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芳,刘治安,杨 莉(东莞市东华医院,东莞 523110)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使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病,该病对人类的健康威胁仅次于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以抗糖尿病药为主,我院使用抗糖尿病药有注射剂(胰岛素类)及口服剂两类,胰岛素类除了普通胰岛素(短效)为动物胰岛素外,其余都是重组人胰岛素;口服抗糖尿病药分为: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糖平);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格华止、迪化糖锭);磺酰脲类,目前使用第2代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第3代格列美脲片(亚莫利);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如瑞格列奈;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中成药类,如益阴消渴胶囊。为了解糖尿病患者使用抗糖尿病药的情况、趋势,现对我院5年来抗糖尿病药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我院的HIS局域网,分月份查询2005—2009年各年度我院药库发给各药房抗糖尿病药出库的数量、药品价格。各抗糖尿病药品种的规格、药品价格均与实际一致,所有药品数据均为临床实际消耗量。
将2005—2009年我院实际消耗的抗糖尿病药按药品金额、规格、数量录入Microsoft Excel表中,以此数据为基础作统计学处理,分析临床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药的使用情况。(1)药品名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和《新编药物学》[1](第16版),并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将口服抗糖尿病药分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和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5类;将胰岛素分为短效胰岛素(包括超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超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4类。(2)确定限定日剂量 (defined daily dose,DDD)为药物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本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及结合药品说明书和临床用药习惯确定。(3)各药的 DDD 数(DDDs)即用药频度(用药/人次)[2],DDDs= 年消耗某药品量/该药的DDD值,各类药的DDDs为该类各品种DDDs的总和,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药物动态和用药结构的变化。(4)日用药金额DDC,其值代表此药物的总体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物的日均费用,DDC=某药的总药费/该药的DDDs。(5)对总消耗金额、总消耗量、DDD、DDDs进行数据处理,求得各药的日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用药/人次)。(6)对各种药品的销售金额、DDDs进行排序并编号,得出各药的销售金额序号和DDDs序号,并进行对比,此比值是反映各药品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用药/人次)是否同步的指标,比值越接近1.0,表明销售金额与DDDs同步性越好,反之则较差。
我院抗糖尿病药年销售金额明显上升,口服剂与注射剂平均年增长分别大于23%、47%;同时DDDs也同步上升,口服剂与注射剂平均年增长分别在20%、92%以上。5年间用药总金额口服剂增长132.04%,注射剂增长355.00%,总DDDs口服剂增长了126.4%,注射剂DDDs增长了144.46%。抗糖尿病药用药品种也有增加,2005年我院使用的抗糖尿病药有18种,2009年有24种,其口服抗糖尿病药品种变化不大,注射剂品种增加85%,注射剂的使用频度(DDDs)占18.2%,见表1。
表1 抗糖尿病药用药金额(元)和用药频度分布Tab 1 Consumption sum(Yuan)and DDDs of antidiabetic drugs from 2005 to 2009
α-糖苷酶抑制剂、注射用胰岛素的用药频度(用药/人次)及销售金额逐年大幅增加大幅增加;中成药、促胰岛素分泌剂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用药/人次)稳定增加;胰岛素增敏药、磺酰脲类的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用药/人次)变化不大;双胍类的销售金额基本不变,但用药频度(用药/人次)增幅较大,见图1、图2。
图1 各年度各类药品消耗金额及所占百分比分布Fig 1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drugs and their proportions from 2005 to 2009
图2 各年度各类药品DDDs及所占百分比分布Fig 2 DDD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drugs and their proportions from 2005 to 2009
24种抗糖尿病药中,序号比为1.0的有3种,说明其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用药/人次)同步相关性较好;其序号比大于1.0有5种,小于1.0有6种,偏离达20%的有3种,其中序号比最小瑞格列奈片为0.5,说明销售金额偏高,相对来说用药频度(用药/人次)少[3]。DDC排序前3位的品种,其序号比均小于1.0,DDC排序后3位的品种,其序号比均大于1.0,说明药品价格是患者考虑的因素之一。从DDC看,我院抗糖尿病药的DDC为0.08~13.58元/日,其中格列本脲DDC最低,其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序号比为1.0,表明临床在选择抗糖尿病药治疗糖尿病时,药品价格并不是被考虑的首要因素,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见表2。
表2 各品种抗糖尿病药应用情况及DDDs、DDC及排序Tab 2 Utilization,DDDs and DDC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drugs from 2005 to 2009
由表1可见,我院5年来抗糖尿病药的金额和用药频度有很大增幅,口服抗糖尿病药的用药频度(用药/人次)增长了126.4%,注射剂增加了144.46%,消耗抗糖尿病药金额增长较快,口服抗糖尿病药增长132.0%,注射剂增长355.00%。同时,抗糖尿病药的总金额占总药品金额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其分别为2005年1.58%、2006年1.82%、2007年2.08%、2008年2.32%、2009年2.54%,与其他文献相比[4],我院抗糖尿病药的金额占总药品金额比例偏大,这是由于我院抗糖尿病药基本为原研发厂生产,所以药品价格较贵。就我国目前医保而言,实施“低水平”、“广覆盖”等政策,我们认为应该采取社保用药按品种限定报销最高价格,增加仿制成熟的国产药品使用,这样可以减轻社会负担,使有限的医保费用资源服务于更多的患者。
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次的同步性指标较好,其序号比在0.8~1.2有11种,偏离20%仅2种;胰岛素的使用虽然有增加趋势,但5年平均使用频度(DDDs)占18.2%,与国际上的20% ~30%尚有差距,建议提高胰岛素的使用频度。
我院抗糖尿病药的DDC为0.08~13.58元/日,其中阿卡波糖、罗格列酮、格列美脲片、瑞格列奈、胰岛素的DDC较高。二甲双胍的DDC较低,其序号比为2.5,价格相对合理,故使用量一直较大,说明在疗效好的药品中,临床选择较经济的品种。虽然格列本脲DDC最低,因其为长效制剂,降糖作用强而持久,应用量大易导致药物蓄积,引起低血糖反应,故临床很少使用(其DDDs最少)。结合DDDs分析,临床治疗糖尿病时,在药品的价格和疗效方面,医生、患者更重视使用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药品,而药品价格并不是首选因素。
我院5年来临床使用前3位抗糖尿病药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益阴消渴胶囊。阿卡波糖占抗糖尿病药消耗量的主导地位,DDDs排序居第1位,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用药/人次)的序号比为1.0,同步性较好。由于阿卡波糖有较好的降餐后血糖作用,且降糖作用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相符,另据有关文献报道[5],阿卡波糖对糖尿病并发的各种血管性病变有一定预防作用,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这均可能与我院阿卡波糖大量使用有一定的关系。二甲双胍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对不论有无胰岛细胞功能的糖尿病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主要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或饮食控制未能成功者,所以使用较多。作为中成药的益阴消渴胶囊疗效确切,目前没发现不良反应,所以消耗量一直居前列,成为主要抗糖尿病药之一。
[1]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71-678.
[2] 张 平,李瑞珍.广东地区2001—2005年口服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6):2013.
[3] 沈 美,周卫英.我院2004—2006年口服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2):100.
[4] 罗 芳,魏宇宁.我院2005—2007年口服抗糖尿病药利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11):825.
[5] Nagata M.Prevention of the manifestation of diabetes in the elderly in the presymptomatic stage[J].Nippon Ronen Igakkai Zasshi,2006,4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