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福, 何杏娜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体战训教研部,北京 100038;2.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 10002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周永康部长在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讲到“要将警察实战技能训练提高到重要位置,以此提高公安民警的政治业务,体能素质和实战技能。”因此,警务战术课程在公安院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关于警务战术课程的研究大多涉及到课程的价值、对比研究、警务训练三个方面,缺乏对课程本身的系统研究,从而导致警务战术课程的作用不能全面发挥。本文通过调查公安院校开设战术课程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统计和分析,进一步深入探讨完善警务战术课程的方法和措施。这一研究不仅扩大了警务战术的研究领域,而且也为公安院校警务战术的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警务战术是一个比较泛化的概念,狭义的警务战术是指指导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在可能与犯罪嫌疑人发生武力对抗的情形时防御其攻击,并依法有效攻击、捕获犯罪嫌疑人的科学方法和斗争艺术,包括警察的战斗手段、组织形式、战斗队形、一般程式和谋略运用。本文采用的警务战术是狭义概念。
公安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基地,担负着培养公安应用型人才和进行公安业务理论研究的重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智能、高科技犯罪案件明显上升,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凶残狡诈,对敌斗争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公安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对近年来警察在执法活动中伤亡的大量案例分析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自身缺乏战术思想、战术意识和技能薄弱的问题。因此,在公安院校开设一门指导警察进行清查、询问、盘查缉捕行动,正确查找和捕获各种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的作战行动方法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公安教育发展“十五”规划》提出将警务战术课程列为必修课。
影响警务战术教学的相关因素主要是警务战术教学机构的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时数、教材、师资力量、教学场所器材、考核等几方面。为此,从以上几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明确发展的趋势,使课程更加切合公安工作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战对抗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
调查发现,目前公安院校战术教学机构的设置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学校设立警体部(或警训部),在警体部下除了设置体能教研室和技能教研室外,还设立了战术教研室,战术课程和警体课程统合在一起,由警体部统一安排,实施教学。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警察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山东警察学院等部分院校。第二种是警体部与战术系(或部)并列为一个系部,如广东警官学院以及云南警官学院等院校。第三种是学校设立警体部但没有把战术课程放在警体部,也没有单独成立一个战术系(或部)而是放在另一专业系中,如中国刑警学院,它设置刑事犯罪侦查系下属战术教研室。八大警校有五所学院是属于第一种形式的,两所学院是属于第二种形式的,一所是属于第三种形式的。可见目前公安院校对警体和战术的定位认识还是不够清楚,机构设置情况比较杂乱,这样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交叉重复教学,甚至造成教学混乱,教师在教学方面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八大院校的平均战术课时是 43课时。而这是与复杂的战术课程内容不相符合的。如果把有限的战术课时量分给具体的教学科目,会发现教学课时少得可怜。有 30%的学生认为战术课时少是造成他们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直接原因。90%的一线民警认为警务战术课程不能胜任实践需要的主要原因是课时量少。所以应该加大课时量的设置,使课时量与课程内容达到协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满足实战的需要。
战术课时少,进一步导致课时在内容分布上不合理,使一些实战性内容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调查显示:大多数警察院校现行的警务战术训练,缺少与公安实践紧密相连的综合训练、模拟实战演练等教学内容。比如在射击训练中,虽然增加了一些与国际接轨的 P P C,A P S C等应用射击的内容,但与实战最贴近的突发性枪战、夜间射击等实战内容,却很少有院校开展。课时少就意味着只能满足于盘查、搜身、清查、搜索、持枪等战术基本动作的训练。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战术演练和综合模拟训练,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造成与实战脱离。这样战术课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和基本动作的训练上,对学生既缺乏实战技术的培养又缺乏实战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是在学而练,练而考这个圈子里徘徊,缺乏练为战,战为胜的终极意识。而美国在警务战术课的课时安排上很合理,与中国相比,增加了很大一部分的战术课时量。由于战术课时多,所以美国学员有很多的实战机会,不但可以灵活地掌握射击等战术训练形式,还可以多次进行综合模拟训练。美国警察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很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战性,这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值得借鉴的。
