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探析

2010-02-09 14:20:57练薇薇何海燕郑青松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壁垒出口农产品

张 婧,练薇薇,王 楠,何海燕,郑青松

(1.南京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95)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市场的竞争愈演愈激烈,传统的国际贸易壁垒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的要求,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亟须一种能有效保护本国国内市场的新型有力 “武器”;与此同时,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为由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绿色壁垒逐渐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的主要措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绿色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但中国目前仍然由于政策的相对供给不足,再加上重重的绿色壁垒,导致中国绿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低下[2-3]。因此,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绿色壁垒实质的基础上分析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 绿色壁垒概述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物、植物健康或安全甚至生命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在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和环境的目的[2]。其措施主要有:绿色关税(或环境进口附加税),环境配额,严厉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标志制度或绿色标志,以环保为由强制规定生产某种产品必须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或生产加工方法等),基于环境保护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环境贸易制裁,繁琐的进口检验检疫程序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相关许可证等。其中有些措施(如绿色关税和环境配额等)已被世界贸易组织(WTO)逐步限制,但其余在WTO框架下都为合法贸易壁垒措施[4]。

1.1 绿色壁垒形成的原因

绿色壁垒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状况日趋严峻,许多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同时不断发生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们越来越关注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绿色观念深入人心。其次,传统贸易壁垒作用的弱化是促进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4]。在现行的国际贸易框架下,传统贸易壁垒的实施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它不仅受到国际条约的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还容易遭到对手的报复。而近几年来,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亟须一些能提高国外产品进口成本从而有效保护自身竞争力的新手段[5]。

1.2 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

由于绿色壁垒在国家贸易中的广泛使用,与之相关的贸易争端不断增加,在今后的WTO谈判中,绿色壁垒也必将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总体说来,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发达国家制定的绿色技术标准逐年提升。第二是强制性法规数量不断增加,在绿色壁垒的具体措施中,有很多是自愿的措施[6],如ISO 14000认证、各种环境标志认证,都是以生产者自愿申请为原则,不属于强制性措施。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强制性法规逐渐增加,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法律,并在法律中规定,没有经过指定机构认可的产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如美国的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UL(保险商试验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认证,欧盟的CE(欧洲统一,Conformite Europeenne)认证、ISO 9000和ISO 14000认证。第三是绿色壁垒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在最初的绿色壁垒中,大多数为发达国家在一定时期针对某种特定产品实施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之间关联性不太大,国与国之间的扩散效应也不十分明显。但近几年来,绿色壁垒的关联性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措施之间相互配合,绿色壁垒产生的扩散效应也越发显著,容易从一国扩展到多国,甚至全球[7]。发达国家往往把持着利用 “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的主动权,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技术、环境的劣势,更多的只能是被动接受,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深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2 绿色壁垒的现状及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2.1 绿色壁垒状况分析

绿色壁垒主要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欧盟、美国、日本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也是设置绿色壁垒阻碍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

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到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国家,同时其成员国也是当今世界运用绿色壁垒领域最广,制定的标准最苛刻的国家[8]。他们不仅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而且各国也有各自的严格标准,他们对进口商品可以随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从总体上来看,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必须至少达到下列3个条件之一,即:符合欧洲标准,取得欧洲标准委员会CEN(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认证标准;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盟安全认证标志CE;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O 9000合格证书。同时,欧盟还明确要求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盟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洲统一市场流通[9]。2002年1月25日,欧盟委员会以中国出口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超标为由,禁止中国水产品出口欧盟,由此造成了中国2002年全年出口量与出口额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50%[4]。2002年1月31日,欧盟官方公报发布第2002/69号欧盟委员会决议,禁止从中国进口人类消费或用动物饲料的动物源性产品,其中包括蜂蜜。浙江省蜂蜜、蜂王浆这2项最大的蜂产品出口欧盟订单全部停止。随后,日本、美国等也提出检测蜂产品中氯霉素、链霉素残留。造成浙江省从2002年起蜂产品出口欧盟同比下降18.45%,加拿大同比下降99.58%[4]。2003年12月31日起,欧盟正式禁止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320种农药在欧盟境内市场销售,其中涉及中国正在生产、使用和出口的农药有63种。这些是中国种植业中常用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螺剂,目前广泛应用于茶叶的生产中,使中国许多茶叶被阻挡在欧盟市场之外。

