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在线-通用技术课程系列研讨专题之四 提高通用技术教学综合性和深刻性初探

2010-02-05 02:21何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3期
关键词:学科课程学生

■何斌

装备在线-通用技术课程系列研讨专题之四 提高通用技术教学综合性和深刻性初探

■何斌

通用技术学科是2004年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一门新学科,这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的课程,涉及物理、化学、工程、设计、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学科间过于独立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水平。本文就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如何注意把握整合的原则、有哪些具体的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

通用技术;综合性;深刻性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3.031

通用技术与多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一、通用技术学科内容宽泛,但深度较浅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知识,还要融合工程、电子、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更是新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综观通用技术学科教材,课程内容虽涉及广泛,但知识内容的深度又较浅,尤其是对于示范校学生,有“吃不饱”的感觉,简单的制作又与劳技课相似,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应加强多学科整合,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加大融合渗透多学科的知识的力度,有利于通用技术学科更具课程意义。

二、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之前,高中阶段学科教学相对独立,彼此之间联系较少,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都是割裂的,有些知识似乎多个学科都讲了,但又都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使得学生在领会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或者理解每个科目在外部世界中的地位就非常困难。2004年开始的全国新课程改革,为打破这种学科间的壁垒、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机会。如果能通过通用技术课程对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渗透,使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技术综合应用水平上,提高他们对已掌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并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技术学科作为一个高度综合的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许多学科,所以它应具备一定整合的基础。

通用技术与多学科整合的原则和方法

一、统筹规划,及时交流

由于通用技术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的渗透整合,所以,老师们进行统筹规划和及时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其他学科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其深度能否满足在通用技术课堂进行应用的需要?另外,还要考虑所讲知识在各学科的时间进度,如果在通用技术课中要运用到这个知识点,但其他学科还没有讲到,就会增加学生理解应用的难度。

二、以讲技术思想为主体,渗透多学科知识和应用实践

在课程整合初期,很多老师困惑于整合的形式。我们认为,通用技术课的核心教学内容还应该是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在加深学生理解和进行动手实践时,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美术、电子等方面的知识。

举个传感器的例子。在新课程物理教材《选修3-5》中有一章是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和规律,这是科学课的内容。看似和技术课冲突和重复,然而,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通用技术课中,涉及传感器的目的是讲控制系统中的“反馈”这个技术概念,涉及到闭环控制系统的技术思想,而不是讲传感器的科学原理。它的整合点就是通过使用传感器这个元件来加深学和发展。当然,通用技术与多学科课程整合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落脚点,否则就失去了整合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在整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一个原则。

四、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丰富整合的内容和形式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加工信息的工具已经成为各学科进行整合的重要内容。作为通用技术教师,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筛选、组织、加工和展示教学资源的能力,积极丰富和发掘课程整合资源,并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加工信息、发挥创意、表达与交流、改造与实践提供交互平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思想方法,探索出新的整合教学模式。生对“反馈”这个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实践(如视力保护提醒器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不是像物理课中那样去重点讲解传感器的科学原理。

三、利用多元智能和脑科学理论,以建构的方式整合,以学生为落脚点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盛行的脑科学理论认为,大脑左右两半球完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左脑对演绎推理、抽象思维、数学运算、形成概念的能力较强;右脑则擅长诸如形象的学习和记忆、图形识别、几何学方面的空间感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学说的局限性逐渐暴露。人们慢慢了解到,在一个特定作业期间,几个不同脑区是同时工作的,并非仅有一个脑区实施一种功能,而是不同的脑区以某种方式相结合,共同在不同的功能中起着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

理论揭示了脑发育的关键期与教育的适时性。脑的发育就是在遗传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渐完成脑功能模块的构建过程,其关键期也就是各种功能的构建期,也是细胞功能效率提高的时期。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学生在青春期时抽象概念表达和复杂、精细评议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完善,应以多种教育活动及方式对大脑进行整体、全面开发。同时,教育活动的展开也应基于左右脑互动及大脑整体功能的发挥,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教育目的的更好实现。

作为高度综合的通用技术课程,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多的优势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和脑科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至少可以促进学生在逻辑、空间、肢体运作、人际四个范畴的提高

通用技术与多学科整合的模式

2009年,北京市八十中申请了学校“十一五”重点课题——《提高通用技术教学综合性的校本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初步总结出了一些多学科整合的模式。

