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芳郑 蔚张春慧
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教研室 郑州 450052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 郑州 450014
课题作业法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
李秋芳1)郑 蔚2)张春慧1)
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教研室 郑州 450052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 郑州 450014
课题作业法;护理教学;应用
国家教育部将本科护生的培养目标规定为“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从中可见国家对本科护士科研能力的重视。但目前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即基础培训、护理研究的课程教学、科研实践三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导致本科护生知识结构松散,科研能力难以得到系统性培养。课题作业法(project work method)又称为项目作业法。其定义为吸引学生的兴趣,要求进行原始的调查或实验;更注重发展态度和学习技能而非具体知识的传授;可由个人或小组完成;通过相互努力克服困难;将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及咨询者而非信息传递者;最终的结果是对所产生的或发现的问题形成报告或演示或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1]。笔者在护理科研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采用了课题作业法,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我院的本科护生83例,其中男8例,女75例,平均年龄20~24(21.65±0.87)岁。随机分为10组,每组8~9人,自己商议选题,查阅资料,制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部分选题包括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后的对照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改革考核模式:对这门课程的考核,以完成作业加笔试代替以往单纯笔试,主要由小组作业(40%)、平时成绩(10%)、笔试(50%)3部分组成。小组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1篇与小组课题有关的3000字综述。同时设计了相应的综述评分标准。
通过问卷调查,100%的学生赞成这种形式的护理研究教学形式。几乎所有学生认为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较实用,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科研能力,掌握了科研方法,对以后的论文写作大有帮助。但考虑到可行性,同学选择的多为调查性研究。
张立红等[2]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护理本科生科研意识不强,而对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护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49.7%的学生在本学期从未去过和极少、偶然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期刊或者上网查阅资料[3]。这就要求改革传统的《护理科研》教学模式,培养护生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同时学习文献检索,增加文献阅读量。
由于《护理科研》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单纯理论知识讲授往往难以达到最佳效果。课题作业法从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综合培养作为出发点,使教师由主导性角色转变为顾问性角色,护生为完成作业必须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捕捉课题、广泛检索文献,护生在查找检索文献过程中,其外语水平、运用检索工具的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得到了相应训练,这无疑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选题为“女大学生乳房保健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为完成这个课题作业,几个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广泛查阅资料,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女大学生对乳房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自己制作课件,对女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讲解乳腺保健知识和乳房的自检方法等,健康教育后重新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对收集到的资料,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本作业的完成中,学生掌握了选题、文献检索、健康教育、资料收集与统计学处理、计算机操作等技能,与护理科研的课堂教学内容密切配合,起到了生动形象的示范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护生表示通过实践训练,他们在科研意识、收集资料、论文撰写方面有明显提高,表明课题作业法在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学习方面有明显优势,使护生更注重从更深、更广的范围去寻找理论依据以佐证自己的观点,更注重探索性、主动性获得新知识。课题作业法为护生提供了展示和检验自己能力的最佳机会,论文、综述等形式的课题报告使护生具有成就感和自信感,大大激发了护生的求知欲和科研意识。
课题作业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综合素质。科研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的知识面广且深,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所能完成的。学生在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同时培养了组织、协调等综合素质。
课题作业法使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生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在科研技术迅速发展、文献信息量急剧增长的信息时代,只有借助于文献信息检索的手段,充分利用好图书馆资源,才能迅速捕捉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总之,课题作业法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它可以早期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在刚刚接触护理科研时就通过学以致用,并产生极大的兴趣,避免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渐进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的培养,努力实现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护理本科生具备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的教育目标。
[1] 刘义兰,王桂兰,赵光红.现代护理教育[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23-126.
[2] 张立红,李素平,朱月珍.对8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科研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8):468-469.
[3] 沈洁,姜安丽.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0):19-21.
(收稿2010-06-10)
R47
B
1673-5110(2010)16-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