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果树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

2010-02-09 20:29内蒙古农牧业厅经济作物工作站
中国果业信息 2010年1期
关键词:果品果树生产

内蒙古农牧业厅经济作物工作站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果树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化布局正在形成;果品加工、流通企业稳步发展,产业化经营已见雏形;果品品牌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果树科技水平逐步提高,标准化生产发展态势良好。2007年,全区果树种植面积8万hm2(其中,结果面积5万hm2),产量42 万 t。

生产现状

“十五”期间,围绕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发展体现地区优势的果树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7年,全区果树种植面积8万 hm2(其中,结果面积5万 hm2),产量 42 万 t,分别比 2001年增加了 1.85 万 hm2、22.5 万 t。其中,苹果4.74万hm2,梨1.32万 hm2,葡萄 0.83 万 hm2,鲜食杏0.46 hm2,山楂、李、枣、桃等果树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在果树品种结构方面,苹果由大、中、小果型组成,其中,大苹果以国光、金冠、元帅、红星、宁丰和蒙富等为主,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无定河流域,赤峰、通辽南部和乌海、巴彦淖尔市磴口等地;中苹果以金红为主,全区除呼和浩特市外均有栽培;小苹果以黄太平为主,产地集中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北部和乌兰察布市等地。梨是内蒙古自治区优势树种,生产分布表现为东部面积少、西部品种单一。巴彦淖尔市苹果梨是内蒙古的拳头产品,此外还陆续发展了锦丰梨、早酥梨、新高梨和丰水梨等。葡萄在内蒙古自治区果树面积上排在第3位,主要分布在乌海市、包头市郊区、呼和浩特市托县、通辽市和赤峰市等地。近年果树品种结构调整中,蒙古自治区不断扩大了金红苹果、沈农二号苹果和秋红李等地方特色水果的种植面积,使果树树种、品种单一的局面有所改善,开始向多样化、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内蒙古水果产地贮藏发展缓慢。虽然前几年开展了金红苹果自然通风库气调贮藏和苹果梨产地自然通风库贮藏研究,并取得成功,但大部分金红苹果仍采取采后直接销售,贮藏量很小。苹果梨产地贮藏量也仅有7 000 t。贮藏设施不足和果农贮藏技术落后,制约着内蒙古水果产业的发展。

在加工业方面,内蒙古自治区水果加工产品主要有果丹皮、果脯、果酱、果酒和果汁等。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加工原料的短缺,部分企业关闭和转产,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加工产品充满活力。如利用大兴安岭野生越桔生产的果酒和蓝莓果汁,通辽市山葡萄汁和山葡萄酒,赤峰市杏仁乳,以及呼和浩特市沙棘加工品等都被市场看好。开发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野生资源,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具有很大潜力。

内蒙古自治区果树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从总体上看,有以下明显特点:

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化布局正在形成 各地在生产实践中,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技术力量,逐步培育和建设了优势果树种植区域,形成了沿黄河葡萄、河套平原苹果梨、大青山沿山及丘陵山区金红苹果、黄土丘陵山区海红果和东部杂果等生产基地。全区果树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和一村一品的发展势头强劲。如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毕克齐镇在果树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无公害果品生产,2007年全镇果树面积达1 200 hm2,其中,李 800 hm2,中小苹果 400 hm2;挂果面积8 00 hm2;年产量2.25万t,销售量2.2万t,销售收入3 200万元,产品除供应呼和浩特市和包头等周边地区,还远销到全国8个省(市、区);全镇农民人均果业收入1 5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0.8%以上,占种植业收入的62%。2003年,该镇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林果协会;2004年申请认定了以毕克齐镇为中心,辐射沿山6个乡(镇)的无公害水果基地2 000 hm2,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注册了“阴山红”果品商标;2006年,筹资建立了占地1 000m2的果品交易中心,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林果协会每年组织销售果品2.2万t,成为当地及周边果品销售的主要渠道。2005—2007年,该协会还成功组织举办了三届毕克齐镇“李子节”,扩大了影响,唱响了水果品牌。

果品加工、流通企业稳步发展,产业化经营已见雏形 据统计,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果品加工企业22家,以加工野生红豆、山葡萄、沙棘和葡萄等果品为主,年产量4.83万t,年产值7.24亿元。赤峰市弘珅蒙野山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山葡萄产业的龙头企业,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金506万元,总资产4 148万元(固定资产2 376万元),有一条葡萄酒加工生产线,生产高、中、低档干型、甜型、加气型等三大系列22个葡萄酒品种,年加工能力达5 000 t,产品自上市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辽宁等地,2007年销售收入1 050万元,带动农户1 230户,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 000万元。目前,内蒙古果树生产的发展已开始步入产、加、销紧密结合的产业化发展轨道。