一、案例讲授式

案例讲授式的整合模式是指,在通用技术课堂的技术教学中,以案例的形式有机地结合和渗透一些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将已学过的一些知识在头脑中整合,恢复事物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原貌,而不是按照学科割裂和独立开来,避免多个学科都讲,却又“蜻蜓点水”的尴尬。

例如,渗透整合《化学》(选1)的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的一些知识到通用技术《技术的价值》一节中,介绍可持续发展案例;渗透整合《化学》(选1)的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的内容应用到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节中,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应用选材;渗透整合《化学》(必修2)《化学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原油生产流程等工业流程案例的知识到通用技术《流程的设计》一节中,加强学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巩固记忆。

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

二、视频启发式

有些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困惑,比如在《技术与设计1》中,前五章都是偏重理论的内容,而有些教材中的案例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又过于陈旧,老师一节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爱听。经过几次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引入一些紧贴教材的视频,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和丰富多彩的画面,尤其是对揭开高新技术的神秘面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视频作为科普短片本身就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又结合了生活的实际和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对开阔学生视野非常有利。当然,这需要教师平时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收集视频素材,更多地关注电视新闻尤其是科教频道等信息。

例如,在讲《技术的两面性》一节时,笔者就引入了中央10套《探索·发现》节目中克隆危机的片段,在进行加工整理后,短短8分钟的视频内容便生动地介绍了克隆技术在生物医药、物种遗传和器官移植方面的贡献,又阐述了克隆人给人类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危害和冲击。在短片中,有学生熟悉的电影片段,有背上长着人耳朵的小白鼠的克隆技术介绍,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讲《人机关系》时,笔者引入了央视新闻中《太空马桶》的片段,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详细了解了我国航天员是如何在太空上厕所的,理解了人机关系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在讲《技术试验方法》一节时,笔者引入了央视《科学世界》一期节目片段,为学生展示了汽车碰撞试验的目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这一重要的技术试验方法,印象非常深刻。

三、小组探究式

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根据多元智能和脑科学理论,手脑并用的多重刺激和“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知识和应用实践技能,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试验活动项目。

例如,要满足市级示范校学生的需求,就要进一步发掘课程资源,加深和丰富课程内涵,我们在讲解《技术与设计2》中的《系统与

设计》和《流程与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小组探究式,引入了简易机器人项目,整合了物理、信息技术两个学科的知识,效果非常好。学生4人一组,亲历技术设计过程,面对机器人这个复杂的“系统”,按照“流程”,从机械与齿轮的安装调试到电子元器件的电路焊接,最后再进行简单的爬行程序设计,在做中加深了对“系统”和“流程”等技术思想的理解,还巩固和应用了物理课中机械与传动的知识和信息技术中程序设计的知识,整合的效果非常理想。三节课下来,学生提高了合作意识,学会了扬长避短,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四、网络学习式

网络学习也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学科整合的平台,除了能为教师进行教学展示提供方便外,还要积极利用计算机房等资源进行多学科课程整合,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通用技术课程搭建平台。

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中讲解《设计的原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好的创意设计,开阔眼界、提高创新能力;在讲解《技术的未来》一节时,让学生到课程网阅读技术的未来的案例;在讲解《方案的构思方法》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简易3D模型搭建程序,在电脑中勾勒自己的创意,要比在纸上画草图要简单、直观得多,提供的素材和色彩也非常丰富;在讲解《计算机辅助制图》一节时,让学生在机房进行AutoCAD的简单绘图练习,体验计算机辅助制图的优势,利用局域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与评价等。这些都会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有机整合、相互渗透,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研究性学习式

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种实际问题中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内容,但主科教师往往没有时间顾及。作为通用技术教师,恰恰可以利用课程特点和优势,找到技术与多学科整合的切入点,给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为有兴趣想要深入研究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接受教育提高的机会。

我们利用业余时间为有兴趣的学生指导研究性学习,将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引入到更深层次。学生们组成小组,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了很多小课题的研究,比如“从科学技术史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要求”、“中学生服装设计的原则与制作初探”、“中学生技术素养和动手能力调查”、“篮球鞋设计与现状调查”、“RPG游戏的设计与研究”等。这些小课题的研究为学生提高应用能力,甚至未来职业理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汪云九.意识与大脑——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课程学生
【学科新书导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赶不走的学生
“超学科”来啦
学生写话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