美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强国,也是各种贸易壁垒最多、体系最复杂的国家[10]。在技术标准和法规上,美国已制订了约2300个技术性法规和条例,在要求进口商满足ISO 9000系列标准之外,附加了许多为进口商品制定的条例[11]。美国的技术性法规或标准大都以保障消费安全、保护环境及国内市场秩序、维护国家安全为出发点,几乎涉及到美国社会及公众生产、生活的每个层面,而且多属强制性法规或标准之列。美国针对每一种产品,包括其生产与进口行为,基本上都订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标准;并以标准、监测、标识及认证等手段,为进口产品设置高门槛及繁杂的检验手续。在中国受绿色壁垒限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中,40.00%的企业受欧盟限制,27.00%受美国限制,若单独从国家来看,无疑美国已成为中国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最大国家,美国的绿色壁垒体系覆盖范围广,法规体系复杂,执法体系严谨,单边主义色彩鲜明。美国在1999年和2000年对中国苹果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当此措施难以有效限制进口时,目前又提出了108种农药残留含量限制要求。以中国对美的药品出口为例,2002年1-3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扣留进口药品共12025批次,其中,中国为1140批次,占同期被扣产品总批量的9.48%,居受阻国家和地区的首位。而中国沿海地区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扣留的产品累计更是高达896批次,占中国被扣产品总量的78.60%[12]。

日本历来有明显针对中国农产品的技术壁垒措施[10]。2006年5月底,日本开始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 “肯定列表”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在食品中的残留都做出了规定,设限数量大幅增加,限量标准更为严格,检测项目成倍增加。在日本制定的标准中,严于中国标准的部分所限制的,恰恰是中国输日的粮谷类、水产类等61种大宗农产品和食品。日本是中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中国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32.00%,“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幅抬高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门槛,直接影响到近80亿美元的出口额,涉及到6000多家对日农产品出口企业,以及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商务部公布的 《对日出口农产品风险评估报告》指出,中国至少11种农产品对日出口将难获日本 “肯定列表”的肯定。2007年6月份,受日本 “肯定列表”制度实施的影响较大,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5.96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18.00%[13]。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遭遇 “绿色壁垒”最大影响的就是对日出口蔬菜,蔬菜中又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为主,农药残留量是最主要问题[3,10]。

2.2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2.2.1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波特假说[18]认为严格而适度的环境标准可促使厂商提高资源利用率,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使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环境质量。绿色壁垒给全球贸易带来的正的外部性效应体现在环境效应和技术效应2个方面。环境标准要求贸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在消费使用过程中做到与环境有亲和力,产品处理时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对贸易进出口国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也为环境投资创造了更多的资源。一国的环境保护必然对周边乃至全球环境有积极的带动影响,从而产生保护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正的外部性[20]。同时,发达国家的环境科学水平、管理观念、环保意识和标准均高于发展中国家,在制定严格的环境和市场标准的同时,也促使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本国技术设施,学习先进的环境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环保水平。由此可见,合理的、适度的绿色壁垒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一些产业的环境标准得到了相应提高,从长期来看,对中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具有积极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促进了中国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第二,促进农业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品结构;第三,有利于农业企业提高绿色意识,带动绿色产品的发展[21]。绿色壁垒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特别是安全质量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2.2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从总体看,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在目前,绿色壁垒对中国外贸出口的负面影响更大,几乎波及到中国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由于发达国家的资金实力比较雄厚,技术比较先进,环保意识也比较强,环保的水平也比较高,环保标准也就更为严格。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其环保水平和标准在近期内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当前的绿色壁垒是根据各国国内的环保水平和标准来设置的,这就容易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比较容易进入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却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于发达国家国门之外。因此,这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的国际环保标准极不利于中国开展农产品贸易。发达国家和中国间的农产品贸易是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总的来说绿色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首先,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在绿色壁垒的影响下,中国向日本、美国、东盟、韩国等在环保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的发达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从环保立法进入了环保执法阶段。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经济和技术优势,以保护本国和本地区的环境为借口,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技术标准,而中国由于多种出口产品达不到它们的 “绿色标准”而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出口数额减少。在中国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14]。其次,对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的影响。农产品绿色壁垒的核心就是检测标准,而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检测标准与国外不能实现 “对接”,表现为标准少、标准旧、标准低[15]。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使得我们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增大,贸易流量将受到影响,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也会相应的受到约束。在中国与日本能够对应的标准中,日本有25%的标准严于中国标准[10]。如在日本列入 “一律限量标准” 0.01 mg·kg-1的农药内,中国现有的农药就有74种,超出日本标准几百倍,如克菌丹其,中国规定在水果中残留量为15.00 mg·kg-1,马拉硫磷在蔬菜中的残留量为8.00 mg·kg-1等。这些严于中国标准的部分所限制的,恰恰是中国输日的大宗农产品和食品,如粮谷类、豆类、水产类等61种。面对中国的这些现状,许多出口农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国家和地区制定的较为严格的环境标准,更何况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大。中国农产品由于绿色竞争力差,农产品出口将会被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甚至可能会逐步缩小,出口速度势必会减慢[16]。因此,绿色壁垒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成为中国加快出口增长速度的主要障碍之一。再次,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环境壁垒的制定和实施必然会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等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因此,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在产品中加入环保因素,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从而使出口成本加大,使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受到很大的影响。日本2006年开始实施的 “肯定列表”制度就严重影响了中国果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13]。美国进境水果法案中,有很大篇幅分析进口水果对国内水果产业界的冲击,对进口苹果的残留检验有102项。这也是导致中国苹果、柑橘对美出口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10]。最后,对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在中国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出口产品绝大多数为非绿色产品。要使产品绿色化,就要对众多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等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化管理,从而增加更多的检验、测算、认证、包装等费用,使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大大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17]。

