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制种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0-02-09 10:25陈学升
种子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酒泉市制种基地

陈 娟,陈学升

(酒泉市种子管理站,甘肃酒泉 735000)

1 酒泉种业现状

酒泉市制种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九五”以来,全市制种产业按照“建立大基地、组建大龙头、开拓大市场、发展大产业、争创高效益”的思路,各类农作物制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全市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达到了3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168万亩的22%,比“九五”末增加了70%。所生产的种子销往美、日、德、韩、意、荷、以色列、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鲁、冀、辽、豫、川、苏、晋、湘、陕等23个省、市、自治区。

在长期的对外制种合作中,全市种子行业培养出了一批技术过硬的种子生产专业人员和种子科技示范户。据统计,2003年全市从事种子生产、营销的人员达20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占80%以上,培养种子科技示范户1.5万户,制种农户达到10万多户。制种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带动了酒泉饮食服务、旅游和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搞好制种产业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也是全面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和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证。

2 发展特点

纵观酒泉种业近30年的发展历史,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2.1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企业与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之间的有效对接。目前,全市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40家,其中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1家,1000万元以上的3家,500万元以上的6家,100万元以上的30家。全市非公有制种子企业发展迅速,占到整体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97.5%。敦煌种业、酒泉丰乐种业、东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登海先锋种业是我市近几年培育起来的四大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有力地带动了我市种子产业的发展。其中,2003年敦煌种业的成功上市和登海先锋种业在酒泉投资2400万元建成了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全自动种子加工线,成为全市和全国种子生产加工企业建设的样板。龙头企业的建成,不仅带动了我市种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而且也成为上交利税的大户。

2.2 制种基地初具规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以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过程中,全市现已建成一批高质量的玉米、瓜菜、花卉、棉花、牧草制种基地,即以5个农业县、市、区为主的小麦原良种生产基地;以敦煌、安西、金塔为主的棉花原良种生产基地;以肃州、安西、玉门为主的玉米杂交种子生产基地;以肃州、金塔、安西为主的瓜菜种子生产基地;以肃州为主的花卉种子生产基地和以肃州、安西、玉门为主的草、糖、油料种子生产基地,拓宽了制种产业发展途径,培植了种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制种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稳定提高

为推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落实市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三田”建设,即“培育万元田、发展双千元田、改造收入不足千元的低效田”的精神,从进一步优化制种业内部环境、简化种子管理程序入手,稳定发展杂交玉米制种,扩大发展瓜菜、花卉、棉花高效制种,大力发展外贸制种。2004年全市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达30万亩,其中高效经济作物瓜类、蔬菜、棉花、油葵、花卉制种面积分别较上年增加100.5%、5.9%、28.0%、9.2%和18.9%。效益较低的作物制种面积减少,其中玉米、小麦、牧草种子生产面积较上年分别减少了7.7%、24.3%和93.5%。外贸制种面积达到了2.5万亩。2004年种子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较上年增加13.6%。农民制种收入达4.63亿元,较上年增加4.5%;农民人均从制种中获取收入达814元,较上年增加4.5%;农民人均制种纯收入达518元,较上年增加7.2%。制种企业年利税达3287.85万元,较上年增加近10%。

2.4 社会效益明显

种子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带动了机械加工、餐饮业、旅游业和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市奥凯种子机械厂随着种子产业发展逐年壮大,由亏损经营转入营利,近三年种子加工设备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其中销售本市的种子加工设备近千万元。目前,在我市种子行业中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技术人员2000多名,80%来自于本市农业职业学校。

种子产业的发展还加快了酒泉市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到2004年,酒泉市新品种的覆盖率小麦达到95%,玉米、瓜菜达到了100%,棉花达到了98.7%,为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存在问题

总结近几年来我市制种产业发展的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自有品种少,缺乏品牌品种

大部分种子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尤其是本地的种子企业,科研投入资金短缺,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没有自己的品牌品种,80%的种子生产企业为代繁代制,属于加工型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2 自然灾害频发

据资料记载,1999年原酒泉市 (现肃州区)5.2万亩玉米制种田在授粉期因受高温、干旱缺水的影响,平均减产20%以上。2003年肃州区玉米制种面积13.26万亩,因玉米收获后,遭受急剧降温天气,气温突然下降6~8℃,造成了玉米种子大面积受冻,部分种子报废。

3.3 制种基地隔离区调整困难大

对于在制种区域内种植同类大田作物的情况,有的村委会在司法部门的支持下曾组织强行铲除过,对发展玉米种子生产和保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起到了很大作用。2002年以后,由于得不到司法部门的支持,在制种区域内种植同类大田作物的农户得到了企业的高额赔偿,尝到了甜头,因此近两年在制种区域内种植同类大田作物的现象越演越烈。因隔离区无法调整,一些制种企业只好将总部设在酒泉,将制种基地建在其他地区。

