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丽
患者1男性,25岁。因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于2006年6月13日来我科就诊。自述1个月前,因左眼前黑影,于我院门诊诊断为“左眼中浆”用药治疗,不见好转复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6,眼前节未见异常,小瞳孔下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黄斑区水肿,中心凹反射(-),眼压Tn,右眼视力1.0,眼前后节未见异常。扩瞳检查眼底,发现黄斑区颞下水肿明显,视网膜皱褶,间接检眼镜检查,于颞侧周边部可见视网膜青灰隆起并有裂孔,追问病史5个月前曾有眼外伤史,明确诊断: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转上级医院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
患者2女性,33岁。因左眼前黑影,视力下降3个月,于2008年7月22日来我科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5,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黄斑区水肿,点状渗出,中心凹反射(-),右眼视力1.2,眼前后节未见异常。诊断:左眼中浆,给予营养视网膜促吸收治疗,1个月后,右眼出现眼前黑影,复诊检查:右眼视力0.8,角膜后细碎KP,房闪(+),玻璃体混浊尘埃状,双眼底黄斑区可见孤立的圆形约有1/8 PD大小黄白渗出,中心凹反射(-),三面镜检查:双眼玻璃体下方小雪球状混浊,诊断:双眼中间葡萄膜炎。收住院激素治疗1个月,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8,双眼黄斑区渗出吸收,左眼黄斑区色素紊乱。
患者3女性,46岁。因右眼视物变形1周,于2009年3月17日来我科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8,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黄斑区暗红,黄点状渗出,中心凹反射不清,左眼视力1.2,眼前后节未见异常,诊断:右眼中浆,扩血管、促吸收治疗,半个月后复诊,行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发现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神经上皮部分缺失,诊断黄斑区板层裂孔,观察治疗半年病情未见发展。
讨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临床表现为:患眼视力下降,视物变暗、变形、变小、变远,伴有中央相对暗区。眼前节无任何炎性反应表现,黄斑区可见1~3 PD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盘状浆液性脱离区,沿脱离缘可见弧形光晕,中心凹反射消失,病变后期,盘状脱离区视网膜下可有众多细小黄白点[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诊断中浆以及决定是否采用激光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中浆FFA检查:静脉期在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内出现一个或数个荧光素渗漏点,呈喷射状上升或墨渍样弥散扩大。渗漏较重者,晚期视网膜下液荧光素染色,可显示出浆液性脱离区轮廓。
中浆的临床症状及眼底表现与其他眼底疾病有相似之处而容易将其他眼底疾病误诊为中浆。下方周边视网膜脱离可有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特别波及黄斑区,视力尚未明显下降时,患者仅表现为眼前暗影,小瞳孔下见到的黄斑浅脱离易与中浆混淆而误诊,应扩瞳详细检查加以鉴别。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炎性反应病变[2],黄斑区的水肿和渗出易被误诊为中浆,只有当眼前节出现KP和房闪,才被考虑为葡萄膜炎,通过扩瞳及三面镜检查得以确诊。黄斑裂孔是各种原因造成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缺损,在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即将发生黄斑裂孔的中心凹淡黄色圆点与中浆的黄点状渗出相似,易误诊,OCT可以鉴别。中浆还应与引起黄斑水肿的其他眼底疾病相鉴别,如先天性视乳头小凹伴发的黄斑病变,其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盘状脱离与中浆一样但FFA见不到渗漏点,因此应注意观察中浆患者有无视乳头小凹存在。其他引起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疾病:中渗、老年黄斑变性等通过FFA可以鉴别。眼底肿瘤、脉络膜海绵状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也易与中浆混淆,可以通过超声波、FFA、CT、磁共振成像检查加以鉴别。在临床上也有将中浆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报道[3],因此在诊断中浆时应进行扩瞳,详细眼底检查,必要时行FFA及OCT检查,与一些眼底疾病相鉴别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7.
[2]杜利平,杨培增.葡萄膜炎相关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07,31(1):1.
[3]郭青,皮裕琍,曲冬懿,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12):1362-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