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文,王少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药剂科,广州 510655)
随着药物种类和剂型的增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已逐渐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为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情况和临床科室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实施办法》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将我院2006—2009年收集到并已在线上报的14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收集2006—2009年我院各科室自愿呈报的148份不良反应报告,经我院ADR监测小组评价上报至省ADR监测中心,均获得省或国家ADR监测中心的反馈评价。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上报的每例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所用药品、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名称及临床表现、转归情况及其所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和报告者的职业分布情况等信息进行流行病学的描述性分析。
2.1.1 患者的性别比例:在收集到的148份ADR报告中,男性患者71例,占总数的48.0%,女性患者77例,占总数的52.0%,男女比例为1∶1.08。
2.1.2 患者的年龄分布:ADR报告中,年龄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91岁。年龄≥61岁的老年患者和年龄≤15岁的儿童患者为ADR高发人群,见表1。
表1 ADR发生的年龄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age of ADR cases
2.1.3 患者既往ADR史:无既往ADR史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比例最大,见表2。
2.2.1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ADR报告涉及的药品包括15类88种,部分ADR涉及多种药品;其中涉及抗微生物药品的报告例数最多,见表3。
表2 患者既往ADR史Tab 2 Past ADR histories of patients
表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Tab 3 Categories and constituent ratios of drugs that induced ADR
2.2.2 引发ADR的抗微生物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抗微生物药品有7类23种,共75例次,其中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例数最多,见表4。
2.2.3 引发不良反应的中成药:应用中成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共14例次,其中口服制剂5例(占35.7%),注射制剂9例(占62.3%)。
出现ADR的用药途径:静脉滴注106例(占71.6%),口服28例(占18.9%),肌内注射12例(占8.1%),皮下注射2例(占1.4%)。
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发生例次最多,见表5。
表4 引发ADR的抗微生物药品种类及构成比Tab 4 Categories and constituent ratios of antimicrobial drugs that induced ADR
表5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其主要临床表现Tab 5 Organs and systems involved in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按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分级判断标准进行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之间的因果关系统计如下:肯定35例(占 23.6%),很可能 83例(占 56.1%),可能 27例(占18.2%),可能无关3例(占2.0%)。
148例ADR分类及转归情况见表6。
35例严重ADR涉及的药品见表7。
表6 ADR分类及转归Tab 6 ADR types and its outcomes
表7 涉及严重ADR的药品Tab 7 Drugs caused serious ADRs
ADR报告人职业以医生为主,医生上报141例,占总数的95.3%;护士上报6例,药师上报1例,分别占总数的4.1%和0.7%。
148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08。在年龄分布上,以≥61岁的老年患者和≤15岁的儿童患者居多。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根据成人换算的用药剂量有一定的误差性,且药品说明书上缺少该类人群的临床用药数据,容易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增加了ADR发生的几率;而老年患者身体器官逐渐衰退,肝肾功能较差而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以上结果提示医务人员,应该关注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同时也应加强对儿童和老年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由表3、表4可见,ADR主要涉及抗微生物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中成药、生物制品、抗肿瘤药等几大类别,其中以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中成药和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最高的两个药品品种是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
3.2.1 左氧氟沙星及其对精神系统的损害:左氧氟沙星引发的ADR有20例,位居怀疑药品之首,这一结果与2009年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报道的数据一致[1];其中左氧氟沙星引发严重不良反应2例,位居引发严重ADR药品的前3位,其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皮肤瘙痒、红色皮疹、荨麻疹等)、胃肠系统损害(恶心、呕吐)、呼吸系统损害(胸闷、呼吸困难)、全身性损害(头晕、盗汗、过敏性休克)、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四肢麻痹)等。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左氧氟沙星还引起失眠等精神损害。虽然此次统计中未发现其致使严重精神损害,但发现同属氟喹诺酮类的氟罗沙星致严重精神异常、幻觉1例,文献中亦有报道左氧氟沙星致精神障碍、癫痫、失眠等严重精神系统损害的发生[2]。这提示,医师给患者开具左氧氟沙星及其他氟喹诺酮类药品时,应询问既往病史,精神病患者和癫痫患者应禁用此类药品。
3.2.2 第3代头孢菌素及其皮试问题:由表7可见,35例严重不良反应中,头孢菌素类占13例。此13例中,除1例怀疑是头孢呋辛外,其余均属于第3代头孢菌素类,并以头孢曲松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发生几率最高,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反应不良信息通报》第14期“头孢曲松钠安全性问题专刊”及第21期中提出“警惕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严重不良反应”的信息相一致。头孢曲松属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居致不良反应药品第2位,其共致药品不良反应11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5例。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第3代头孢菌素所致休克均为速发型超敏反应,以头孢曲松为例,即休克发生在用药30 min以内,与文献报道一致[3]。当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可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头孢菌素类很有必要进行皮试。但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大部分的药品说明书中对此类药品并没有明确提出皮试要求,而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皮试的操作标准,不做皮试、以青霉素等其他药物替代原药进行皮试或者凭经验以自定的药物剂量进行皮试,甚至有报道以原药做皮试后阴性的,也发生严重过敏致休克死亡的案例[4]。这提醒医护人员,在应用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的家族过敏史和自身过敏史,合理用药,并密切监护,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进行有效救治。
由表5可见,ADR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其具体表现均属易于观察的表观性病症或者可经患者主诉的疾患。此外,所收集到的ADR报告仍以注射途径为主,口服所致不良反应所占比例较小,对口服药物所致慢性损害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能存在少报、漏报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当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除了药品副作用,还包括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等;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等不良反应高发人群,在不良反应发生后,还应重点监测其肝、肾、血液系统各项功能,必要时进行长期回访。
通过对我院148例ADR报告分析可知,ADR的发生与患者、药品、临床应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的信息具有一致性,能为医护人员提供可靠的用药参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其必要性,经常对本单位使用的药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以更加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品。
[1] 吴海雯.255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1):26.
[2] 符翠莉,莫志江,荣延平,等.184例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分析[J]. 海峡药学,2009,21(1):154.
[3] 韦平原.164例头孢曲松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18):62.
[4] 陈亚媚,郦尧旺,朱光辉.71例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的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9,26(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