目前,中国大多数产品都面临着技术壁垒的限制。据不完全统计,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每年超过450.00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5.00%。2005年,中国被拒绝出口产品包括各种农产品、食品、饮料、化妆品、陶瓷器皿、药品、轻工产品、医疗设备以及有辐射的机电产品,其中农产品、食品饮料类产品最多,共733批次,其次是药品405批次,医疗和轻工产品也较多,共372批次[2]。

随着中国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遭遇的绿色壁垒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导致其产生的原因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双低。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检验产品的技术标准低。中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据专家估计,中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 a。仅就德国为例,目前应用的工业标准约有15800种,大多数等同于国际标准;而中国技术标准约有70~80种,远远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18]。而且中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名目多而水平低,难与国际水平接轨。这在农产品、食品、纺织品等行业更为突出。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迄今已公布了有关农业在食品中的最大限制标准共2500项。而中国直到2001年,农业部才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准,其中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第二,双盲。中国企业绿色观念淡薄,对国外的技术法规、标准缺乏了解。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2003年,中国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的纺织服装企业仅有38家。另据资料[19]显示,目前,中国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产品只有3000多个,年产量仅为2000万t。可见,中国许多企业绿色观念淡薄,未能意识到绿色壁垒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许多企业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也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和技术限制缺乏了解,再加上技术贸易壁垒本身的不透明性,使中国的出口贸易面临很大的困难。第三,竞争和分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影响。出于产业竞争的需要,有的发达国家采取了明显的歧视性措施。例如,日本为限制中国稻米进口,将检测指标由23项增加到121项,其中许多农药是中国从来不使用的,也要进行农残检测。再如,为限制中国菠菜进口,2002年日本公布菠菜中农药毒死蜱残留限量为0.01 mg·kg-1[17],既远远严于日本蔬菜中其他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限量(相差10倍以上),又大大超出美国、欧盟及国际组织标准。而且,发达国家往往将污染较多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种行为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治理成本,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环境保护格局。一些发达国家不但推卸责任,反而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绿色壁垒,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3 中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由绿色壁垒的双重性质所决定,中国在绿色壁垒问题上须采取的对策应分为2类:一类为如何冲破绿色壁垒的对策,一类为如何合理利用绿色壁垒的对策。

3.1 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1999年全球绿色消费的总量达3000亿美元,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50%的日本人在购物时会考虑消费品的环保标准[22]。对中国来说,国内市场对产品的环境标准要求不高,企业和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23]。所以企业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绿色包装,建设绿色营销渠道,使企业在整个生产、包装、销售的一系列过程中做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减少排放废弃物,并在宣传的时候以绿色为导向,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企业的绿色环保形象。实施绿色营销主要包括的内容是搜集国际市场绿色信息,研发生产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建立国际绿色销售渠道和积极开展绿色促销等。实施 “绿色营销”,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在国际市场中提高产品的绿色竞争力,另一方面本身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存在导向和强化功效,这有利于开拓绿色产品市场。

3.2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本原则,发展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是指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的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最优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将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使贸易产品符合环境标准,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技进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环境标准和技术要求的差距,提高本国产品的绿色程度,突破绿色壁垒;同时,追求贸易、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和谐持续发展。中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 “保护与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此条并未规定可持续发展,因而有必要在该条后面规定 “确保中国当代人民及其子孙后代均能满足其合理需要”。

