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发达县域农民价值观现状调研——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

2010-01-28 08:31中共慈溪市委党校浙江慈溪315300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慈溪价值体系观念

(中共慈溪市委党校,浙江 慈溪 3153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推进,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步入了转型升级的发展新时期。农民的各类价值观呈现出复杂性,现代观念和传统观念、本土观念和外来观念、先进观念和落后观念互相冲突、互相交融、互相影响,在艰难博弈中前进。在这一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正确认识当代农民价值观念的新特点。慈溪市是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2008年,慈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38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263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测评中,慈溪排位第三。因此,调查研究慈溪农民的价值观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对慈溪农民的生产观、政治观、教育观和消费观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对象涉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经济收益等。随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21份,其中有效问卷767份。本调查对农民概念的界定,是指慈溪市内所有没有获得“城市户口”的具有农民身份的本地人口。

一、生产观念上,市场意识占据主导,但传统思想依然束缚农民的行为

1984年,慈溪出台“四轮齐驱”政策(国营、集体、乡镇、个体四个轮子共同驱动)后,乡镇企业和农村私营企业在农村蓬勃发展,农民开始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并使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近30年来,他们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浪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已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者转变为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商品生产者。农民从传统的“重农轻商”转变为“亦农亦商”,接受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平等、竞争、效益等观念,商品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根据经济规律和市场需求,相当一部分农民积极调整生产行为,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采取多种多样的生产经济形式。问卷调查显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这三类职业者占了六成以上,这说明已有不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更有一些农民走出家门办商业、搞工业。

但是,慈溪农民的生产观依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的市场观呈现出狭窄性和单一性的特征,不少农民只承认产品市场,然而与产品市场密切相关的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土地等市场几乎无人问津。再者,小农经济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不少富起来的农民的行为,他们缺乏大市场、大发展、大开放的胆识和气魄,小富即安的思想意识始终存在。他们害怕“露富”,不敢扩大再生产,怕栽跟斗怕吃亏,追求四平八稳的生活。当然,也有敢于冒“风险”的跃跃欲试者,他们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有的想做一番事业,有的想以此跳出“农门”,还有的人因“离乡离土”,荒废了责任田,经营破产而两手空空。

二、政治观念上,民主意识开始觉醒,但是呈现出不完整性和不完善性

“在村级民主选举时,您觉得选举结果是谁是否重要?”选择“无所谓”竟高达45.71%。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不少农民对参与村级民主选举的热情并不高。部分农民认为村级组织的职能只是完成地方政府的任务,与自己的利益关联并不大。还有部分农民认为选举受到一些上级行政机关直接或变相的干预,选举结果大多是上级机关的“意中人”。这样,不少农民对投谁的票抱一种淡漠的态度。

农民对村级民主选举所持的消极态度是不是意味着农民的政治意识正在淡化?答案是否定的。当前农民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日高涨,但他们惯常寻找村级政治体制外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各项权益。近几年,慈溪农民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的案例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反映出农民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和对村级民主选举的认识限度。他们不信任基层行政机关,但出于自发的社会主义观念,又充分认可上级政府的权威,有时为了能够引起上级的足够重视,他们尽量扩大事态。而事实上,当事态真的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确实会引起上级政府、有时甚至是中央政府的重视,这也是一些农民认为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是目前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较为有效的选择。

另外,在回答“您会选什么样的村干部(最多选三项)”时,选择“能带领大家致富”的最多,占73.8%,次之是“人品好,办事公道”,占66.75%(详见表1)。这说明农民更重视村干部的才干和德行,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观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政治观,“经济能人”成为农民主要的选举取向,以往的“规范取向”有所减弱。

表1 农民民主选举取向

三、教育观念上,对子女教育重视度提高,但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

当代慈溪农民的教育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度更是进一步提高。“假如您有了很多钱,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最多选三项)”,被选比例最多的选项就是“投资子女教育”,占总数的69.62%。和被访者交谈时笔者也感受到,大部分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都愿意对子女的教育做出不计回报的投入。

