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战略转型的一个缩影百年东芝如何恢复增长

2010-01-26 09:20王颖
英才 2010年12期
关键词:佐佐木东芝半导体

文|本刊记者 王颖

与其他日本企业相比,他们的转型路径又有哪些值得国内的制造型企业借鉴?

田中孝明

佐佐木(Norio Sasaki)2009年接任东芝全球CEO时,公司刚刚经历了创立130多年的历史中最严重的一次亏损——2008财年东芝亏损数额达到3436亿日元(约合35亿美元)。

上一次,东芝遇到类似的困难还是在2000年美国IT泡沫破裂之后,就在那一年的6月,冈村正(Tadashi Okamura)出任CEO。2001财年,由于以半导体为中心的电子元件业务及面向海外的个人电脑业务大幅萎缩,东芝净亏损达到21亿美元。而在前一财年中,东芝净赚8.01亿美元,总收入达到了500亿美元。

虽然这两次危机分别发生在以全球金融危机和互联网泡沫为背景,从而带来的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中,但是它背后反映的更深层次问题却是:“日本制造”如何重新定位、转型,重新寻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2000年到现在的十年间,东芝先后经历了冈村正、西田厚聪(Atsutoshi Nishida)、佐佐木三位CEO。被称为“手术师”的冈村正采取了“shrink to grow(以屈求伸)”的策略,削减成本,退出薄弱业务,大量亏损或是利润低的像ATM、卫星事业等部门被裁减,到2005年的五年间,东芝的总资产缩减了20%,人员减少了12%。

瘦身后的东芝财务状况大大改善,有了资本和实力加大投资在未来的优势领域中。在西田厚聪的主导下,2006年东芝斥资41.6亿美元收购美国核电站建造企业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77%的股份,成为一家同时拥有两种核能技术的企业;同时,在中期投资规划中,将近90亿美元押宝在代表未来存储技术的NAND闪存芯片上。

半导体和核电,正是东芝目前的两大支柱产业。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许李彦认为,东芝进行的战略转型正是日本企业战略转型的一个缩影。其内容主要是从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上游移动,同时大力开拓以新能源和社会基础事业为代表的新产业,并且由于日本国内市场的萎缩,目光更多投向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市场。

“佐佐木社长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要让我们再一次恢复到持续性增长的正常轨道上来。”东芝(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田中孝明告诉《英才》记者。

目前,东芝的海外销售额所占比重已经超过50%,未来它还将重心继续向重点的15个增长迅速的国家进行转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田中孝明也成为东芝全球董事会成员之一,这也是第一次有东芝中国区总裁进入这一管理机构。

佐佐木上任已经一年多,在截至今年9月30日上半年财报中,受半导体和液晶显示器需求增长的推动,东芝净利润大约为270亿日元(约合3.33亿美元),比此前的预期增长了近两倍。

东芝已经从连续两个财年的亏损泥潭中走出来了吗?在半导体和核电两大产业中,东芝是否已经建立了足够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日本企业相比,他们的转型路径又有哪些值得国内的制造型企业借鉴?

消费电子的衰落

消费电子不再是东芝的支柱性产业,这几年它在东芝全年销售额中仅占10%的份额。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苹果生产的iPhone4成为目前最为热销的手机,东芝却早已退出手机市场,三星等韩国品牌在消费电子市场也已经超越日本品牌。

在冈村正执掌东芝的近六年中,他还曾经试图挽回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颓势。最著名的事件是,他将东芝总部大厅内陈列了近20年的卫星与核电厂的反应堆模型拿走,取代的是数字电视与电子商务设备等模型,因为他相信未来的浪潮将是网络。

西田厚聪的改革则来得更为彻底,消费电子不再是东芝的支柱性产业,这几年它在东芝全年销售额中仅占10%的份额。由于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降价也快,近些年它的利润率逐年下降。2010财年,东芝基础设施事业的营业利润率预计将达5.9%,而数字产品仅为0.6%,电子设备和家电则更低,仅为-1.8%和-0.9%。