3.3 完善和实施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中国由于一直十分重视农业产量而忽视食品平安,所以中国食品平安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国内国外2个市场、2种标准。中国目前仅制订了137种农药的477项残留限量标准,98种兽药的658项残留限量标准,还有391种农药、155种兽药没有残留检测方法标准[15]。目前,这种现状经常造成国内合格农产品在出口时因抗生素、农药残留等超标而被进口国退回或销毁的结局。因此,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最好的办法是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在考虑国情的基础上,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加以统一,用国际标准打破技术壁垒[24]。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发达国家使用最多的新贸易壁垒将是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应从国际贸易角度来开展标准化活动,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并按照需要将这些国际标准引入中国,及时掌握国际标准的动态及其制定背景,细致分析,合理采纳。现在当务之急是要从法律上保证绿色标志制度在中国顺利实施,以便根据国际贸易惯例保护中国的环境,促进生产者进行绿色生产,增强农业产品绿色出口比例。

3.4 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

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具有不断发展的性质,总的趋势是标准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复杂,要及时了解绿色壁垒的最新变化,把握其发展方向,及时向出口企业告警。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欧盟各国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和环保要求,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交流工作,预测和把握其发展趋向,及时把信息提供给相关企业。大量事实表明,绿色壁垒之所以能起到限制与障碍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了解。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织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国家遇到什么样的绿色壁垒,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以改变目前这种遇到壁垒就无所适从的状况。

3.5 利用国际规则和谈判,抵制发达国家滥用绿色壁垒

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加快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认证的互认与交流,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国际环境规范[25]。目前,涉及绿色壁垒的国际贸易纠纷大多数由WTO争端解决机构处理。WTO对于 “虾和海龟之诉”等案件[26]的公正裁决表明:在解决绿色壁垒贸易纠纷时,WTO争端解决机构在认定某一绿色壁垒具体措施的合法性时,对它适用的限制条件实际上给予了较为充分的考虑,这有利于遏制“环保例外权”被滥用,防止贸易保护主义者动辄实施不正当的绿色壁垒。中国要善于利用这一机制来对抗那些不正当的绿色壁垒,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6 调整外资政策,减少污染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没有及时对这些企业进行环保指标的限制,致使发达国家利用这一空隙大量向中国转移污染物和污染源,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25]。所以中国要适应国内外的形势,及时调整外资政策,对外资企业类型进行引导,限制污染企业,着重引进高技术环保型及绿色产品开发生产型企业,以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学习先进的环保技术,从而有助于突破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未来几十年内,绿色产品将主导世界重要市场,中国应顺应这一绿色潮流,改造产品设计和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环保因素,努力达到各种技术、安全、环境标准以及包装、标签规范,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品,在这一新的贸易领域打开市场,使环保和贸易互相促进。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国际市场风险,在适当时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以绕开绿色壁垒[27]。总而言之,在国际贸易的新形势下,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应遵循国际合作与开放原则,维护正当利益的原则,完善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积极推行绿色经济和清洁生产;同时也要建立自身的绿色壁垒,严格把关,防止国外利用中国环境标准低和环保意识淡薄的机会向中国出口不符合环境标准、污染重的产品和废旧物资,按照国际贸易惯例保护中国的环境利益和企业的正当贸易权益。

4 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举足轻重。鉴于绿色壁垒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保时代,中国应该正视问题,应对困难,大力提高环保意识,规范标准,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统一认识,减少摩擦,为中国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一面,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壁垒的产生,可以说是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向的必然结果,最终必然有利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显著提高,具有进步性和合理性。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冲破绿色壁垒、利用绿色壁垒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BENDELL J,FONT X.Which tourism rules?Green Standards and GATS [J].Ann Tour Res,2004,31 (1):139-156.

[2]李莎莎.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可持续性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LI Shasha.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GTB’s Influence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port Trade [D].Wuha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6.

[3]俞剑平,金晓文.绿色农产品贸易发展与货币政策支持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46-450.YU Jianping,JIN Xiaowen.Study of trad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products and support of monetary policy [J].J Zhejiang For Coll,2004,21 (4):446-450.

[4]王雪.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WANG Xue.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Green Barrier on Export Trad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D].Chengdu:Xi’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6.

[5]姚大鹏.论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J].时代经贸,2007(5):91,93.YAO Dapeng.The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green barrier of China [J].Econ&Trade Update,2007 (5):91,93.

[6]张宝珍. “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J].世界经济,1996(12):20-25.ZHANG Baozhen. “Green barriers”:A new trend of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ism [J].World Econ,1996 (12):20-25.