当前农民对子女教育之所以不惜高成本的投资,除了总体上都认可教育对子女素质提高的作用之外,还受到教育物质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农民对农民身份和农村生活不满,他们希望子女通过教育这一途径闯进城市,拔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环境。学生自己亦希望通过读书升学以彻底摆脱土地的束缚,去城市谋求发展。“跳农门”的教育观,反映了农民的“离农”倾向。

也有部分农村家长因自己学历不高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自卑感,因此渴望在子女身上重塑自我形象,这反映了农村家庭教育的功利化问题。这些农村家长将教育投资看成是一种长线的人力资本投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而优则仕”、也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他们把大量的金钱投入到子女教育上的时候,也不经意地把成名成家、求利求势的重担压在子女的心灵上。

无论是教育离农主义,还是教育功利主义,各自都带有“工具主义”的影子。它们共同穿着“实利主义”的衣冠,使农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异化为一种“名利”工具,从而大大弱化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

四、消费观念上,健康、时尚消费成为趋势,但落后、甚至畸形的消费观念依然存在

随着慈溪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民的消费观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慈溪市统计局统计的农村居民在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消费数据充分显示出消费结构的变动,这说明在吃、穿、用方面,过去是吃饱、穿暖、能用即可,现在吃要营养、穿要时尚、用讲高档的消费观念已逐步形成(详见表2)。有些富裕农民的消费已经出现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表2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基本情况(单位:元)

但是总体来说,大部分农民的消费观依然偏于传统,农民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他们对家庭用品消费首先考虑其实用性,其次是价格是否合理,再次是质量是否有保障、耐用;对美观、舒适、艺术化、技术要求较低,对科技含量日益增多、品种和范围不断扩大的商品和服务,缺乏应有的消费技巧。再加上农民一向以勤俭朴素为美德,攒钱后主要用于“盖新房,娶媳妇”,很少用于“吃、穿、行、娱乐”上。调查显示,“假如您有了很多钱,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最多选三项)”,“建房或买房”依然是大家最想做的事情之一,被选比例为56.19%,仅次于“投资子女教育”。此外,农民的消费也存在诸多不合理消费现象。如相当比例的农民重物质轻文化消费,把过多收入用于婚丧嫁娶等方面,甚至用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对于收入增加的农民而言,有的往往倾向于寻求炫耀消费,以便引起别人的羡慕,其他人看到后,也纷纷效仿跟进,盲目攀比。

通过对慈溪市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沿海发达县域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不断地调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但旧观念、旧意识依然残存,再加上外来思想的不断渗入,农民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格局,表现出不平衡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心理。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对农民思想观念的疏导。

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农村文化价值观

农民思想价值观的建设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各个方面为新时期农民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为提高农民素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为提高农民素质提供了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也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生产观、政治观、教育观、消费观等。

1.要科学设计和建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和载体

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阔平台,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2.要基于慈溪特色,建设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体系

在内容构建上,实现分层设计的内容模式。在实施策略上,注重形式的创新性和实践效果的深入性。例如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增强宣传覆盖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农村确立;充分利用和发挥慈溪“三大文化”和民俗优势;加强典型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农村教育体系。

3.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注重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使农村的各项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防止出现具体政策与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现象。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主流价值,使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褒扬和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通过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督,引导人们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倪峰.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与农村文化建设——杭嘉湖市郊农村文化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8,(10).

[2]刘洁,陈宝峰.农村家庭子女教育投资决策中的价值观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7,(6).

[3]黄惠珍,张雅静.农民的闲暇生活水准——慈溪农民闲暇生活调查[J].宁波经济,2006,(8).

[4]陈立旭,潘捷军.乡风文明:新农村文化建设——基于浙江实践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肖剑忠.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慈溪价值体系观念
慈溪,为它的美食疯狂打call!
维生素的新观念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健康观念治疗
200余吨危险废物随意堆放 慈溪破获重大“污泥”案
My Little Cat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