3.4 制种管理不规范,生产基地不稳定,病、虫危害加重

企业在安排生产基地时缺乏统一规划,往往因为品种组合之间、公司之间、乡村组之间、农户之间存在矛盾而导致隔离区划定困难,加之企业给基地支付的隔离区补偿费、服务费标准也不一致,致使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产生矛盾,关系紧张,影响了基地的稳定。

由于酒泉市对外制种时间长,面积大,加之检疫不及时和处罚力度不够,造成制种基地病虫危害加重。这些病害中,进境检疫潜在危险性病害3种,国内检疫对象2种。外商提出检疫要求的病害11种,主要害虫5种。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国外一些客户减少或取消了在酒泉市的繁种任务。近几年我市制种基地病虫害发生危害有增无减,将对基地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4 发展建议

今后我市种子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全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按照WTO的规则,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我市种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依托对外制种和种子工程项目,立足国内,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积极推进科研、推广部门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加快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育、推步伐,做大做强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品牌品种,把我市建成全国一流的瓜菜、花卉良种繁育基地。

4.1 突出区域特色,搞好制种基地规划

按照建立国家级良繁基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突出区域优势,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在巩固现有良繁基地的基础上,重点以肃州区高标准良繁基地建设为主,积极开发玉门市、安西东半县制种基地。基地建设要按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的要求科学规划。总的要求是以酒泉市现有的天然隔离区为依据,以大力发展制种专业小区和专业乡、村为重点,逐步建立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集中连片、特色鲜明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在“自愿选择、平等竞争”的前提下,按照各企业种子生产许可证规定的生产区域和作物品种布局情况,玉米制种一般以自然小区或以乡、村为单位划区,瓜、菜种子生产一般以村、组或农户为单位进行。逐步实行划区生产,严格推行基地准入制度。

在制种基地建设上,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大制种基地的管理力度,监督生产企业严格执行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指导制种企业按规定的品种、面积和区域安排生产。各乡、村、组要搞好协调工作,按照区域布局要求,引导农户在规划区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制种产业,严禁在制种区域内种植同类大田作物。在基地内部管理上,要以村为单位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与制种企业签订制种合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对基地农户要加强引导教育,增强其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

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制种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建立制种风险基金,制定地方性制种产业发展的乡规民约和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对制种基地也应给予一定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为打造“酒泉精品种子”和河西最优良的制种基地打好基础,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推进制种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品牌战略,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配套服务的功能,也是推进种子产业化进程的切入点和支撑点。因此,要在推进国有种子企业改革产权的同时,重点抓好现有种子企业的改造和提高,通过市场准入、项目倾斜、科技体制改革等措施,引导种子科研、生产、经营。企业通过联合开发、委托育种、品种买断、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经济利益的联合,促进科研、生产、经营向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转变,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一条龙,最终实现基地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品种系列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要加大对种子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项目投资及信贷方面给予优惠,努力提高酒泉市种子在国际、国内二大市场的知名度,真正实现种子商品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社会化。

4.3 加强制种基地环境保护,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我市制种基地病虫害加重,对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植物检疫部门应与种子管理部门紧密合作,坚持资源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对种子生产经营实行全程监控,认真做好种子引进、调运和产地检疫工作,切实保护好制种基地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完善 《酒泉制种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的暂行办法》,加强对外来亲本种子的检验检疫,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力度。种子生产企业要着眼长远发展,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继续落实好现有环境治理措施。各级政府部门对制种环境的治理要采取“双轨制”管理,强化农户环保意识。把制种环境污染的整治纳入乡、村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责任制中。为国内外客商到酒泉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

4.4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指导种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种子产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种子工程建设项目,尽快出台《酒泉市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性相关政策和配套法规,加大对种子市场管理的力度,积极推进依法制种。依托我市种子生产自然优势,抓住全国种子生产基地西移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在积极发展国内种子市场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种子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步伐,抓好高产、优质、高效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争我市种子产业再上新台阶。

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强化管理和增加投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发展规律的现代化种子管理体系,全面推动种子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各级政府应把制种产业的发展继续列入任期目标责任制中。根据制种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行政种子管理保障体系。县级行政组织负责全县制种产业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乡级具体负责组织产业的实施,协调解决产业布局中的矛盾和利益;村委会具体负责落实制种面积、地块、制种户,协调解决制种户与临近非制种户之间的种植矛盾、利益补偿,并监督制种基地的各个环节。借鉴张掖的经验,建议酒泉市和肃州区成立制种产业领导小组,积极推行“村委会加协会”的做法,规范制种基地管理。在村党支部和经济协会组织的领导下,对制种基地的规划落实、生产合同的签约、村社服务费的开支等重大事宜先由村委会和协会联合研究决定,然后由村委会组织实施,为种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全面推进小康建设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酒泉市制种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酒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甘肃省酒泉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我的基地我的连
酒泉市举行新当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仪式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62团玉米制种超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