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管克江 本报记者 刘 扬
“中国将手伸向俄罗斯后院。”2月1日,路透社、美国《华盛顿邮报》等西方媒体报道了中国向摩尔多瓦提供10亿美元贷款一事,并称中国的真正目的是在俄罗斯的“后院”巩固基础,从而增加与俄的谈判筹码,并进入欧洲。中国社科院学者闻一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摩贷款完全是出于经济考虑,是两国都需要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中俄之间没有根本性利益冲突,更不会出现政治利益上的争夺。西方媒体炒作此事明显有挑拨嫌疑。
美国《华盛顿邮报》刊文称,中国2009年7月与摩尔多瓦签署谅解备忘录,向后者提供10亿美元贷款,这相当于摩尔多瓦GDP的1/10。文章引述专家的话称,中国的目的值得思考。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情报分析师邓肯认为,中国正在寻求出口产品多元化,但摩尔多瓦可以说什么都没有,那么中国到底想干什么?
文章援引邓肯的话说,在曾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摩尔多瓦随便转转,你或许能听到些可能的目标。虽然经济水平不高,但归功于前苏联的教育体制,摩尔多瓦人的识字率比美国还高。首都基希讷乌到处是网吧,农业和信息技术是摩尔多瓦的重要产业。邓肯认为,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用贷款能买到影响力”。
美国知名经济研究机构IHS全球透视的分析师格沃尔扬认为,中国正在实践新的外交政策,目标是借助上升的全球力量扩大优势。“中国在和美国打交道时立场日益坚决,但在东欧的行动却很温和,主要是同俄罗斯周边的贫穷国家逐步建立金融关系。去年6月,中国同意向塔吉克斯坦投资10亿美元建造发电厂和道路。去年3月,中国向白俄罗斯提出价值29.3亿美元的3年期货币互换计划”。
邓肯认为,通过强化在俄罗斯后院的地位,中国为同莫斯科谈判增加了更多筹码。格沃尔扬也认为,“中国想获得政治红利”。《华盛顿邮报》分析说,摩尔多瓦在多种意义上都可以称为俄罗斯的“后院”。比如俄罗斯在摩尔多瓦闹分裂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还派有驻军。“在与油气丰富的俄罗斯这个邻国打交道时,中国日益需要各种可凭借的力量”。
除了与俄罗斯争夺影响力,西方媒体认为,中国还可以借向摩尔多瓦提供贷款,在“欧盟后院”培养一个“国家客户”。“中国可以从摩尔多瓦出口产品到欧盟,将为中国显著降低运输成本”。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闻一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摩尔多瓦历来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目前俄美欧盟等正在对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等地区展开新一轮的争夺。摩尔多瓦的优势产品并不多,但它的战略空间很重要,紧挨乌克兰,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闻一表示,中国向摩尔多瓦贷款主要是出于双方经济需要,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西方媒体和一些人士所称的“与俄争夺政治影响力”。“这种说法是想挑起中俄之间的矛盾。西方一直希望看到中俄之间能出现一些问题,但并未如愿。中俄之间关系稳定发展无论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还是地区稳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更加务实和积极地推动中俄之间的对话,不要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可以利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