在金融危机中,包括东芝、索尼在内的日本公司,纷纷将制造业出售给台湾公司。比如,东芝将液晶显示器面板子公司股权出售给友达光电,终止自身在海外的液晶显示器面板业务;索尼将位于斯洛伐克的尼特拉(Nitra)电视机制造厂出售给台湾鸿海精密。

东芝正着力在技术门槛更高的高端消费电子领域进行竞争。去年,东芝就推出了配备有多核微处理器的Cell Regza液晶电视,它由东芝与索尼、IBM等合作开发,这款55英寸的液晶电视配有一个机顶盒,能同时播放多达八套高清晰电视节目。东芝数字媒体网络部门总裁甚至放言,“当今谁都能生产电视机,但Cell Regza却只有东芝能够生产。”

“我们还必须把东西变得更小,东西做得更薄、更轻,这种改良也是日本制造业非常特长的领域。”田中孝明告诉我们,东芝现在生产的闪存、U盘、芯片、包括SD卡这样的产品,将会越做越小,但储存量会越来越大,这块的市场潜力很大。就在今年9月,东芝推出全球读写速度最快的SDHC存储卡,而这些都属于东芝支柱性的半导体业务。

一方面东芝也将推出平板电脑,与苹果展开竞争,另一方面苹果推出的创新型的产品,让东芝的半导体产品销量大增。据了解,东芝还是iPhone4液晶屏的供货商。

不过,半导体业务的增长周期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正是由于手机等数码电子产品需求陷入低迷,东芝半导体的主力产品闪存的需求下降、价格骤跌,导致作为全球第二大闪存制造商的东芝大幅亏损。

挺进能源

对于东芝来说,除了半导体业务之外,另一大支柱产业就是基础设施产业。

早在2006年,东芝就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核技术公司西屋电气,最终收购价格较西屋电气最初预期高出了近两倍。但是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东芝的收购价格是非常值得的。

当时,东芝总裁兼首席执行长西田厚聪表示,他对这项收购十分满意,它会在长期内带来回报。他同时表示,在他看来,这项投资实现收益的时间可以是在数十年后。

东芝公司此前在日本的核能技术领域也已建立不少业务,占日本核电站建造市场的35%。东芝方面估算,西屋的纳入将使东芝核电站建造业务,从每年17亿美元迅速扩张至2015年的59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76亿美元。

佐佐木则夫是东芝的老臣子,从事东芝发电业务已经有37年的时间。收购西屋电气公司主要股权的交易就是由佐佐木则夫负责的。今年3月,西田厚聪选定由佐佐木则夫接替自己的职位。

也正是因为东芝当年对西屋的收购,才使得东芝能够分享中国的核电大单。收购当年东芝旗下的西屋电气就斩获了总价50亿美元的4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大单。

此后,东芝又在2008年进军美国核电市场,获得美国南方集团总计7000亿日元的两座核反应堆的大单。而在2010年,东芝又携手两家美国公司,共同竞标沙特的核电项目。

在核电领域不断拓展的同时,东芝又宣布进军太阳能发电领域,为公用事业公司建设光伏发电场。东芝还表示,将在日本的一家煤电厂安装碳捕捉技术设备作为试点项目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田中孝明告诉《英才》记者:“首先从发电角度来讲,东芝在核能发电、水力发电都有优势,同时东芝还能够提供减少损耗输变电设备,这些都是东芝非常有特色的产品。另外,东芝在城市交通,轨道交通地铁等产品上也有竞争力。现在新能源又是讲的最多的话题,太阳能发电系统、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配电池,都是我们正在做的产品,这些产品将来都会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

以东芝为代表的日本企业集团在成立历史中经历过许多重组、并购,逐渐转向钢铁、家电、汽车,然后是半导体,现在是基础设施、新能源等产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在于,学习如何发掘并利用已有的技术和资源,与未来的新产业和新市场结合,而不是看到了蓬勃的新市场,才开始着手研发、开拓,弄得措手不及。

猜你喜欢
佐佐木东芝半导体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2018第十六届中国半导体封测年会
90MB/s旅行拍摄最佳拍档东芝极至瞬速EXCERIATMN302 SD SDHC卡体验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东芝Q Pro 256GB
杭城里的东芝
东芝TCS店落子普宁
女神之“宅男女神”佐佐木希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