水果品牌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通过果树生产基地建设和市场流通,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了一批销路好、诚信度高的水果品牌。如乌海市的无核白葡萄,呼和浩特市的“阴山红”李,巴彦淖尔市的优质苹果梨等特色果品,均在区内外亨有盛誉。加工产品品牌有“万山利口”、“海威”牌果酒,“宇航人”、“天骄”牌沙棘制品,“赤波”牌杏仁乳,“草原红”、“维信”牌葡萄酒,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有的已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包头市九原区莎木佳镇葡萄生产已形成规模产业,葡萄面积达1 333.33 hm2,组建了莎木佳镇葡萄协会,以“协会+农户”的方式在产、供、销环节上发挥重要作用,先后引进早、中、晚熟优良葡萄品种20多个,其中,美国红提、奥古斯特、维多利亚等质优、畅销品种售价比普通品种高0.50~2元/kg。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内蒙古自治区推广了反季节设施水果栽培技术,有效地延长了葡萄上市期,效益显著提高。莎木佳镇葡萄协会注册了“佳园”牌葡萄商标,产品质量由协会统一把关,分级包装,很快赢得了信誉,创立了品牌,占领了市场,有效地引导农民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果树科技水平逐步提高,标准化生产发展态势良好 各地在发展果树生产中,高度重视科技水平的提高,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讲座、科技下乡、现场观摩等活动,将优良品种、适用增产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极大地提高了果树生产的科技含量。一是整合、组装、推广了一批增产增效显著的新技术,推进果树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二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了一批果树新品种,有的已开始相对稳定的规模种植;三是加快了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在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程的带动下,建立自治区级科技示范园14个,盟(市)级和旗(县)级科技园277个。

发展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加快果树生产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坚持产业富农、科技兴农,以“一村一品”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主导果品和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果树生产向纵深发展,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果品在区内外的竞争力,变地区优势为经济优势。

搞好果树规划引导,明确主攻方向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气候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发展果树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今后发展果树生产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科学规划引导,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果品,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认真研究当地资源特点和优势,科学地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需求,制订当地果树生产发展规划。确定重点生产区域,明确主攻方向,组装配套先进实用的果树生产技术,建设一批果树标准化生产基地;制订相关扶持政策,实现内蒙古果树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

选准主导产业,加快果树生产产业化发展 一是落实好龙头企业扶持政策,选准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坚持集中连片区域化布局,扩大经营规模;二是围绕果业龙头企业,加强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以果业龙头企业对水果原料的要求为标准组织生产;三是根据果树生产特点,注重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连接和经营利益分配;四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搞好社会化服务。近年来,各地建设的果酒加工、饮料加工及贮藏保鲜和运销企业,已经为果树生产产业化闯出了新路子。今后一个时期,要结合当地实际,围绕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以加工、贮藏、营销为主的果树产业化项目,积极探索和培育产业化典型,推进内蒙古果树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大力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果树品种,优化果树品种结构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果树生产虽然在新品种引进、培育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仍然存在新优品种少,科技含量低,效益差等问题,难以适应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求。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果树生产重点是推进品种结构的调整。一是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校,加强果树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多点试验示范。二是围绕市场抓调整。建立特色水果生产基地,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培育、引进新品种;对果树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管理,以更加优质安全的果树产品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优势产品销售。三是根据加工需要抓调整。加快加工型果树的品种更新,引进和示范推广生态适宜,具有地区特色、市场前景看好的加工型果树新品种,提升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标准,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抓好果树技术培训,提高适用技术推广的入户率和覆盖率 一是在稳定现有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上,改革现有的推广方式和方法,走国家扶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效能。二是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加强农业基层干部业务素质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以“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重点,努力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三是大力推广生产实践已经证明增产增效显著的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推广的入户率和覆盖率。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果树技术推广工作要紧紧围绕果树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和农牧民增收等三大任务,重点推广果树优质丰产综合配套技术,努力提高适用技术推广入户率和覆盖率,提高内蒙古特色果品的质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搞好技术推广的同时,以项目为载体,建立示范片,培育科技示范户和示范村,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果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水平 在果树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投入品被大量使用,工业“三废”对果树生产和生长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一些地区生产的果品及其加工品中农药、化肥、有害重金属残留超标,不仅影响了果品质量,也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因此,尽快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果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推行标准化生产要以特色果品为突破口,通过示范推广,大力普及果树标准化基础知识,使果树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把标准化生产与无公害果品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统一环境质量标准、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规程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志等要求,严格组织标准化生产示范,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同时,在果品采收、加工、贮运保鲜、批发销售等环节也要实行标准化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在新形势下,要把发展果树生产纳入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制订鼓励发展果树产业的政策,积极引导扶持果树生产发展。如制订果树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补贴、苗木补贴、税费优惠及低息贷款等一系列保护、扶持农民和龙头企业的政策,为发展果树生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以国家投资为导向,农民投资为主体的原则,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发展资金,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果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果品果树生产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用旧的生产新的!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