警务战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战术基础动作、盘查与搜身战术、搜捕战术、缉捕战术、查控堵截车辆战术、缉捕持枪战术、解救人质战术、防暴战术、战术指挥。通过对八大院校战术课程内容的调查发现(见表 1),查控堵截车辆战术、解救人质战术和战术指挥开设的课程少,有几所院校根本没有涉及到这些课程。而这些战术又是在一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表1 八大警官院校警务战术课程内容调查一览表
同时发现,各院校没有根据专业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出现了不分警种、不分岗位的盲目训练。在目前非常短的战术课时内,还要依照教学大纲设置多种教学内容,势必造成学的杂而不精。目前教学内容设置存在着一锅煮的现象,这种做法必然产生相同内容很难适应不同需求的弊端。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应该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实战技能,但在有限的学习期间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公安院校自开办以来,虽然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基本以公安专业为主,但仍然没有摆脱贪大求全的弊端,总是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万事通的全能型人才。警察学院是专业性很强的教学部门,不同专业对实战技能的需求也应有所不同。所以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战术行动部分的侧重点就应该不同,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实战要求的人才。
通过对 57位教师的警务战术教学方法运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 2),演示法和重复训练是运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占 100%。由于战术训练中有些难度动作相对复杂,所以需要一次次演示和不断的重复训练来规范学生的动作要领,力求达到动作上的精确。通过对同一种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战术动作;而案例讲授法占 12%,相对较少,选择警务战术的典型战例,让学生对战例进行评析,分析实战过程中的失误与成功之处,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类似案件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表2 战术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情况调查表
由此看出,警务战术课程在此方面有一定欠缺。模拟实战法是指模拟警察实战过程中的某一情景,让学生进行演练,应该是战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如在搜捕持枪罪犯时,罪犯突然劫持人质,我方应如何应对。但由于警务战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局限,运用此训练法较少,只有26%的教师选此方法。实习时训法运用的情况与各院校的教学安排有关,例如公安大学每年开学第一个学期都要求学生到各基层单位实习实训一个月的时间从而增加工作经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由于警务战术教学内容较多,所以相对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评价内容也较多。一般包括理论考核、基本动作考核、实战情景考核。
表3 八大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方法情况 %
由表 3可以看出,在八大院校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中,有 4所大学不考理论和基础动作,这样就使学员对战术理论知识和基本动作规范性动作认识不清。山东警官学院和湖北警官学院,只以基础动作作为考核内容,显然是不合理的,它只考核了一些抓捕姿势、出枪姿势等,没有涉及到情景实战,这样虽然可以达到动作的规范化,但是却不能把动作灵活运用到实战训练中,这种单一科目的考核,忽视了理论、基础动作、情景实战的联系和协调性。北京警察学院和广东警察学院在理论、基础动作和情景实战方面都进行了考试科目的分配,考核方法是比较到位的,但如果实战情景分配比例再高一些就会更加完善了。总体来讲,考核方法不能满足实战的需要,与实战脱节。
通过专家访谈得出,各警察院校应建立警务技能与战术专业相并列的系部,并在战术部下由初级到高级、由理论到实践设立 4个教研室。如图 1所示。
图1 警务战术机构设置
这种机构设置不会脱离警察体能和警察技能而单独存在,体现了警察体能、技能和战术三者的联系。同时这种形式准确细化了战术教学机构,可以培养战术专业人才,进行人才输送,既解决了战术部门无专业教师的尴尬,又可以使战术研究领域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有了单独的部门在资金的使用上会更具灵活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教学科研及设备等投资,便于专业空间和规模的发展。
战术教学是一个战术理论到战术实践的过程,没有一定的课时量作保障,战术教学目的是很难达到的,是很难从理论过渡到模拟实战和综合技能战术的运用。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课程内容与目标相应地增加课时量。但目前每个专业都在争取课时量,而学生的上课时间与总课时量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只依靠正常的课时量,在基本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几种训练的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在警体部下属的其他教研室设立与战术相关的课程内容,如在擒敌教研室加入与战术基础动作相关内容,这样可缓解战术课教学内容多的现状。第二,设立与战术课程相关的俱乐部,主要针对对战术专业有兴趣,可培养的学生,也可以叫做战术技能提高班,解决部分学生向战术的高级阶段发展。第三,对于大多数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集训。学生毕业实习前进行集中一到二个月的强化教学训练,效果会更好。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达到预备警察所具备的条件,此时加强训练,有利于他们对战术实战性的理解,而且在内容的安排上能够有效地保证技能与战术教学训练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安排在实习前的强化训练,能更好地强化和细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为了培养和强化警察的战术意识、执法意识、实战意识、安全意识和程序意识;增强警察随机应变能力、综合运用技能和战术的能力;提高警察战斗力,打赢执法战斗,我们应遵循“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以提高警务战术教学训练水平和授课对象的综合执法水平。
表4 一线民警认为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统计表
