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豹
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力作
——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李小豹
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徐建军教授的力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可以说是近几年这一论题中有份量的学术著作之一。这部著作以大学生网络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重点从理论、方法、实践三个层面深入探索和系统论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风朴实、意蕴深邃,体现了作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读本书,既彰显了虚拟世界技术革命的特点,又表达了现实社会人文关照的情怀,将网上与网下有机结合,致力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个人认为,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是理论研究层面的创新性。该书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重点阐述了网络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及其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该书认为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从属地位,起着次要作用。人们在网络社会虚拟的实践条件和环境中形成的判断和观念,必须回到现实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和检验。笔者认为辨识和处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该书论证最有建树的地方。
其二,是方法研究层面的时代性。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颖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陈旧”与“落伍”的状况,该书立足学科建设前沿,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理论进行重组和深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它的现代论域、当代价值,深度研讨了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系统阐述了以思维与表达方式、教育方法、平台建构为主体的方法论,并对注重针对性、突出隐蔽性、彰显个性化的方法论特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原创性探索,形成了崭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着力反映了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
其三,是实践操作层面的实用性。著作者长期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系列成果曾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李岚清、李长春等领导先后就此作出重要批示。2000年8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新华社清样2308期登载的《中南大学通过校园信息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上批示:“我们应大力占领网上思想工作和舆论工作的阵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教育部简报》2003年第11期单篇转发的《中南大学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上批示:“这个经验很好,值得推广。”教育部于2003年4月8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高校中推广中南大学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做法的通知》(教社政[2003]4号)。结合多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针对新时代网络热点、难点,该书专题研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常遇到,可又容易感到迷惑的问题,如与网络有关的舆情分析、舆论掌控、群体引导、道德与法治教育、心理指导、文化建设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具有突出的系列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该书作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丛书系列的一种,大量原始材料的运用,体现了学术专著科学严谨、精雕细琢的性质与特点,同时还注重体系设置的创新,引入丰富鲜活的背景资料与案例分析,语言简洁明快,丝毫无材料堆砌之感,平添了著作的可读性,延伸了阅读范围,拓展了思考空间。
(李小豹,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
(编辑 胡兴华)
book=16,ebook=28
G41
A
1672-3104(2010)03−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