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芬 李付云 宋景秀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焦作 454001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需要平卧24h,右下肢制动24 h,主要是预防右股动脉穿刺处出血、渗血、皮下血肿的发生,因为股动脉位置较深,不易受到压迫,特别是右下肢屈曲时,就更加不易压到,致使一些患者发生局部皮下出血、皮下血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平卧24h,右下肢制动24h,虽然避免了出血的发生,但是超过80%的患者因为平卧时间长,不能翻身而出现腰背部疼痛或不适。我科通过利用轴线翻身法有效避免了这个问题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压疮的发生。
2006-08~2008-08,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110例,男60例,女50例,年龄13~80岁,平均53.81岁;其中脑梗死8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例;行脑血管造影78例,溶栓15例,脑动脉瘤栓塞16例,脑动脉狭窄放置支架7例,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随机进行分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严格按照医嘱平卧24h,右下肢制动24h,0.5 kg盐袋加压6h;实验组先按照医嘱平卧6h,右下肢制动6 h,0.5kg盐袋加压6h,然后去除盐袋,按照轴线翻身法翻身1次/2h。
患者介入治疗结束后,先平卧6h,右下肢伸展制动,右腹股沟穿刺处敷料加压包扎,上方置0.5kg盐袋加压按压6 h,常规给予介入术后护理,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右腹股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和皮下血肿发生,右足背动脉搏动2h一次监测,注意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防止包扎过紧影响下肢血液循环。6h后如果穿刺处无出血、渗血,撤除盐袋;如果有少量出血,可延长盐袋加压时间至8h。
撤除盐袋后,开始利用轴线翻身法帮助患者翻身。翻身时先向患者解释,松开被尾,操作者将患者平移至操作者同侧床旁,瞩患者右下肢伸展,与身体长轴成一直线,操作者一手置患者肩背部,一手置臀部,向左或右侧翻转患者成侧卧位,右下肢始终伸展,左下肢可自由屈曲,将翻身枕垫与患者背部和两膝之间,整理床单位,注意保暖。翻身后,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和皮下血肿发生,如有发生,应立即平卧,继续局部加压按压,直至不出血。
2组间各种症状出现情况如下:腰背部疼痛或不适:对照组46例发生明显腰背部疼痛或不适,试验组2例有轻微腰背疼痛;出血、渗血和皮下血肿:对照组有1例发生皮下血肿,实验组1例发生穿刺处少量渗血;2组患者均无压疮发生。
对照组1例发生皮下血肿,原因是穿刺时右腹股沟股动脉不易穿刺,改由左腹股沟股动脉穿刺,因两侧都有穿刺针眼,在加压包扎后盐袋加压了左侧穿刺处,而没有压右侧穿刺处,致是右腹股沟穿刺处出血,发生皮下血肿;这说明介入治疗过程中的肝素化,任何一个血管穿刺点都会受到影响,都需要加压按压,否则都可能发生出血。实验组1例穿刺处发生少量渗血,是患者在盐袋加压1h后自行去除盐袋,自行翻身所致;当发现患者有少量渗血浸湿敷料后,立即使患者平卧,盐袋加压按压6h后,未再有渗血,然后开始轴线翻身,24h后去除绷带,发现穿刺处无青紫,无皮下血肿发生。在轴线翻身过程中,因右下肢伸展与身体长轴成一直线,与平卧时右下肢与身体成一直线道理相同,都使股动脉位置不变,没有改变加压包扎时股动脉所承受的压力,所以,都不会发生局部出血、渗血、皮下血肿。对照组患者发生腰背部疼痛不适,与平卧时间长,腰背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有关,而实验组因平卧时间短,改变体位及时,腰背部肌肉的紧张状态得到缓解,所以无腰背疼痛不适发生。经过实验对照,说明介入治疗后不需要平卧24h,平卧6h后经过合理的翻身,同样可以达到穿刺处不出血的目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使患者更加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