由表 4可知,一线民警根据一线的实际需要认为教学内容的排序是:盘查与搜身战术、指挥战术、缉捕战术、搜捕战术、战术基础动作、查控堵截车辆战术、解救人质战术、防暴战术、缉捕持枪战术。所以我们应该优化课程内容,根据一线实际需求改善教学内容,按照排列顺序安排课时的比例,例如增加盘查与搜身技术、指挥技术的课时量,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实战训练,培养所需的实战人才。同时,优化警务战术课程体系首先要分清警务战术教学训练的层次,均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和训练,第一层次是“战术基础”,第二层次是“战术专项”,第三层次是“战术指挥”(见图 2)。这样由基本知识过渡到高级技术技能,由低到高循序渐进,按学生入学时间、技术水平进行课程设置。
图2 建立战术课程体系图
通过调查一线民警认为,案例讲授法和模拟实战法更适用于一线工作。目前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实战要求,与实战脱节。我们应该采用以案例讲授法和模拟实战法为重点的多种教学方法。本文通过专家访谈和实际调查,认为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能够解决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并且有利于学生战术素养的形成,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1)“战训一体”的教学方法
警务战术教学既有理论讲授,又着重于实战操练,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训练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借助多媒体、电子射击设备、电子模拟仪器、沙盘作业以及一比一模拟实景演练等手段进行理论讲授、技术动作示范讲解、战例研讨、行动的分段训练、行动的综合训练、实兵对抗训练以及电子模式对抗训练等,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
(2)战术实训教学法
“战术实训教学法”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法。此法通过充分动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及本体感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反应力、应变能力和受压能力,让学生立体地并身临其境地感知、领悟、操作战术的理念及相关的教学训练的要点内容,使学生能以最短的时间、最深刻地感受训练的意义,综合发挥作用达到印象深、记忆牢的教学效果,能最为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直接实地指导实际操作。
(3)突出战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做到“贴近实际、服务实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为此教师首先要加强案例调研,亲临全国重点省市典型案例的案发现地现场,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建立案例库,与部分公安院校和实战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第三,通过对现有案例资料的研究分析,编写相应的案例教材。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使学生了解最真实的一线动态。
战术课程考试可以说是警察技能、心理和智能的综合体现,因此需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才能够考核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将考核分为口试、笔试和实际操作。口试是让学生以语言表达的方式回答问题进行考核。可以比较准确地检查学生灵活运用战术的水平,常用于战斗法规考核。笔试是让学生以笔答方式进行考核。闭卷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战术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较为准确地检查学生对战术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便于检查学生综合运用战术理论知识的能力,多用于室内想定作业考核和案例评析。实际操作(或指挥)是让学生在 1∶1的模拟环境中进行战术操作(或进行战术指挥)方式进行考核,但要求教师要做好各种组织实施工作。
考核标准是教学质量的标杆,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学生才能够达到最初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避免主观评价学生的考核成绩,对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要进行论证。科目考核中应当考核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标准才能说明学生掌握了战术的技能。比如快出枪速度达到几秒更符合实战要求,盘查车辆是怎么样靠近车辆,怎样站位是合理和安全的,搜身时的程序是否合法合理,等等,这些考核内容都应该采取调研的方式根据实战中出现的不同情境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
公安院校战术教学机构设置不够合理;战术课时量少、课程设置不够全面,课程分布还缺乏专业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采用演示法、重复法,而很少运用案例法和模拟综合训练法;考核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考核内容单一,对综合模拟训练的考核少,尚不能满足实战的需要。
合理设置公安院校战术教学机构,保证学科专业的稳定发展;完善教学内容,增加课时量,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以案例讲授法和模拟实战法为重点的多种教学方法,实行“战训一体”的教学训练方法;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都能得到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
[1] 尹伟.论警务战术[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6):29-34.
[2] 尹伟.警务战术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2-5.
[3] 石子坚.石警官生存手册[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11-67.
[4] 靳建辉.警察战术心理战[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9.
[5] 尹伟.谈警察实战能力的组成与训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2(3):34-37.