[7]周茂荣,聂文星.国外关于世界环境组织的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4(1):36-41.ZHOU Maorong.NIE Wenxing.Research on the world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 abroad [J].Soc Sci Abroad,2004 (1):36-41.

[8]喻国华.中国农产品如何应战欧盟的绿色壁垒[J].生产力研究,2005(4):30-32.YU Guohua.How do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hallenge green barriers of EU [J].Prod Study,2005 (4):30-32.

[9]盛保良.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1994(2):28-30.SHENG Baoliang.The major content of Uruguay Round final act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ese economic trade [J].Intertrade,1994 (2):28-30.

[10]赵红霞.我国果蔬产品出口如何跨越日美绿色壁垒[J].商场现代化,2008(1):13-14.ZHAO Hongxia.How does fruit and vegetable products of our country step beyond the green barriers of Japan and USA[J].Market Mod,2008 (1):13-14.

[11]李洁明,祁新娥.统计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12]熊荣生.绿色壁垒初探[J].企业经济,2006 (4):159-161.XIONG Rongsheng.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green barrier [J].Enterp Econ,2006 (4):159-161.

[13]单亚东.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4):58-60.SHAN Yadong.Study on the effects of green barrier on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and corresponding rmeasures[J].J ABC Wuhan Train Coll,2008 (4):58-60.

[14]邹克俭.绿色壁垒的产生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7-8.ZOU Kejian.Green barriers 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export trade of our country [J].Mod Ind Commer Trade,2007,19 (10):7-8.

[15]张毅,唐艳.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8(7):88-89.ZHANG Yi,TANG Yan.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green barrier on expor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J].Curr Econ,2008 (7):88-89.

[16]宋业龙.浅谈绿色壁垒的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世界经济情况,2008(11):45-47.SONG Yelong.Primary discussion of effect of green barrier on trad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J].World Econ Outlook,2008 (11):45-47.

[17]杜小鸽,吴凤羽.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25):37.DU Xiaoge,WU Fengyu.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green barrier on China’s export[J].Trade Market Mod,2007 (25):37.

[18]胡庆霞,周世明.当前我国遭受环境管制与绿色贸易保护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8):169-170.HU Qinxia,ZHOU Shiming.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China and green trade protection [J].Mod Bus Trade Ind,2007,19 (8):169-170.

[19]TORSTEN F,BERND H.Chemical regulation and the porter hypothesi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new European chemicals regulation [J].J Bus Chem,2005,2 (1):19-36.

[20]王玉婧,刘辉煌.绿色技术创新的路径思考 —— 基于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J].生态经济,2007(11):88-92.WANG Yujing,LIU Huihuang.Thoughts on the innovative path of the green technology:rational analysis of green barriers[J].Ecol Econ,2007 (11):88-92.

[21]高映.绿色壁垒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1):98-102.GAO Ying.Countermeasures for green barrier and trad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J].J Zhejiang For Coll,2006,23 (1):98-102.

[22]伏宏彬,周宇.发展生态服装 跨越绿色壁垒[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3):1-5,8.FU Hongbin,ZHOU Yu.Develop ecological garment to overcome the green barrier [J].J High Text Spec Coll Chengdu,2003,20 (3):1-5,8.

[23]刘卉卉.解析环境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2(1):31-32.LIU Huihui.On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to international trade [J].J Jilin Prov Econ Manage Cadre Coll,2008,22 (1):31-32.

[24]赵涛.我国如何应对新贸易壁垒[J].中国财政,2008(9):52-53.ZHAO Tao.How to respond to new trade barriers in China [J].China State Finance,2008 (9):52-53.

[25]孙振玲.绿色壁垒的兴起及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01,17(6):58-61.SUN Zhenling.The rise of green barriers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a’s exports [J].Int Econ Trade Res,2001,17 (6):58-61.

[26]DE PAULA SILVA P H,MCBRIDE S,DE NYS R,et al.Integrating filamentous‘green tide’ algae into tropical pondbased aquaculture [J].Aquaculture,2008,284 (1/4):74-80.

[27]王鹏.绿色壁垒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28):22.WANG Peng.Green barriers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J].Market Mod,2007 (28):22.

猜你喜欢
壁垒出口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学生天地(2017年11期)2017-05-17 05:50:51
数据出口
汽车纵横(2017年1期)2017-02-17 18:58:57
数据—出口
汽车纵横(2016年9期)2016-10-27 12:47:01
数据 出口
汽车纵横(2016年8期)2016-09-24 15:38:21
鱼与鱼缸
车易拍:二手车的壁垒是信用
创业家(2015年2期)2015-02-27 07: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