部位不被净制去掉(该去核的不去核,该抽心的不抽心),而直接配到处方中,就达不到处方中药材的净药分量,从而直接降低了汤剂的疗效。

2.2 加工切制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中药材切制的目的是利于炮制,利于调剂和制剂,利于贮存,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煎药质量。根据药材的性质、质地不同,可将药材切成极薄片、薄片、厚片、斜片、直片、丝、段、块等片型。但若不按规范操作,把该切极薄片的切成薄片或厚片,该切丝的切成块,就会大大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煎出率,降低汤剂疗效。比如苏木、降香按规定应切成极薄片,但很多都被劈成了段;川芎、天麻、槟榔按规定应切成薄片,但常被切成厚片,有的甚至把天麻砸成了块。

2.3 碾、捣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有些矿物、动物、种子类药材由于质地特殊或形体较小,不便于切片,应捣碎或碾碎。如芥子、牛蒡子、紫苏子等种皮较厚、质地坚韧,入煎剂前要捣碎。又如龙骨、瓦楞子、鳖甲等动矿类药材质地坚硬、体积较大,入煎剂前也需要碾碎。此类药物如果不经碾捣而直接入煎剂,会大大减少有效成分煎出率,降低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2.4 加热炮制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2.4.1 炒制对汤剂有效成分煎出率的影响

药物经过炒制后质地变酥松,尤其种子类药物经过炒制后种皮爆裂易于有效成分煎出,因此有“逢子必炒”之说。有研究[1]表明,王不留行水煎液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多少与爆花程度有关,爆花率越高,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越高;完全爆花者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较生品增加1.1倍,较刚爆花者增加0.6倍。又如葶苈子炒后芥子苷含量是生品的1.77倍,炒品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是生品的2.73倍,可增强止咳效果。倘若王不留行不炒爆花、葶苈子不炒黄而均用生品,其有效成分煎出率会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临床疗效。

2.4.2 炒制对汤剂药效调整的影响

有些药物可以通过炮制调整药性,使其发挥长处,达到用药目的,提高临床疗效。如三子养亲汤中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都需要炒爆,一方面可以增加有效成分煎出率;另一方面可以调整药性,发挥各自长处,提高临床疗效。三子养亲汤的适应症是气实而喘、痰盛懒食,功效是降气平喘、化痰消食。中医学认为,治痰以顺气治标,健脾燥湿治本;但气实而喘者,以顺气降逆治本,治痰为标。紫苏子炒后辛散之性减弱,而温肺降气作用增强,其降气化痰、温肺平喘之功明显;白芥子炒后过于辛散耗气的作用有所缓和,温肺化痰的作用增强;莱菔子炒后作用由升转降,功效由涌吐风痰而变为降气化痰、消食除胀。方药均与病症相符,可使全方降气平喘、化痰消食作用增强。如果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不经过炮制直接调剂用于三子养亲汤,方药则与病症不符。这是因为紫苏子生品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效,多用于肠燥便秘;白芥子生品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但以通络止痛作用为主,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等症;莱菔子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3 中药调剂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中药调剂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而又严谨的工作。其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疗效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3.1 调剂称量和分计量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中医之秘在方,中药之秘在量。方剂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君臣佐使药物的配伍和剂量上。因此,在调剂中药处方时,称量一定要准确。如果称量不准确或分计量不准确,就改变了医师处方的药物剂量,中药配伍的君臣佐使便无从谈起,医师的用药目的也随之改变,造成汤剂的疗效与用药目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汤剂的疗效。如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都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物组成,但二者主治证型和病机不相同,方药组成的配伍关系及药量也随之而异。小承气汤主治阳明腹实轻症,病机是热实互结在胃肠,治当轻下热结,因此用大黄四两为君、枳实三枚为臣、厚朴二两为佐。厚朴三物汤主治大便秘结、腹满而痛,病机侧重于气闭不通,治当下气通便,因此用厚朴八两为君、枳实五枚为臣、大黄四两为佐。两方相比,厚朴用量为1∶4,枳实用量为3∶5,大黄用量相同。由此可知,药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使配伍关系发生改变从而使方药功能、主治发生变化。因此,调剂处方时称剂量和分计量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保证汤剂疗效可靠。

3.2 落实中药脚注对汤剂疗效的影响

中药脚注是指中药处方药名右上方或左上方的说明性术语,用来说明药物的特殊煎服方法或加工炮制的要求。脚注落实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汤剂的疗效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在调剂处方时,若将处方书写的制何首乌调剂为生何首乌,便会影响汤剂的疗效。因为生何首乌苦泻性平兼发散,具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的功能,用于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久疟不止、高脂血症等,而何首乌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脂血症。由此可以看出,生何首乌偏于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制何首乌偏于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有较大的区别。此外,生地黄和熟地黄,女贞子和酒女贞子,五味子和醋五味子、酒五味子,生川乌与制川乌等都是生熟作用各异,调剂时不能互代。

又如中药脚注要求将药物进行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煎煮的,若不按要求调剂,发药时又不向患者交待清楚,也会影响汤剂疗效。如附子、川乌、草乌等毒性药物都要先煎以降低药物毒性,如果处方医师不写脚注,调剂人员也不另包交待先煎,而使此类药与群药同煎,便易引起服药中毒,影响患者用药安全。薄荷、砂仁、沉香、白豆蔻等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以及大黄、番泻叶、钩藤等含有不稳定化学成分的药物,久煎后其有效成分易挥发或被破坏,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 min后放入。调剂人员若不另包,也不交待患者煎煮时后下而使这些药与群药同煎,也会降低汤剂的疗效。

4 小 结

作为一名中药工作者一定要严把中药材质量关、中药炮制质量关和中药调剂质量关,以保证中药汤剂疗效可靠,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1]龚千峰.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14.

猜你喜欢
生品汤剂调剂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基层中医药(2022年5期)2022-10-24 01:27:40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蛤蚧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比较
中国药房(2020年13期)2020-07-17 02:47:00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9-03 01:08:50
朱砂生品和炮制品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丹参生品及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