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的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10-01-31 01:24孙毅杰刘轶宏
职教论坛 2010年30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高职

□孙毅杰 刘轶宏 沈 悦

校企共建的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
——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孙毅杰 刘轶宏 沈 悦

纵观目前数目众多的农业中小企业,从严格意义上讲,极少有成功的企业。其中原因众多,比如传统农资流通体制与模式,新形势下难以发挥其服务于“三农”的功能;流动资金不足制约了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等。但是我们认为,缺乏适应新形式下的人力资源储备,不能为农业中小企业源源不断的输入合格的人才是严重制约农业中小企业的一个根本原因。那种“压缩型本科”知识灌输型的课程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服务当地农业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必须结合高职特点进行以校企共建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校企共建;农业企业

浙江是农业大省,每年农业企业吸收了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但是,除了数量有限的诸如杭州千岛湖有限公司、温州一鸣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外,绝大多数的还是农业中小企业。这些农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在一波又一波的市场竞争狂潮中,有的企业倒下去,而又有新的企业站起来。纵观目前数目众多的农业中小企业,从严格意义上讲,极少有成功的企业。其中原因众多,比如传统农资流通体制与模式,新形式下难以发挥其服务于“三农”的功能;流动资金不足制约了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等。但是,缺乏适应新形式下的人力资源储备,不能为农业中小企业源源不断的输入合格的人才是严重制约农业中小企业的一个根本原因。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农”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开设了农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商品花卉、畜牧兽医等专业,毕业生中绝大多数为当地的农业企业服务。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那种“压缩型本科”知识灌输型的课程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服务于当地农业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必须结合高职特点进行以校企共建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

一、现有的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凸显出来的问题

(一)缺乏农业企业的深度参与

目前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要求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但普遍缺乏邀请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专家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的全程参与。这必然造成农类高职学生毕业后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时候,出现所学与所做的较大差距,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需要。

(二)教材选择空间有限

虽然市面上已经有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材,但是多为本科教材的压缩版,而且针对高职学生的并具有农类行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材目前还没有。

(三)教学大纲的制订没有体现农类行业特色

缺乏农类企业有效参与而制定的教学大纲,不能结合农类企业的特点,体现以培养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为主的农类高职学生的特色,而是以传统的知识灌输型为主,这样不利于农类高职学生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的评价体系有待突破

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方面,依然沿用过去的以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做法。这种本科教育的评价体系不适用于高职的学生。因此,如何设计体现农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力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又一难点。

二、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通过深入农业企业、邀请毕业学生以及进行网络查询等多种方式进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调研,结合农类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形成以农类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和非人力资源主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需的能力要求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为依据,重组课程内容。具体如图1所示。

三、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目标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人才培养要求,与农类企业专家共同进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大力推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以面向农类行业企业为主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改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于校企共建的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结构的设计问题;(2)有助于体现农类高职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问题。

四、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邀请农类企业全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在课程设计时,邀请农类企业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会,提炼出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与校内外专家共同研讨,完成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课程的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其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由学生组成小组团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实际的农类中小企业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辅导学生完成。最后,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包括各阶段性的任务和总体任务,企业专家参与进行考核点评。

(二)修订课程标准并完成课程的设计

根据课程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会的成果,重新修订了课程大纲,形成了课程标准,改革了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校企共建的、以能力培养为主旨的课程体系。改革后,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新旧课程体系对比见表1。

表1 改革后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新旧课程体系对比

2.绘制组织结构图 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3.岗位分析 3.人力资源规划4.岗位分析4.拟定招聘与配置计划 5.员工的招聘与录用5.拟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计划6.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7.职业生涯管理6.拟定绩效考评方案 8.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7.拟定薪酬福利与激励方案9.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8.引入企业的规划报告进行汇报交流 10.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教学布局上,将原来的知识体系重新序化,用9个任务来承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见表2)

表2 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整体设计

任务5:拟定该农资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计划 (与企业合作)介绍员工入职教育、培训管理的基本知识,介绍培训效果的收集方法和内容,布置本项目。拟定采用培训的形式、时间和内容,并进行汇报交流。任务6:拟定该农资企业绩效考评方案(与企业合作)布置本项目,介绍绩效考评的程序、考评主要方法以及绩效考评数据的分析处理方式。针对主要岗位,拟定考核形式、考核项目、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反馈及改进情况跟踪,考核结果与薪酬体系的链接等内容的考核方案,并进行汇报交流。任务7:拟定该农资企业薪酬福利与激励方案(与企业合作)布置本项目,介绍企业常见的工资制度、薪酬福利的有关法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知识。拟定实施计划,进行竞争对手的薪资调查,从而拟定切实有效的薪酬福利与激励方案,并进行汇报交流。任务8:拟定该农资企业人员流动与劳动关系管理方案(与企业合作)介绍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与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等基本知识。在拟定计划的基础上,设计人员流动与劳资关系方案,并进行汇报交流。任务 9(综合):引入企业所做的专业人力资源规划报告进行汇报交流(与企业合作)审阅各小组提交的规划报告,选出50%左右的小组进行汇报。联系协作农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引入企业所做的专业人力资源规划报告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教学方法上,摈弃了原来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了新型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有:

1.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由学生能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的完成教学任务;

2.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3.本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4.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5.设计常见的人力资源情景,由学生模拟活动的角色。

(三)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

从用人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出发,开发出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农类高职人力资源管理的使用教材。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调研了温州当地的农类龙头企业,如温州菜篮子集团、温州快鹿集团、瑞安水产品城等农类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着手编写具有农类企业行业特色的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教材。

(四)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革新

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企业任务评价、期末笔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到课率等组成,比例为10%。企业任务评价占50%,具体为: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根据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报交流,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打分,形成学生互评,占20%,接着由企业专家点评打分,占30%。所有任务完成后教师将学生各小组的各任务评分进行加权汇总,得出企业评价的总分数。最后的期末笔试考试由教师出题,占40%。上述各成绩的评价占比如图2所示。

总之,引入企业评价是为了从企业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做的报告,更好地从实用性角度来评价学生的任务方案。

经过上述人力资源课程的诸多改革,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的基本取向,巩固了培养农类高职学生的职业胜任力的核心地位。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创新型的技术人才。

[1]陈哲.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原则与实践[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王照雯.优化职业技能课程 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

[3]任星星.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科技,2009(3).

[4]李晓,朱迅.项目教学法在我校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

[5]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老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11).

[6]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姜高才.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和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G712

A

1001-7518(2010)30-0046-04

孙毅杰(1972-),男,浙江金华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刘轶宏(1972-),男,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连锁经营管理;沈悦(1980-),男,浙江温州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工商管理。

责任编辑 葛力力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高职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